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新3系的路试照出来了。
结论先行:宝马疯了。或者说,不装了,摊牌了。
在全球豪华B级车这个牌桌上,所有人都穿着西装打着领带,假装体面地算牌。突然,宝马站起来,把自己的底牌亮出来,然后大喊一声“我不过了”,紧接着就把桌子给掀了。这就是我对新一代3系谍照的第一印象。这不是转型,也不是革新,这是一种行为艺术,一种“要么成仙,要么成盒”的自爆式冲锋。
你看那个前脸,所谓的最新家族设计语言。讲真,宝马设计师的精神状态非常值得我们关心。标志性的两个腰子充电宝被压得更扁,里面的竖条还往里凹,像是被人打了一拳。两侧大灯,轮廓直接变成了不讲道理的三角形,里面塞了两条竖状日行灯,整个一开眼角失败的犀利哥。同行看了都得傻,不知道是该鼓掌还是该报警。他们说这叫运动气质,优化了空气动力学。拉倒吧,这玩意儿的唯一作用,就是在后视镜里突然出现时,让前车司机心里一个哆嗦,以为后面跟了个准备发动闪电战的雷电法王,然后乖乖让路。这才是真正的辅助驾驶,物理层面的,釜底抽薪式的。
然后你看那个侧面和车尾,更是一把子整活。隐藏式门把手,好的,新势力玩剩下的,及格分。但那个短尾造型是什么鬼?感觉像是设计师画到一半,突然接到电话说预算不够了,然后一笔直接收尾。这叫复古又前卫?这叫虎头蛇尾。尾灯也很有意思,在所有人都恨不得把灯做成一条贯穿银河的光带时,宝马反其道而行之,给你搞了两个小小的、独立的灯组。这种感觉,就像所有人在玩吃鸡,你却在地图角落里搭乐高。突出一个“不务正业”。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把宝马比作搭乐高,好像对乐高不太尊重。但你看看这车,它真的很难不让人往这方面想。
我作为一个真的拥有过一台E90和一台F30的中年人,看到这个设计,第一反应是沉默,第二反应是想打开二手车软件,看看我的老伙计们是不是能当传家宝了。但转念一想,没用。因为我们必须承认一个现实,那就是品牌玄学。奔驰最值钱的是那个标,特斯拉最值钱的是马斯克本人,而宝马最值钱的,是一种“我比你懂车”的信仰。
会买新3系的人,他根本不在乎你说的这些。你跟他说这设计丑,他会告诉你这是“解构主义”,是“对传统审美的颠覆”;你跟他说这内饰估计又是iX3那套悬浮大彩电,他说这叫“科技与未来的融合”。他们的核心需求,不是一辆车,而是维护这种信仰本身。这个离经叛道的新3系,就是对信徒的一次终极筛选,一次忠诚度测试。你爱我,就要爱我发癫的样子。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最骚的操作,还是动力和平台。新3系据说要搞“双平台战略”,纯电版用一个全新的800V高压平台,主打一个未来战士;燃油和混动呢,继续用成熟的CLAR平台,保留那点所谓的“纯粹驾驶乐趣”。
这是什么?这是一体两魂,是道诡异仙,是精神分裂。
当下的汽车市场,根本不是存量竞争,而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而不是在一个桌上同时端上毛血旺和提拉米苏。宝马这一手,就是既想吃新势力的饭,又舍不得自己那碗祖传的白米饭。一方面怕被时代抛弃,搞个800V出来大喊“机你太美,啊不,我也有电”;另一方面又抱着燃油车的“操控”不撒手,生怕老粉们把它忘了。
这种精神分裂式的产品规划,让我想起了上周楼下新开的兰州拉面店,老板一边拉面一边放黑胶,感觉特别不搭,但生意居然还挺好。
但宝马能成功吗?我不知道。电车用户会觉得你不够纯粹,不够极端,隔壁家都快把KTV搬进车里了,你还在聊前后配重。油车用户呢,又会担心你为了兼容电车,把很多宝马的“灵魂”给弄丢了。要知道,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宝马的灵魂是什么?是弯道,是那种人车合一的错觉。一旦这种错觉没了,那它和一台加了金钟罩铁布衫的凯美瑞有什么区别?
所以,宝马为什么要搞得这么复杂?这一系列操作,在我看来,不是深思熟虑的战略,更像是一种心态爆了之后的胡言乱语。与其被别人慢慢卷死,不如自己先引爆一颗精神炸弹,把所有人都炸懵,然后浑水摸鱼。加大,加大,加大筹码,只要我变得够快,过去的我就追不上我。
说到底,买这车的人根本不在乎你这些分析!
最终,新3系会成功还是会失败?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宝马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所有人,体面已经死了。这是一个不发疯就活不下去的时代。所以,当你在路上看到这台长得奇形怪状的新3系时,别嘲笑它,对它好一点。毕竟,每一个努力发疯的中年品牌,都值得一丝敬意。因为他们本可以躺平,却选择了蹦迪。就问你怕不怕?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