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启动,广汽丰田驶入一条没人愿意进入的路。文大力出任广汽丰田执行副总经理已满五年,期间亲历风云变幻,曾以“高配”神话俯视市场,如今却不得不打起低价的算盘。谁能想到,那个加价几十个月、豪华版抢得头破血流的汉兰达时代,转眼成历史的残影——一切只因销量这杆秤越来越沉,而利润则像午后阳光照进旧车库,逐渐稀薄。
广汽集团番禺行动三年,“稳合资”早已成了主旋律。合资不稳,车企如无根浮萍,任凭风雨轻摇。高洪祥被调任广汽本田,背后的意图一目了然——谁还敢忽视销量的残酷?眼下,广汽丰田销售结构已今非昔比,中高配车型不再是荣耀奖章,反而沦为无奈的回忆,地板价才是唯一逼近真实的操作。
曾几何时,广汽丰田靠中高配车型玩出差异化,成了媒体口中的“品价双优”典范。第八代凯美瑞2.5L曾高呼“占比70%”,雷凌豪华版高歌“占比94%”,威兰达中高配刷到96%。每份稿件、每条视频都在复读这一荣光,仿佛只要配置足够高,赚钱就是水到渠成。事实也的确如此——在车市下行的疫情三年里,广汽丰田营收逆势上扬,2020到2022年,每年营收增幅都堪称合资之光。
那个时代,汉兰达加价成日常,凯美瑞、威兰达货坚价实。账面数据一字排开:2020年76.5万辆、2021年82.8万辆、2022年一鼓作气突破百万销量。可神话总有落幕,2023年开始,销量拐头下行,全年只剩95万辆,2024年更是跌至73.8万辆。营收也难逃命运,2023年再跌6.52%,到2024年又惨滑28.34%。当自主新能源军团如洪水之势压境,这个靠“油车高配”立命的品牌,被一夜打回石器时代。
集团年报冷静地揭露事实:车市价格战成了定时炸弹,主力车型利润迅速缩水。广汽丰田作为集团最大业务单元,“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美好想象变成了“单兵受困,全员吃糠”的焦虑。数据在关键节点只剩两种用途:续命与打鸡血。2025上半年,广汽丰田才勉强实现了同比2.58%的销量增长——不是风生水起,而是用优惠砸出来的骨牌效应。
终端市场,比起往日中高配荣光,更多是“优惠3-5万元”、“汉兰达直接降4万”,打折成了新常态。只要数据好看,价格再低、利润再薄,也没人挑毛病。合资品牌新能源研发受限,只能在价格上与自主品牌死磕。丰田挂名的铂智3X,指导价低得令人发指,甚至比集团亲兄弟埃安V还便宜。就这样,靠着低价和LOGO,铂智3X在7月卖出了6833辆,数据漂亮,但谁都明白,这是拿技术换脸面,靠丰田徽章和低价苟活。
广汽丰田的困境,是整个合资油车阵营的缩影。被新能源围攻,老本吃光,技术更新缓慢,定价成唯一护身符。曾经的中高配布局一度让广汽丰田赚得盆满钵满——但现在,合资没有议价权,只能依靠低价博市场。铂智3X和埃安V的同室操戈局面,不是技术创新,是无奈的市场让步。今天的广汽丰田,不再是那个加价神话的制造者,而是受困于价格泥潭的小角色。
文大力当年豪言“两年百万产销”,在大势之下实现目标,却也跌入低价换量的泥潭。现在的卷,是补贴和优惠的卷,不是技术和品牌的卷。广汽丰田能否靠低价长远?恐怕没人有底气给出答案。只怕低价之路越走越窄,“高配”时代再难回头。这个五年,是昂首冲锋,也有黯然神伤。广汽丰田告别高配时代,被泥潭困住的,不止是价格,还有曾经的自信与光芒。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