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的作为越来越没有底线,跟着美国一起掠夺中国的财富,显得似乎忘了,现在的中国早就不再是当年的模样。
最近,荷兰在安世半导体事件上的一连串动作,不光让安世半导体每天亏掉230万欧元左右,还激起了欧洲汽车厂商的集体不满,甚至发出了索赔警告。
安世中国方面也宣布摆脱了荷兰那边的控制,自己单独运作起来。
作为曾经因为卖台潜艇而受到中国严厉反应的国家,荷兰这次为何还要一意孤行,继续在掠夺中国资产的路上越走越远呢?
借“规则” 之名行掠夺之实
安世半导体这次出事,起因是荷兰政府根据所谓的“50穿透性法则”,对中方Holding的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进行了冻结。
根据公开消息,安世半导体早前是恩智浦半导体的标准产品部门,2017年被中国资本联合体买下。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全球车规级芯片行业的关键公司。
他们的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份额达到了12%,特别是在欧洲汽车制造商的供应链中,地位几乎不可取代。
荷兰政府宣布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对安市实施冻结管控,这实际上是与美国合作的行动。表面上说得冠冕堂皇,实际上是与美国遏制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策略高度配合,用所谓的“规则”来掩盖其实质,就是在进行资产掠夺。
可是荷兰明显低估了中国维护自己权益的坚定决心和能力,让人忍不住想到三十多年前的潜艇卖给台湾的事情。
1981年,荷兰不听中国政府多次正经的抗议,还是和台湾地区签了6艘常规动力潜艇的买卖合同,这事儿算得上是严重干涉中国的内政了。
那会儿荷兰国内普遍觉得,这样做既能帮造船厂解燃眉之急,又不会招惹太大的麻烦反应,大家都觉得挺稳妥的。
没想到中国立马就出手了,宣布把中荷外交从大使级降为代办级,还暂停了双方在贸易上的不少合作项目。
根据荷兰中央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当时荷兰出口到中国的农产品大跌了40%,机械制造行业的订单亏损超过了15亿欧元,最后只得停止后面四艘潜艇的交付工作。
现在荷兰在安世半导体问题上的动作,毫无疑问是在明显忽视过去的宝贵经验。
中方的强硬态度
面对荷兰那些似乎带点挑衅意味的动作,中国的反应可谓快准狠,打出了三重“组合拳”。
第一个也是最管用的办法就是出口限制了嘛,中国海关总署根据相应法规,对安世半导体的关键产品实行了出口管控,直接断了荷兰那边控制部分外部芯片的供应链,导致他们的产能陷入了停滞状态。
同时,安世中国发出公告,宣布从现在起与荷兰那边的管理体系脱离,自己搞起了独立运营和生产。
要说的就是,虽然安世中国主要搞封装测试业务,但借助中国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已经很快搞定了原材料的供应和核心技术的自主对接,根本不用受荷兰那边的限制。
最后一项就是对稀土的直接管控,工信部之前推出的稀土出口管理新政策,把稀土元素的出口审批又紧缩了一下。
稀土在车规级芯片生产中可是重要的材料,供应受到限制,这不仅让荷兰的光刻机产业变得困难重重,还让安世半导体荷兰部分的生产陷入瘫痪状态。
一连串的反制动作迅速带来了全球产业链的连锁反应,欧洲的汽车厂家可算是第一批受到影响的。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紧急报告指出,欧洲主要汽车厂商的车规级芯片库存只够用两周,眼下博世、大陆集团等12家关键零部件企业都暂停了生产线,差不多20万个工作岗位也因此受到直接冲击。
宝马集团一声表态说,如果芯片供应中断的情况持续超过一个月,每个月的损失就可能高达10亿欧元,还在考虑把慕尼黑的电动车生产线搬到中国沈阳。
奔驰和大众等公司也联手向荷兰政府递交了抗议信,催促他们赶紧和中国方面商量解决办法,否则就准备开启大规模索赔程序。
即使在美国境内,通用汽车也不得不把SUV的生产班次缩减了一半,很多主要车型的交货时间都延长到了三个月以上。
车规级芯片替代的艰难
车规级芯片的认证时间一般得花上两到三年,要经过严格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测试,才能在汽车制造中用得上。
安世半导体凭借在二极管、晶体管等基础元件方面的技术沉淀,长期稳居全球车规级芯片市场的主要份额。
他们的产品在汽车的动力系统、自动驾驶模块等核心位置上使用得特别普遍。
据全球著名的市场调研机构IDC透露,短时间内,世界上没有哪家公司能填补安世半导体留下的供货空缺,就算有些车企开始寻找替代方案,也至少得花上十八个月才能搞定稳定供应。对一向依靠及时生产交付的汽车行业来说,这几乎是个“致命的打击”。
荷兰现在可谓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难关。有专家估计,荷兰每天因控制措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达到了230万欧元,随着停产时间的拖长,这些损失还在不断增加。
荷兰国内的舆论可是闹得沸沸扬扬,不少议会反对党在多次质询时都批评政府决策得太草率,半导体协会也发出公开信,提醒这举动可能会打击荷兰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声誉。
荷兰政府一方面强调冻结中方控制权是基于“自主决策”,另一方面却迅速谋求与中国商讨“豁免条款”,这种矛盾的作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大量质疑。
总结
荷兰在安世半导体事件中的单方面举动,结果变成了“伤人不利己”的局面,不仅违背了国际贸易的基本规则,还削弱了全球产业链的稳定性。
随着我国产业链自主可控水平不断提高,任何孤注一掷的掠夺行动都难免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只有坚持互利共赢,尊重每个国家的核心利益,才能保证全球产业链稳定持续地向前推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