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粮液砸24亿造车!凯翼昆仑出战,能否一炮而红?

最近大家伙儿聊天,可能都听到了一个挺有意思的新鲜事:咱们国家那个大名鼎鼎的白酒品牌五粮液,居然跑去造汽车了。

这消息一出来,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有点懵,感觉像是听了个段子。

一个酿酒的,怎么就跟汽车这种高科技的“铁疙瘩”扯上关系了呢?

这里头的门道,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一聊,把这事儿从头到尾说明白。

五粮液砸24亿造车!凯翼昆仑出战,能否一炮而红?-有驾

首先,大家最想问的肯定是,五粮液好好的酒不卖,为啥非要跨界去造车?

是觉得白酒生意不好做了,还是纯粹有钱没处花,想玩一把?

其实,这背后可不是一时冲动,而是一盘深思熟虑的大棋。

咱们得从五粮液的大本营——四川宜宾说起。

宜宾这个城市,不满足于只飘着酒香,当地政府早就规划好了,要把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这就好比家里的大人定了个目标,说咱们家得发展高科技。

这时候,谁最有实力来牵这个头呢?

自然是当地的龙头老大五粮液了。

五粮液手里有雄厚的资金,也正需要为主业之外寻找新的增长点,让钱生钱。

一边是政府大力支持,给政策、给土地;另一边是企业有钱、有发展的需求。

你看,这不就一拍即合了嘛。

五粮液砸24亿造车!凯翼昆仑出战,能否一炮而红?-有驾

所以,五粮液造车,不单单是它一个企业的行为,更是它响应地方发展战略,和地方政府一起推动产业升级的一次联手行动。

这么一看,这件事就不是“不务正业”,而是顺应大势的战略投资了。

当然,光有决心和钱还不行,造车毕竟是个技术活,门槛非常高。

五粮液也很清楚这一点,它没有选择从一张白纸开始自己摸索,而是走了一条更稳妥、更快速的捷径,那就是“买票上车”。

它看中了奇瑞汽车旗下的一个子品牌——凯翼汽车。

说到奇瑞,大家应该不陌生,那可是咱们国家自主品牌里有名的“技术派”,在发动机、底盘这些核心技术上是有真功夫的。

凯翼作为奇瑞的“孩子”,虽然之前在市场上的名气不算特别大,但它继承了奇瑞的造车基因和技术底子。

于是,一场干净利落的收购就开始了。

五粮液通过旗下的投资公司,一下子掏出了将近二十五亿元,买下了凯翼汽车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成了凯翼汽车的控股大股东。

这笔钱,相当于直接买了一张进入汽车圈的入场券。

紧接着,更是毫不含糊地又投入了三十七个亿,在宜宾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汽车生产基地。

五粮液砸24亿造车!凯翼昆仑出战,能否一炮而红?-有驾

这一连串的大手笔,清清楚楚地告诉所有人:五粮液这次是来真的,不是闹着玩的,是要把汽车产业当成一份正经事业来干。

准备工作都做足了,总得拿出一款像样的产品来让大家看看实力。

于是,承载着五粮液汽车梦的第一款车——凯翼昆仑,就正式登场了。

咱们就以一个普通消费者的眼光,来看看这台车到底怎么样。

先看长相和个头。

说实话,凯翼昆仑的外观还是挺能唬人的。

它的车身尺寸很大,长宽高分别是4米7多、将近2米宽、1米7高,轴距也达到了2米82,停在那儿就显得非常大气、稳重,很有存在感。

设计上也是走的现在流行的时尚动感路线,线条流畅,看起来一点也不像一个“外行”造出来的车,颜值上是跟得上主流的。

再钻到车里看看。

一坐进去,最显眼的就是中控台上的两块大屏幕,一块是开车的仪表盘,一块是中间控制各种功能的,分别是12.3英寸和14.6英寸,科技感一下子就上来了。

这可不只是摆设,里面装的是腾讯的车机系统,用起来就跟咱们的智能手机差不多,反应挺快,功能也全,导航、听歌、用语音控制开关空调车窗,都很方便。

五粮液砸24亿造车!凯翼昆仑出战,能否一炮而红?-有驾

而且,它还配备了L2级别的辅助驾驶功能,简单来说,就是在跑高速或者堵车的时候,车子能帮你控制一下方向盘和速度,能省不少心,也更安全。

在智能化这方面,凯翼昆仑确实做到了目前中国品牌的主流水准。

最后,也是大家最关心的,这车开起来怎么样,省不省钱?

凯翼昆仑选择的是现在最火的插电式混合动力。

这是个很聪明的选择,因为它解决了两种人的烦恼。

首先,它有一块容量不小的电池,能支持纯电模式下跑150公里。

这是什么概念呢?

就是说,如果你只是每天在城里上下班、买菜接孩子,那基本上可以把它当成一辆纯电动车来开,回家充上电,第二天继续用,用车成本非常低。

其次,它也有一台1.5T的发动机,当你需要跑长途、回老家的时候,就完全不用担心找不到充电桩,加油就能跑,满油满电的状态下,综合续航能超过1200公里,彻底告别了“续航焦虑”。

这种既能用电省钱,又能用油方便的模式,可以说是完美击中了当下很多中国家庭的用车痛点。

动力上,发动机和电机一起工作,零到一百公里的加速只需要7秒多,对于这么大一台家用车来说,动力是完全够用了。

五粮液砸24亿造车!凯翼昆仑出战,能否一炮而红?-有驾

话说到这儿,车子本身看起来确实亮点不少,产品力也还可以。

但是,我们也要冷静地看到,五粮液的造车之路绝不会是一片坦途。

现在的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已经不是激烈,而是惨烈了。

在这个价位区间,前有比亚迪这样的巨头凭借技术和规模优势大杀四方,旁边还有吉利、长安、长城这些老牌劲旅,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凯翼昆仑想要在这里面杀出一条血路,难度非常大。

而且,还有一个很特别的挑战,就是“五粮液”这个品牌本身。

在白酒领域,它是金字招牌,是身份的象征。

可是在汽车领域,这个名字就带来了一种奇妙的违和感。

大家一听,第一反应还是酒,这种印象太深刻了。

怎么让消费者相信,一个酿酒顶尖的公司,造出来的汽车也同样可靠、有技术含量?

这需要花巨大的力气和时间去扭转认知。

网上那些“这车有浓香型和酱香型吗?”“开这车上路,交警会不会以为我酒驾?”的玩笑话,虽然是调侃,但也实实在在地反映出了品牌跨界所面临的现实难题。

造出一台好车只是第一步,如何把它卖出去,如何建立起覆盖全国的销售店和售后维修服务网络,这些都是后续更艰巨的考验。

毕竟,买车不像买瓶酒那么简单,它是一个需要长期服务和保障的大件商品。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