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已落地两周,市场却上演了一出“越到截止日期越涨价”的反转剧情。不少本打算开学入手电动车的消费者发现,心仪的车型不仅没等来降价,反而悄悄涨了300元。有网友吐槽:"前一天看价格还心动,第二天就变贵了,这节奏比股市还快!
走访市场发现,这场涨价潮背后藏着"卖一辆少一辆"的商家底气。雅迪、绿源等多家品牌门店明确表示,旧国标车不仅不降价,甚至计划再涨400-500元。成都一家九号电动车行的热门车型VZ,短短一个月就涨价400元,销售人员直言:"库存就剩两台,今天又卖了三台,根本不愁卖!"原来,按照新国标规定,12月1日后旧国标车将禁止销售,这反倒成了商家手中"最后的机会牌"。
更让人意外的是,原本以为会大降价的库存车,有些反而身价倍增。江苏一位车主张绪道破玄机:"国补暂停后,价格本来就是回归正常。而成都爱玛电动车行则是个例外,为清理库存,原价3199元的露娜Air直接降价500元,上演了一出"冰火两重天"。
与此同时,接棒登场的新国标车价格更让人"肉疼"。由于新国标对车速、材料、安全系统等提出了更高要求——铝合金材质替代塑料、强制48伏电压、加装北斗定位,同类型新车预计涨幅达300-700元。雅迪店主陈先生算了一笔账:"原来卖2599的车型,新国标要卖3299,光材料成本就差一大截。
这场行业震荡甚至吸引来了跨界玩家。比亚迪悄然上线轻型车电池业务,剑指两轮车市场。而产业链上游也已闻风而动,南都电源看好锂电业务,宝武镁业加速镁合金替代塑料件,移为通信则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定位系统。
不过经济学家盘和林认为,当前涨价更多是短期市场行为。"用户惯性需求叠加商家饥饿营销,随着新国标车产能释放,价格终将回归理性。但可以肯定的是,今后骑着更安全、更智能的电动车出门,会成为现实。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