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入局旅行车,华为紧跟其后,车企为何扎堆这一市场

最近汽车圈里有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以前大家不怎么待见的旅行车,忽然之间好像成了香饽饽。

先是国内汽车市场的领头羊比亚迪,前不久刚推出了海豹06的旅行版,紧接着,背后有华为强大技术支持的享界品牌也公开表示,他们的下一款新车就是一台旅行车,预计今年秋天就能和大家见面。

再加上之前蔚来推出的ET5T,我们能明显感觉到,国内这些造车新势力和传统大厂,正借助新能源这股东风,开始集体向旅行车这个曾经非常小众的领域发力了。

比亚迪入局旅行车,华为紧跟其后,车企为何扎堆这一市场-有驾

这就让很多人感到好奇,这种在欧洲很受欢迎,但在中国市场一直不温不火的车型,难道真的要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了吗?

为什么这些大厂现在都开始扎堆做旅行车了?

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咱们得先回顾一下旅行车在中国走过的那些路。

说起旅行车,很多老车迷都会觉得惋惜,总用“叫好不叫座”来形容它。

这种车型的历史其实很长,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像广州标致505 SW和上海大众的桑塔纳旅行车,算是第一批进入国人视野的旅行车。

不过在那个年代,汽车对普通家庭来说还是个奢侈品,这些车型的身份也比较特殊,很多都是作为单位的公务用车或者像邮政、公安等部门的工具车。

这就给旅行车留下了第一个印象:实用,但不够上档次,更像是个拉货的,和家庭用车的“体面”形象有点距离。

后来,随着市场的发展,各大合资品牌也想把风靡欧洲的旅行车文化带到中国来,毕竟中国地方大,理论上很适合这种既能坐人又能装货的车型。

于是,像马自达6 Wagon、别克赛欧SRV和后来的凯越旅行版等车型相继进入市场。

这些车在设计上确实很漂亮,比它们的三厢版兄弟看起来更有格调,后备箱空间也大得多。

可现实很骨感,它们的销量无一例外地都远远低于同平台的普通三厢轿车。

这里面有个很关键的原因,就是价格。

在当时,旅行版的车型往往要比三厢版贵上一截,消费者就会觉得不划算,为了一个更大的后备箱多花那份钱,在很多人看来并不值得。

同样的命运也发生在了那些进口旅行车身上,比如大众的迈腾旅行、宝马3系和5系的旅行版,它们本身品质很好,但高昂的进口关税和品牌溢价让它们成了极少数有钱、有情怀的人的玩具,和广大普通消费者基本没什么关系。

自主品牌也曾进行过尝试,比如华晨中华推出的骏捷Wagon,在当时凭借出色的设计确实吸引了不少目光,但热度很快就消退了。

比亚迪入局旅行车,华为紧跟其后,车企为何扎堆这一市场-有驾

再到近几年,上汽通用五菱也推出过一款主打性价比的新宝骏Valli,虽然价格很亲民,但产品本身的综合实力还有所欠缺,最终也没能掀起太大的波澜。

可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旅行车在中国市场始终处于一个非常边缘化的位置,甚至连“叫好”的声音都越来越小了。

真正的转折点,发生在中国汽车进入新能源时代之后。

当汽车的核心技术从发动机、变速箱转向电池、电机和智能系统时,很多传统的规则都被打破了。

首先是极氪001的出现,它非常聪明地没有称自己为“旅行车”,而是用了一个听起来更酷、更高级的词——“猎装车”。

再加上它极具未来感的造型和出色的性能,一下子就成了爆款,让人们第一次发现,原来这种长车身的车型可以这么帅,科技感这么强,完全摆脱了过去“工具车”的影子。

如果说极氪001是巧妙地绕开了旅行车的历史包袱,那么蔚来ET5T就是一次正面的突破。

蔚来做了一件以前所有车企都没做过的事:它的旅行版ET5T和三厢版ET5,卖一个价。

这个策略非常关键,它直接消除了消费者心中“旅行车就应该更贵”的障碍。

它向市场传递了一个信息:选择旅行车不是因为你要付出更多成本,而是代表了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审美选择。

事实证明,当价格不再是门槛时,愿意为这份独特和实用买单的人并不少。

而比亚迪的入局,则可以说是把旅行车的门槛彻底拉到了地面上。

海豹06 DM-i旅行版,一款插电混动车型,起售价直接定在了10万元出头的水平,而且配置还相当高,像车载冰箱、高阶智能驾驶辅助这些时髦的功能都给配上了。

这就意味着,旅行车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情怀产品,而是普通工薪家庭也完全可以负担得起的、一个极具性价比的选择。

比亚迪用它的规模优势和成本控制能力,告诉所有人,旅行车也可以便宜又大碗,配置拉满。

比亚迪入局旅行车,华为紧跟其后,车企为何扎堆这一市场-有驾

现在,连华为加持的享界也宣布要推出旅行车,这进一步印证了市场风向的转变。

华为作为科技领域的巨头,对市场趋势的判断向来敏锐。

它的加入,说明这些头部企业已经不再把旅行车看作是可有可无的补充,而是认为它具备了成为新增长点的潜力。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旅行车马上就能和SUV平起平坐,成为市场的主流。

它面临的最大挑战依然存在,那就是来自SUV的激烈竞争。

对绝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买车时,“大空间”和“高视野”是两个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而这两点恰恰是SUV的核心优势。

SUV高大的车身给人一种很强的安全感,坐姿高看得远,而且在国内消费者心中,“车大就显得气派”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

当一个家庭在同价位的旅行车和SUV之间做选择时,往往会因为这些原因而倾向于SUV。

毕竟,只为了一个能装的后备箱,很难说服全家人放弃SUV,去选择一个看起来更像轿车的旅行车。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积极的变化。

现在的汽车消费市场,年轻一代的消费者正成为主力。

他们不再像父辈那样只追求中庸和实用,而是越来越看重个性和自我表达。

当满大街都是造型趋同的SUV时,一台线条优雅、身姿修长的旅行车,反而能彰显出车主与众不同的品味。

它既有轿车的操控灵活性和驾驶乐趣,又具备不输给城市SUV的装载能力,是一种更加平衡和个性的选择。

所以,比亚迪、华为这些企业的加入,其真正的意义在于,它们正在利用新能源技术和成本优势,重新定义旅行车。

它们让旅行车变得更智能、更高效、更亲民,把这种车型从过去的情怀小众,变成了未来一个触手可及的大众化选择。

也许旅行车的销量短期内还无法超越SUV,但一个属于中国消费者,更加多元和精彩的旅行车时代,确实已经到来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