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处在风口浪尖上,雷军要静下心来

【导语:大红大紫的小米汽车,虽然一度顺风顺水,但作为造车新手,总体上还是缺乏经验,成长过程中难免经历风浪。卷入一系列风波中的小米汽车,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未来如何能够健康成长。】

撰文|张大川、编辑|禾 子

在国内的新势力车企中,小米是最懂得照顾消费者情绪价值的。不过,作为造车新手,小米汽车在汽车领域还是缺乏经验,其最近陷入多事之秋。无论是小米SU7发生的交通事故,还是锁定最大马力以及挖孔的前舱盖,这些都让小米汽车备受争议。正如同雷军在5月10日发的微博所写,过去一个多月成为了其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

小米汽车处在风口浪尖上,雷军要静下心来-有驾

限制马力妥不妥?

近日,小米汽车通过OTA,单方面将SU7 Ultra的马力输出从最大的1548匹降至900匹左右,并且要求用户在达成一定的赛道成绩后才能解锁,这一做法在小米SU7 Ultra的客户中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小米汽车处在风口浪尖上,雷军要静下心来-有驾

小米的出发点是好的,毕竟如此大的马力对于一般的驾驶员来说不是那么容易驾驭的。如果出现交通事故,并且引发周遭路人的人身伤害事故,小米汽车肯定也会受到牵连。因此,为了最大程度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对一些驾驶技术没有那么成熟的用户在整车输出马力上进行限制,是能够减少因为车速过快带来交通事故最容易的做法。毕竟,小米汽车没有办法对于订购SU7 Ultra的用户进行背景调查。

小米汽车处在风口浪尖上,雷军要静下心来-有驾

而这次引发如此大的争议,主要还是在于小米汽车厂家“自说自话”通过OTA对车辆的最大马力进行了限制。从用户的角度来说,花了52.99万元购买的小米SU7 Ultra,是一台拥有1548匹马力的高性能车型。1548匹马力对于不少用户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在燃油车时代,售价达到2300万的科尼赛克Regera只有1521匹马力,售价高达2500万的布加迪Chiron也不过只有1500匹马力。在这种情况下,只有52.99万元的小米SU7 Ultra堪称白菜价。但如果说要解锁大马力需要经过复杂的测试,那么说不定很多人就不会购买这款车型了。

不过,小米汽车因为担忧安全隐患而自行对所有SU7 Ultra限制马力,引发车主的不满也就是情理之中。为此,小米汽车在道歉中也表明其将暂停这次OTA推送。对于已经完成升级的用户,小米汽车也将会在下个版本中解决相关的限制马力的问题。

小米汽车处在风口浪尖上,雷军要静下心来-有驾

碳纤维挖孔机盖是不是智商税?

除了限制马力之外,小米SU7 Ultra碳纤维挖孔机盖也引起不小的风波。

一位额外花费4.2万元、等待了数月订购了碳纤维挖孔机盖的小米SU7 Ultra的车主偶然发现,在这款机盖的挖孔下方既无导流风道,无法形成下压力;也没有连接刹车系统,无法对制动系统进行降温,而这和之前小米官网宣称挖孔机盖采用“双风道空气动力学设计”,可实现前部空气高效导流的作用完全不符。换句话说,这款花费不菲的碳纤维挖孔机盖成了一个中看不中用的摆设件。

小米汽车处在风口浪尖上,雷军要静下心来-有驾

在整车相关布置和功能都已经明确的情况下,后期要想为这个挖孔机盖去配置导流管路,去实现燃油性能车一样的冷却和增加下压力的功能完全不现实。这不仅需要对被动安全进行重新设计,增加的下压力还有可能需要再做一次底盘调校,甚至还有可能需要重新进行形式认证。在小米工程团队看来,和超跑V8发动机不同,小米SU7 Ultra的前舱也没有太大的冷却需求,开孔也提供了一部分的气流导出和辅助散热功能。

小米汽车处在风口浪尖上,雷军要静下心来-有驾

但是这些解释很难说服订购了相关碳纤维挖孔机盖的用户。为了平息用户的不满,小米汽车也发出了声明:对于未交付的订单,小米配合提供限时更改服务;而对于已经交付和锁单的用户,小米将赠送价值约2000元的2万分积分。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挖孔机盖往往是超跑和身份的象征。而花费4.2万元订购碳纤维挖孔机盖的小米SU7 Ultra的客户,自然也是希望能够得到相同的“待遇”。如今,这个挖孔机盖功能在网上被传形同虚设,小米汽车欲用价值约2000元的小米商城的积分用来平复小米SU7 Ultra用户的情绪,实在是有些杯水车薪。

小米汽车处在风口浪尖上,雷军要静下心来-有驾

造车之路不易

此前,小米汽车在国内的一众新势力车企中是最为顺风顺水的。单单凭借小米SU7一款车型,这就让小米汽车跻身国内新势力第一梯队。而不少车企都在成长道路上付出了巨额的学费。但是,小米汽车起步太顺也并非是好事。

现在,陷入艰难时期的小米,需要静下来心来反思。限制马力和碳纤维挖孔机盖,本质上都是未能和用户达成比较好的沟通,引发了不少的误解。如果小米汽车在限制马力前,能够和用户说清楚,让用户自己选择是不是要限制马力,那么相关争议可能就不会出现。至于碳纤维挖孔机盖,更是可以和用户讲清楚。毕竟当下,保时捷Taycan的虚拟声浪、蔚来EP9的尾翼升降仪式这些都只是考虑到用户情绪价值的设计屡见不鲜。而这些设计没有引发任何用户的抱怨,其中的缘由值得小米汽车去深思。

小米汽车处在风口浪尖上,雷军要静下心来-有驾

相比于沟通,工程技术方面则需要更加谨慎,验证需要更加充分。3月底,一辆小米SU 7标准版在高速公路上因为驾驶辅助系统激活后撞上施工路段的隔离带水泥桩,进而引发车辆着火导致车内3名女性乘客死亡的消息,更是把小米汽车推上了风口浪尖,而这次事故也是直接促成了相关监管部门收紧驾驶辅助相关的宣传用语。无论是智驾未能识别障碍物,还是车辆碰撞后出现了着火以及车门未能打开,这些都让小米汽车遭遇了上市以来最大的信任危机。

痛定思痛,小米汽车能否一一平息当前的这些风波,未来在小米YU7上做得更好?

点评

当下,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是白热化的。尤其是小米汽车这样的明星车企,其每一步都会被消费者和媒体放在聚光灯下去审视。这就意味着,虽然小米汽车拥有其他传统车企可望而不可即的流量,但也可能被流量反噬。成长总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未来,小米汽车亟需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技术等方面创新的同时,也要贯彻用户思维,每一步都从用户的角度来出发,这样才能尽可能减少犯错的几率。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