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在2009年就取消了养路费,把它合并到了燃油消费税中。这事听起来似乎挺合理的吧?谁用的多,谁就得多付点,公平嘛。坦白说,刚开始我也是这么觉得,这样的做法也是符合环保和公平原则的——燃油多,有污染也有磨损,理应贵点。
但你要问,电动车呢?它用电,不排尾气,也不直接用油,算是绿色环保的代表。这么一想,电车不用交养路费,是不是有点不公平?问题是,它在用电时也会带来一些环境成本,比如发电厂的煤炭燃烧会排污染,电池的生产也有环境代价。
(这段先按下不表)我以前还跟朋友闲聊,问他:你觉得,电动车算不算用路多了? 他两眼一瞪:不是说环保么?用电才环保,跟路没关系。我笑:你这话有点绝对,但也不完全错。 电动车的成本,不只是用电钱那么简单。
你知道吗?我刚才翻了下笔记,估算了一下,按目前的充电结构,电车的环保成本比燃油车要高一些,尤其是在煤炭发电占比还在50%左右的地区。再说,电池回收和污染,放在一块更复杂。这也让我开始转念——如果说购车和使用的环保责任要平均分,那是不是应该考虑到电池里的稀有金属、废旧电池的回收问题?这圈得有点大吧。
我也想过,发电是不是就没有污染?未必。用爱发电这种说法太天真,实际操作中,很多发电依赖煤炭,很脏;水电虽不错,但也有生态损耗。电池污染更别说了,废旧电池如果没人回收,污染可是摆在眼前的。
有个问题一直困扰我——电动车和燃油车,哪个更损耗路面?我猜,没细想过这个。显然,重的电车,磨损路面的速度也快点,尤其在城市密集区域跑的电瓶车,比一般燃油车还要刮蹭得厉害。要真按谁用的多,谁付费的逻辑,电车是不是也该交养路费?但现实就是,电动车们根本没这个付费渠道。
你会不会觉得奇怪?电费是由个人或者公司支付,不会特意为路面维护交钱。于是,大家都蹭路面,没人掏腰包。这就像公共厕所,明明维护得很好,却不一定谁多用谁多掏钱。和这个道理类似,养路费本质是用税钱维护公共设施,本来就是国家帮我们平摊维护成本。而电车,不会直接交养路费,但它也在用路,会造成一定的磨损。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油车还要交?因为油车带来污染,油的燃烧释放尾气——这是污染,也是付费的依据。这能理解,污染是谁造成的?修路的钱是谁出?自然环境的损耗,是用油的那部分责任。
但,电车不用油,不排尾气,为何还要免交养路费?这逻辑是不是有点不在一个层级?就是谁用路多,谁掏钱的原则在这里打了个折扣。因为电车虽然用电,它的环境责任没有那么明显,但它的路面作用仍然存在。
我曾经还想,从这个角度看,或许应该给所有交通工具都设一个环境税或道路维护费。这样就公平了。说到这里,我心里就不免有点不爽——难道国家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其实更多考虑的是现有利益而不是公平?
(这段先按下不表)更别说,当前的充电站、路面维护费系统都还很不完善。你觉得,未来是不是会有个统一的交通环保税?或者,电动车要不要设个路面损耗费?我猜,这个可能性不大,毕竟,谁愿意多掏钱?
这也让我自问,究竟谁用路,谁付费是不是个单纯的原则?或者,它背后隐藏的其实是某种债务分担——大家都在用公共资源,付出多少,是不能只用单一的标准衡量的。
光光算这个养路费,没那么简单。比如说,有人说,城市路面要考虑的是耐磨和安全,不只是污染造成的损伤。而且,油车和电车的重量不同,油车通常比电车重几百公斤,导致的路面损耗也不同。再结合路面本身的材质、维护程度,差异太大。
我个人觉得,哪怕现在政策没有太多考虑到电动车的额外环境成本,但未来肯定会有变。可能会出现那种智能道路——能检测车辆的重量、类型,来自动调节维护费用。
等等,这个思路大概还能走远?不过我还是觉得,没必要非得死扣在谁交钱的问题。更值得深思的是:这个体系本身,能不能让不同交通工具都承担起应有的责任?或者,哪个责任不够、哪个被忽视了?
交通环保永远是个系统工程。谁都不能只靠谁用多,谁付钱解决。你怎么看?是不是觉得,有些细节被我们忽略了,比如电池快递的物流影响、充电站的能耗、公共电网的压力?哎呀,好烦啊,脑袋里这些问题像一锅粥,总搅不清。
我想打个比方:这就像买房子,开发商盖楼,物业费、维修费,都得有个平衡,但总有人觉得自己贵了点。公平不公平,往往在细节中。
谁知道,将来这个养路费的规则,能不能变得更合理、更公正?还是只能看政策的心情滚动?这大概也是个值得期待的小问题吧。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