近日,宝马 i 系列设计主管 Kai Langer 通过领英平台宣布,在宝马集团任职二十余年后,已于 8 月 1 日正式加入小米公司。这位拥有二十多年汽车设计经验的资深设计师,曾深度参与初代宝马 i3 和 i8 的设计工作,其职业轨迹的重大转变引发行业关注。
一、职业履历与选择动因
Kai Langer 自 2003 年起便效力于宝马集团,长期专注于新能源汽车设计领域。他主导的 i3 和 i8 车型,不仅以突破性的轻量化设计重新定义了城市通勤场景,更通过 "生活方式导向" 的设计语言,为宝马品牌注入了科技与环保的双重基因。在离职声明中,他特别提到小米作为 "全球最具进步性和崛起势头的大型科技公司之一",其在科技消费电子领域的深厚积淀与汽车业务的快速扩张,为他提供了 "参与重塑出行未来" 的战略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汽车慕尼黑研发中心已汇聚多位宝马背景的专业人才,包括前宝马限量车型部门总经理 Rudolf Dittrich。这种 "跨界人才矩阵" 的构建,折射出小米在智能汽车赛道上的人才战略 —— 通过整合传统车企的工程经验与科技公司的创新基因,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从传统车企到科技巨头的人才流动,正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显著特征。Kai Langer 的加盟,或将加速小米汽车在设计语言上的迭代升级。公开资料显示,小米已规划在 2025 年推出 SU7 Ultra、YU7 等多款新车型,其中 SU7 Ultra 计划搭载三电机全轮驱动系统,目标挑战纽北量产圈速榜。这类高性能车型的设计,既需要对空气动力学的精准把控,也需平衡科技感与实用性,而 Kai Langer 在宝马积累的电动化设计经验,恰好能满足这一需求。
对宝马而言,尽管其设计团队已完成至 2029 年的车型规划,但核心人才的流失仍可能影响其在电动化转型中的创新节奏。尤其是在小米等科技公司加速布局智能出行的背景下,传统车企如何应对人才竞争,将成为长期课题。
此次人事变动,是小米 "生态造车" 战略的又一落子。除设计领域外,小米在智能驾驶、电池技术等关键领域同样动作频频:2025 年计划实现无图城市 NOA 全国覆盖,联合卫蓝新能源推进半固态电池量产,并通过收购自动驾驶公司深化技术自研。这种 "全链路创新" 的策略,使其在短短两年内便完成从消费电子到智能汽车的跨界突破。
从行业视角看,这一事件印证了智能出行领域的 "融合创新" 趋势。当科技公司开始掌握设计话语权,传统车企的 "工程师文化" 正面临挑战。正如 Kai Langer 在声明中所言,小米提供的 "不是单一产品设计,而是构建人车家全生态的系统工程",这种从交通工具到智能终端的定位转变,或将重新定义汽车产业的竞争维度。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