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三巨头搅局,六万元纯电小车变天记
“王总一笑,生死难料;李哥出征,寸草不生。”这句在汽车圈子里流传了大半年,不知道谁先说的,但每次在群里聊到今年国产纯电小车,就有人顺嘴冒出来。要说现在入门级新能源市场有多卷?六万块钱预算,比亚迪海鸥、吉利星愿硬是把配置堆到了家用主流水平,还带着快充和长续航,一时间五菱那台“剁椒鱼头”宏光MINIEV和后来的缤果系列都碰上了最强对手。
我去年春天陪表弟去看车,他就盯着6万上下的价位,说实话那会儿还觉得买这种A0级的小电动车就是个代步玩具。没想到才一年多,这区间直接成了年轻人第一辆车的新阵地。销售小王跟我唠嗑:“你别看价格低,现在这些新出的配置可比前几年老头乐强太多。”他还举例,说自己一个亲戚去年刚买海鸥荣耀版,每天通勤50公里,一个月下来电费比公交卡都便宜。
上海展会的时候,我特意去瞄了一眼比亚迪展台。本来想看看仰望U9那个超跑到底啥样,结果旁边还没正式上市的海鸥被围得水泄不通。有个维修师傅边吃盒饭边点评:“刀片电池稳当,又不是虚标续航,你们这些年轻人开够用了。”
等到4月底,比亚迪真把这款青春版海豚推出来,全系标配四气囊、ESP还有快充接口——305公里和405公里两个版本,不少人听说起售价7.38万就直呼划算。但实际落地价再加点优惠,有朋友群里自测落地不到七万二。“我同事家孩子毕业第一份工资全砸进去了,现在天天朋友圈晒能耗数据。”有时候微信群消息一条接一条,都在讨论哪个版本性价比高,还有人吐槽内饰塑料感重,但用起来也挺顺手。
不过最让同行惊讶的是销量:2023年上市8个月卖28万辆,今年又出了荣耀版,把起售价压到6.98万元。据隔壁汽修厂老板讲,“我们这附近最近进来保养最多的就是这个型号,小毛病不多,就是偶尔刹车异响得调下皮。”年底统计下来,一年能卖45万辆,这速度连做二手回收的小刘都感慨:“以前都是宏光MINIEV,现在问有没有海鸥现货的人越来越多。”
吉利反应也快,今年10月直接甩出星愿系列,从6.98万一直拉到9.88万,高配甚至带Flyme Auto智能系统,还有神盾安全包。这些功能销售经常顺嘴提一句,“倒车影像全景环视不用加钱”,但实际上不少第一次买纯电的人还是更关心冬天掉多少续航。我认识一个出租司机试驾后反馈,“市区跑一天不用充,中午还能歇歇吹空调。”
星愿上市80天交付5万辆,到7月份累计24万辆新车入户。我舅舅单位团购过几台,据他说公司领导喜欢它外观圆润,看着不像传统微型代步工具那么简陋。“后排空间坐两个人不挤,就是底盘稍微硬点,上高架路口颠簸明显。”他这么念叨,我拿手机查查参数,也确实轴距做得比较长,对城市道路适应性不错。
而五菱呢?原本靠宏光MINIEV打遍天下无敌手,再加上缤果系列拉高定位,本以为还能守住走量冠军。23年合计46万辆,新出的缤果一年23万个订单——但今年情况开始变味儿了。从1月开始,各种销量榜单显示缤果半年才卖7万辆。有邻居私下吐槽,“感觉还是老剁椒鱼头耐造,新款虽然好看,可续航203KM那档太尴尬,上高速心慌慌。”
其实很多用户印象中,五菱始终是人民代步首选。但现在主流配置被吉利、比亚迪往下放之后,小型新能源已不是简单图便宜那么回事儿。今年前七个月三个品牌合计近80万个订单,经常有人开玩笑说“没有需求就创造需求”,厂家拼命降成本搞技术升级,把原本不上桌的小车型做成香饽饽。
聊到这里突然想起三年前刚兴起“青年乐”的年代,那时只要能上路、不掉链子就是好选择。2020年夏天五菱发布三门宏光MINIEV,两三万元价格让县城青年疯狂抢购。我爸单位有个师傅当时为了省油换了一辆,每次见面必夸一句:“老张你信不信,这玩意儿烧不起油!”
后来各家跟风出熊猫、宝骏KIWI EV什么的,一时间满街都是宝宝巴士模样的小方盒子。不过大家都明白,为了压成本只能牺牲部分体验,比如座椅材质偏硬,有些冷门颜色漆面容易氧化,用久了门锁偶尔卡壳。这些细节只有真用过才知道,也没人太较真,因为毕竟价格摆在那里。
转折发生在行业整体升级以后,大型企业纷纷退出利润薄弱A00级市场,只剩几个品牌坚守阵地。“青年乐”逐渐淡出舞台,只留下剁椒鱼头继续改款迭代,还整出了敞篷Gameboy定制车型。在群里有人开玩笑,说以后县城婚礼队伍指定要配敞篷红色MINIEV,可惜听说产量有限,要提前预订排队才能拿得到现货。
过去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翻倍增长,从2020年的百来万辆,到如今1200余万规模化普及率逼近半数。有维修技师告诉我,“以前修这种小电动车主要是换轮胎、电机线束,现在更多遇见的是智能屏幕死机或者OTA更新失败”。看来时代真的变啦!
这一波技术进化,让300KM以上续航成为标配,而各种智能互联也渗透到了最低端产品线。不止一次听销售抱怨客户纠结语音识别灵敏度,其实对于日常通勤来说影响并不大,不过年轻消费者习惯挑刺也是事实。今年奇瑞QQ停产十多年又重新复活,长城欧拉也准备再度更新产品线,据坊间消息可能加入自动泊车功能,不过具体啥时候落地还不好讲,总之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吧……
最后补几句闲话:身边已经不少朋友悄悄从摩托或燃油二手切换到了这些六万元左右的新纯电。他们每天早晚刷朋友圈晒表显剩余公里数,还有人在群里发自制防冻液教程(据称冬季低温情况下能提升10%实际表现)。保养方面基本都是按季度检查轮胎磨损、电池健康码,有位老司机提醒不要长期亏电,否则容易导致BMS系统报警,需要返厂重置,很麻烦哦!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部分信息采集于用户微信群聊天记录及当地汽修店现场访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