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汽车制造商的发布会往往各有特色。比如,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头羊,在其新车发布会上不仅引人注目,还常常成为学习新能源技术的好机会,因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技术干货。
今年4月9日,比亚迪推出了汉L和唐L两款新车,这两款车型在发布会中展示了多项先进功能,包括超级e平台、兆瓦闪充、超级电驱技术、AI能耗管理系统以及第五代DM-p。这些深奥的技术让观众眼花缭乱。
汉L和唐L的价格公布时,现场响起了阵阵掌声,因其定价较预售价更具吸引力(汉L EV预售价27-35万元;唐L EV预售价28-36万元)。最终公布的最高售价不到30万元,而最低售价仅为20.98万元,比预售价便宜了6至7万元。
不难理解,网友们感慨比亚迪的发布会注重技术层面,这与小米SU7的销售策略显然不同。发布会本质上是车企推销的新机会,主讲人需要向目标用户展示车辆的优势以及购买的理由。毫无疑问,消费者心中自有一杆秤,而汉L和唐L的众多先进技术在定价上显然物有所值。
如今,800V高压平台已成为主流,比亚迪推出的“兆瓦闪充”能力将充电功率提高到罕见的1000kW。这让汉L EV在理想状态下实现5分钟充电,续航300公里的速度。此外,通过自主研发的脉冲自加热技术,电池在低至-30℃的环境中仍能保持85%以上的充电效率,这无疑赋予电动车“一体化全气候快充系统”的能力。
比亚迪的超级e平台集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智能域控架构和全栈自主研发芯片三大核心于一身。与传统平台相比,空间利用率提升18%,车身扭转刚度达到45000N·m/°,不仅让同场的某德系豪华品牌工程师惊叹,更保证了用户可获得兼具安全性与操控性的优质体验。
当业界仍在为2万转电机竞赛时,比亚迪的超级电驱技术已突破3万转。这款量产最高转速电机,配合首创的异步-同步双电机耦合系统,使唐L EV四驱版在2.9秒内实现百公里加速。但令人瞩目的是,在提供极致性能的同时,通过磁路优化将电机损耗减少了30%,确保续航无忧。
第五代DM-p技术是比亚迪混动科技的集大成者。创新的双行星齿轮动力分流架构使系统效率提升至行业顶级46%。在电量不足的情况下,汉L DM-p的NEDC油耗仅为3.8L/100km,同时纯电续航达到200km。这种“既要又要还要”的技术理念正在重新定义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价值标准。
若上述技术展示的是“硬实力”,那么AI能耗管理系统则体现了比亚迪的“软实力”。通过车云协同的AI算法,该系统能提前2公里预测路况并优化能耗。在北京环路的实际测试中,续航里程提升了12%。此外,系统学习周期从业内平均3000公里缩短至500公里,这意味着用户在提车第一周即可体验“越用越聪明”的便捷驾乘感受。
发布会展现不仅是技术自信,亦是一种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哲学。比亚迪通过实实在在的续航、安全与性价比,选择了直击用户需求,而非追求虚无缥缈的噱头。这种“技术平权”思维,解释了为何汉L/唐L能在预售阶段即迎来热销的市场现象。
在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淘汰赛的后半场,比亚迪证明了其真正的领导地位不需要通过参数对比来展示。当汉L以20.98万元的起售价打破中大型新能源轿车的价格框架,当唐L以30万元级配置挑战50万元级豪华SUV市场时,这场技术的盛宴背后,是比亚迪对整个产业链的掌控力,以及中国制造的坚实底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