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谈妥,美国暂停了“50%穿透性规则”后直接抽身,这让当初拿着这个规则当令箭的荷兰,一下子被架在了火上烤。本想借此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总部,没成想,美国大哥先溜了,自己反倒里外不是人。
更让荷兰没想到的是,中方根本不吃这一套。今年10月4日,中方直接宣布,禁止安世中国及其分包商出口在中国生产的特定元器件。这下,轮到荷兰傻眼了。
眼看局面失控,荷兰总部那边坐不住了,直接甩出了个“王炸”——自10月26日起,停止向安世位于东莞的封装测试厂供应晶圆。理由冠冕堂皇,说是“当地管理层未能遵守合同付款条款”。这招够狠,意图釜底抽薪,想让安世中国彻底停摆。
荷兰的算盘打错了
一时间,业内担忧情绪弥漫。毕竟,安世中国的工厂虽然贡献了全球约七成的产能,但核心的晶圆制造和研发长期在欧洲。不少人觉得,没了荷兰的晶圆,东莞工厂恐怕难以为继。《南华早报》10月底的报道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称东莞工厂已有约三分之一的设备因材料短缺而停产。
荷兰的算盘打得噼啪响:我得不到,你也别想好过,大家一起瘫痪,顺便拉着全球汽车厂商陪葬。他们以为拿捏住了安世中国的命脉,只要切断上游,下游就得乖乖就范。
可他们忘了,时代变了。就在外界议论纷纷之时,闻泰科技顺势出击,给荷兰划下了一条清晰的红线:想恢复供货?可以,先立刻恢复中方CEO张学政的职务。这一下,把皮球又踢回了荷兰脚下。
反戈一击却捅了自己
荷兰本想通过断供晶圆来反制,结果这一招非但没能奏效,反而让自己陷入了更大的被动。11月2日,安世中国一纸公告,直接把荷兰总部的底裤给掀了。
公告里说得明明白白:荷兰单方面断供是恶意行为,安世中国根本不存在所谓的违约。恰恰相反,是荷兰安世半导体目前还欠着东莞工厂高达10亿元人民币的货款!这下真相大白,原来是贼喊捉贼。从之前抹黑安世中国芯片“不合规、质量差”,到现在反咬一口说不付款,荷兰方面的信誉碎了一地。
更关键的是,安世中国给所有客户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公告强调,公司目前已建立了充足的成品和在制品库存,足够满足客户到年底甚至更长时间的订单需求,供应链安全得很。
原来早有后手
这番话可不是吹牛,安世中国是有十足底气的。荷兰总部控制着欧洲的研发和两座晶圆厂,但生产的最后环节——封测,却严重依赖亚洲,尤其是中国东莞这个最大的基地。
更重要的是,安世中国早已未雨绸缪。闻泰提前布局的上海临港晶圆厂,拥有一座8寸和一座12寸晶圆厂,产能完全可以对标甚至超越欧洲的两座8寸厂。这座规划年产能36万片的12英寸车规级功率半导体晶圆厂,就是中方最大的底气。
除此之外,据说安世中国还在迅速联合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等国内厂商,闻泰旗下的鼎泰匠芯也已有每月2万片晶圆的产能顶上。这意味着,荷兰的晶圆断供,对安世中国的影响极其有限。
全球车企急了
荷兰的这一系列操作,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却意外地帮了中方一个大忙。现在安世中国与荷兰总部事实切割,优先保障本土产业链,并要求用人民币结算,这直接重塑了游戏规则。
最先感受到寒意的,是欧洲的汽车巨头们。德国的宝马、奔驰,甚至大众位于沃尔夫斯堡生产“高尔夫”的工厂,都因芯片库存见底而被迫停产。彭博社报道称,欧洲车企的安世芯片库存普遍只能再撑两到四周。
欧洲汽车协会发出警告,僵局若持续,每月可能导致80万辆汽车减产。时间不等人,嗷嗷待哺的欧美车企们别无选择,只能转向安世中国求援。目前,已经有至少12家车企绕开荷兰,与安世中国签订了新的供货合同,而且是用人民币支付。
结语
回头看整场博弈,荷兰的处境实在尴尬。先是被美国“卖”了,暂停相关规则让其师出无名;紧接着欧洲盟友天天施压,自家车企等着芯片开工;最后想用断供来个绝地反击,结果是给自己捅了最深的一刀。
这出戏码,把“不自量力”四个字诠释得淋漓尽致。一个稀土储备几乎为零的欧洲小国,要和一个制造业占全球三成、供应欧洲98%稀土的大国玩互相断供,结果可想而知。荷兰的强硬,不仅没能卡住中国的脖子,反而刺激了中国晶圆产能的加速扩张,把全球客户亲手推向了中国。这一波操作,真是给对手送上了神助攻。荷兰还能硬抗多久?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