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长安启源A07这款车可以说是相当火热。
十万出头的价格,就能买到一台尺寸不小的纯电轿车,外观设计得也挺漂亮,内饰的大屏幕看着科技感十足。
很多人都心动了,觉得这性价比简直没谁了。
但是,咱们老百姓常说,一分钱一分货,这个道理是亘古不变的。
当一台车在你看得见的地方做得这么光鲜亮丽,价格又这么有吸引力的时候,那么在那些我们平时看不见、摸不着的地方,它会不会做出一些妥协呢?
今天,咱们就来干一件“刨根问底”的事,把这台启源A07的前后保险杠都拆下来,看看它最核心的被动安全部件——防撞梁,到底是用什么料、做成了什么样。
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就能明白,这十多万花得到底值不值。
咱们先从车头看起。
把前保险杠那层塑料外壳拿掉之后,车头的“骨架”就露了出来。
首先看到的就是那根横在最前面的金属梁,也就是前防撞梁。
这根梁的结构还挺有讲究,它用的是双层辊压钢板。
可能很多人对这个词没什么概念,我打个比方您就明白了。
您手里拿一张薄薄的铁皮,用手很容易就能把它掰弯,但如果您把这张铁皮折叠一下,弄出个凹槽,再想掰弯它,是不是就费劲多了?
双层辊压钢板就是这个原理,它通过把钢板加工成特定的形状,比如W形,然后把两层合在一起,虽然钢板本身的厚度可能不算特别厚,我们用卡尺量了一下,是1.50毫米,但在结构上大大增强了自身的强度。
这种做法非常聪明,可以说是花小钱办大事的典范,在很多以经济实用著称的日韩系车型上很常见。
它能在发生碰撞的时候,用有限的材料,既保证了足够的抵抗力,又能有效地吸收撞击能量。
从这一点看,长安的工程师还是动了脑筋的,选择了成熟可靠又兼顾成本的方案。
这根防撞梁的宽度也测量了一下,能覆盖车头大约67.93%的范围,这个覆盖率在同级别里属于一个中规中矩的水平。
不过,夸完了优点,也得说说不足之处。
在这根钢制的防撞梁和外面那层塑料保险杠之间,我们发现是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
按理说,现在很多车都会在这里加装一块低密度的缓冲泡沫,这块泡沫平时看着不起眼,但在与行人发生低速碰撞时,它能起到非常关键的缓冲作用,大大减轻对行人腿部的伤害。
启源A07把这块泡沫省掉了,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节约成本。
这几块钱的成本虽然不多,但对于一台利润空间被压缩到极致的车型来说,每一分钱都得省在刀刃上。
当然,在车身大结构上,长安并没有一味地省钱。
我们观察到,从驾驶舱前方的A柱位置,有两根加强的钢梁向前延伸,并且巧妙地弯曲,与车头的纵梁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类似环抱的结构。
这个设计在汽车工程上被称为“Shotgun”,它可不是摆设。
在应对那种最刁钻、也最危险的25%小偏置碰撞时,这种结构能非常有效地将撞击力引导、分散到整个车身骨架上,而不是让力量直愣愣地冲击驾驶舱,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车内人员的生存空间。
这说明,在涉及到核心乘员安全的关键部分,长安还是非常清醒的,知道什么地方是绝对不能省的。
连接防撞梁和车身骨架的吸能盒,也是规规矩矩的方形钢制结构,上面设计了用于溃缩变形的褶皱和打孔,这些都是碰撞吸能的标准设计,没什么可挑剔的。
看完了车头,我们再绕到车屁股后面。
如果说车头的防撞梁设计体现了“精打细算的智慧”,那车尾的设计,就显得更加“直白地妥协”了。
拆掉后保险杠,里面的后防撞梁是一根单层冲压钢板。
这就比车头的设计要简单一些了,直接用一整块钢板冲压成型。
它的厚度倒和前面一样,也是1.50毫米。
我们猜测,这很可能是厂家为了方便采购,前后都用同一种厚度的钢板,这样可以降低采购和库存成本。
但是,单层结构加上宽度上的缩减,使得它只能覆盖车尾大约57.92%的范围,比车头低了不少,这意味着车尾两侧的边角位置,保护是相对薄弱的。
更有意思的一个细节是,在车尾内部我们发现了泄压口。
这个装置是为了在关车门或者后备箱时,让车内的空气能快速排出,这样关门就会更省力,声音也好听。
可在这台车上,我们发现只有副驾驶一侧的泄压口是真的开了孔,而驾驶员那一侧,虽然预留了安装位置,但根本就是一块封死的塑料板,没有冲孔。
这种细节上的节省,真是把成本控制做到了极致,虽然对安全性没什么影响,但能看出一台车在制造过程中,成本压力到底有多大。
后防撞梁的吸能盒也是钢板焊接的,不过仔细看上面的焊点,有些地方显得不太连续,工艺上稍微有些粗糙。
当然,功能性设计,比如溃缩褶皱和打孔都还在,能起到吸能作用,只是在观感上不那么精致。
而对于车主日常使用来说,后防撞梁一个最不友好的设计是,它整体的位置是向内凹陷的,整个梁体并没有凸出于后备箱盖的平面。
这会带来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当发生低速追尾,比如倒车时不小心碰到柱子,或者在停车场被后车轻轻碰一下,本应该只是保险杠这层塑料壳受损,最多伤及防撞梁。
但现在因为防撞梁“躲”在里面,撞击力会直接作用在更脆弱、维修成本也更高的后备箱盖和尾灯上。
本来可能花几十块钱补个漆或者干脆不管它,现在可能就要面临钣金、喷漆甚至更换后备箱盖和尾灯总成,维修费用一下子就可能上千。
这个设计,显然是把维修经济性放在了次要位置。
总的看下来,把这台长安启源A07拆解之后,它的“筋骨”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这是一台在成本限制下,努力做出平衡和取舍的产品。
前后都使用钢制防撞梁,这在十万级别的车型里是完全正常的,指望用上更轻、更强的铝合金那是不现实的。
前面的双层结构和关键的Shotgun加强结构,保证了它在正面碰撞中的基本盘。
而后面的单层钢板、内缩式设计以及一些细节上的节省,则暴露了它为了控制售价而做出的妥协。
这就像我们去餐厅吃饭,点了一份特价套餐,主菜味道不错、分量也足,但配菜和餐具可能就显得普通一些。
长安把成本和精力更多地投入到了消费者每天都能看到、摸到、用到的地方,比如那个漂亮的外观、宽敞的座舱、流畅的车机系统。
而在这些藏在保险杠下面的地方,只要能满足法规安全标准,就一切从简。
这正是当前中国品牌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生存之道,也是它们能为我们普通消费者提供如此有诱惑力产品的根本原因。
了解了这些背后的真实情况,我们才能更理性地看待一款车,明白自己的钱到底花在了哪里,以及自己为了这份性价比,到底在哪些方面做出了让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