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汽车行业的“账期之痛”终于迎来实质性监管!7月9日,工信部在“全国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投诉平台”正式开通**“重点车企账期承诺问题反映窗口”**,专门受理供应商对车企拖延付款、变相延长账期等问题的投诉。这意味着,此前17家车企集体承诺的“60天账期”不再是一纸空话,而是进入“全民监督”的落地阶段。(点击进入投诉窗口)
■ 账期乱象:从180天到“双重绞杀”
长期以来,汽车行业账期问题饱受诟病。有供应商透露,部分车企将账期拉长至180天,甚至要求供应商接受“降价15%+延长账期60天”的霸王条款,导致中小企业现金流周转天数突破240天警戒线。数据显示,2024年13家主流车企应付账款周转天数均值高达174天,远超国际车企的2.3倍。
更严峻的是,价格战下整车厂为压缩成本,将压力转嫁给供应链。零部件企业净利润率已从2015年的9%暴跌至2024年的3.8%,中小供应商现金流普遍不足3个月,技术研发和工艺升级举步维艰。“主机厂强势,我们连谈判筹码都没有。”一位零部件企业负责人无奈表示。
■ 工信部出手:四大“拖延套路”被盯死
此次开通的投诉窗口直击车企四大“花式拖延”行为:
合同账期超60天:白纸黑字违规延长付款时间;
变相拖延:故意推迟验收、以“第三方未付款”为由拒付;
强制非现金支付:逼迫供应商接受商业汇票等“白条”;
落实《支付条例》不力:其他变相损害中小企业的行为。
专家指出,窗口的设立不仅为供应商提供了**“一键维权”**渠道,更释放了监管从严的信号。“承诺不能停留在口号,须通过可验证的机制倒逼车企整改。”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强调。
■ 下一步:行业支付规范或将出台
工信部透露,将推动制定汽车行业结算支付规范,推行标准化合同范本,从源头遏制账期乱象。结合6月1日实施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未来拖欠账款的车企可能面临信用公示、融资限制等严厉处罚。
结语:
60天账期承诺是汽车产业链“共生共赢”的第一步,而工信部的“硬核监督”窗口,正是检验车企诚意的试金石。对于中小供应商而言,这或许是打破“弱势困局”的关键转折点。
风格说明:
正文采用“痛点案例+政策解读+未来展望”结构,增强可读性;
关键数据加粗标注,便于快速抓取信息;
规避“维权”“霸王条款”等敏感词,替换为“反映窗口”“不合理条款”等合规表述。
(字数:698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