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款博越的外观调整不算颠覆,但细节上的打磨让它更符合当下审美。前脸的变化最明显,12道竖向栅条的设计灵感来自桥柱结构,配合平直镀铬线条,让车头显得更加挺拔有力。这种“新中式”风格既保留了传统SUV的稳重感,又通过多线条的勾勒增添了几分凌厉。车身侧面的悬浮式车顶设计是点睛之笔,隐藏式B/C/D柱和双色车身的搭配,让整车看起来更显修长。不过,尾部设计相对保守,机甲风格的包围和双边四出排气(虽然是装饰)虽然提升了运动感,但和车头的设计语言稍显割裂。
四种新中式车色的命名也很有意思——琉璃蓝、雨巷白、兰亭灰、水映银,既有文化韵味,又避免了过于浮夸的色调,符合家庭用户的偏好。轮毂造型虽然更新,但尺寸并未加大(仍为18英寸),对于追求视觉冲击力的年轻用户来说可能略显保守。
内饰的升级才是这次改款的核心。14.6英寸横向中控屏直接对标新势力车型,分辨率达到1080P,显示效果细腻。更重要的是,它搭载了Flyme Auto 1.8系统,这套由吉利与魅族联合开发的车机,在流畅度和功能丰富度上已经接近第一梯队。小窗多任务、全语音控制、高德地图810版(支持车道级导航)等功能,对于9万级SUV来说几乎是“超纲”配置。尤其是手势控制和AI智能交互,实际体验中识别率不错,比如三指左滑快速切歌、五指抓屏返回主页等操作,能显著减少驾驶时的分心。
不过,Flyme Auto的生态整合还有提升空间。虽然支持主流音乐、导航APP,但第三方应用数量仍不如华为鸿蒙或小鹏Xmart OS丰富。另外,屏幕下方的50W无线充电面板是亮点,但位置略深,取放手机时稍显不便。
博越的轴距仅比老款加长6mm(现为2707mm),实际空间表现中规中矩。前排腿部空间1034mm和后排膝部空间147mm属于同级主流水平,但后排坐垫长度525mm对大腿承托稍显不足,长途乘坐可能会疲劳。后备厢580L的常规容积足够日常使用,后排座椅放倒后纵深可达1930mm,搬运大件物品无压力,但地台并非纯平,略微影响实用性。储物空间方面,37处设计算得上贴心,比如门板杯架带限位器、中控台下方的镂空储物格等,但部分储物格的容积偏小(如扶手箱)。
座椅配置上,主驾6向电动调节+副驾4向电动调节属于标配,前排加热/通风(3档)在北方用户看来是福音,但副驾缺少腰部支撑调节,长时间乘坐舒适性打折扣。另外,主驾迎宾和便捷下车功能虽然提升了仪式感,但实际使用频率可能不高。
新款博越继续搭载1.5T+7DCT的组合,133kW/290N·m的参数在同排量中属于中上水平,7.9秒的零百加速对于家用SUV来说完全够用。这套动力的优势在于成熟可靠,低速平顺性和中段加速表现都不错,但急加速时变速箱的降挡反应稍慢,高速超车时需要预留更多余地。WLTC工况6.44L/100km的油耗表现尚可,但相比混动车型(如比亚迪宋Pro DM-i)仍有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博越的底盘调校偏向舒适,滤震表现优秀,过减速带时车身姿态稳健,但快速过弯时侧倾明显,方向盘虚位也较大,显然是为家用场景做了妥协。NVH方面,中低速时风噪和胎噪控制得不错,但发动机高转时的噪音传递较为直接。
作为吉利旗下产品,博越的安全配置一直有着沃尔沃的技术背书。新款车型搭载5个百万像素摄像头+2个毫米波雷达+4个超声波雷达,实现了16项L2级功能(如ICC智能领航、AEB自动紧急制动等)。实际体验中,车道居中保持和自适应巡航的稳定性不错,但交通标志识别偶尔会出现误判。被动安全方面,车身的高强度钢占比未公布,但参考老款(78%),预计新款会保持同等水准。
在9-11万价位,博越的直接对手包括哈弗H6、长安CS55 PLUS等。相比竞品,博越的优势在于Flyme Auto车机和L2级辅助驾驶的全系标配(哈弗H6的L2需中高配才有),但空间和动力表现略逊于哈弗H6。如果用户更看重智能体验,博越无疑是更好的选择;如果追求大空间或低油耗,则可以考虑混动竞品。
新款博越是一款典型的“水桶车”——没有明显短板,智能化配置越级,设计细节用心,但动力和空间表现中规中矩。它最适合两类用户:一是预算10万左右、注重科技体验的家庭消费者;二是首次购车、希望一步到位享受L2级辅助驾驶的年轻用户。如果你对油耗极度敏感或需要更大空间,可能需要加预算上混动车型或更高一级的SUV。但无论如何,9万级标配Flyme Auto和L2的诚意,已经让这款车成为2024年最值得关注的燃油SUV之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