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利润大降,狂砸钱搞研发,拼命出海抢地

得,哥们儿,你把这比亚迪的财报扔我桌上,我瞅了一眼,差点没把刚喝进去那口茶给喷出来。

咋回事呢?

外头铺天盖地都是比亚迪怎么牛,一个月卖几十万辆,拳打特斯拉,脚踢老合资,感觉王传福明天就要登基“球长”了。结果你再看这财报,嘿,营收增幅放缓不说,净利润直接给你来个大跳水。

这感觉就像啥?就像你家小区里那个天天在朋友圈晒健身八块腹肌的猛男,看着龙精虎猛,结果你一问他,哎哟,哥们儿最近手头有点紧,能借我五百块钱加油不?

反差,强烈的反差。

这里头的事儿,可比那几行冷冰冰的数字有意思多了。要我说,这份看似“难看”的财报,恰恰是解剖比亚迪,乃至整个中国制造业野心的一把好手术刀。

你坐稳了,咱俩今天不聊股价,不谈K线,就盘一盘这数字背后,老王心里那点“小九九”。

首先得掰扯清楚一个事儿,比亚迪这利润是咋没的?财报上写得清清楚楚,研发。前三季度,哗啦一下,437个亿扔进去了。

437亿是什么概念?

我给你打个比方。好多A股上市公司,辛辛苦苦干一年,市值也就百八十亿。比亚迪这三个季度砸在研发上的钱,能直接买下好几家这样的公司,而且是连锅端,渣都不剩。

这钱花得,简直就像往黑洞里倒金子,连个响儿都听不见,就没了。

比亚迪利润大降,狂砸钱搞研发,拼命出海抢地-有驾

换成一般的老板,看到这数字腿都得软。这可是真金白银的利润啊!拿来分红,股东们高高兴兴;拿来搞营销,广告能从春晚打到世界杯;实在不行,存银行吃利息,那也比打水漂强吧?

但王传福偏不。

他就像个偏执的技术狂,眼睛里只有一件事:挖墙,挖一道足够深、足够宽的护城河。他不信营销,不信故事,他只信他自己实验室里捣鼓出来的那些玩意儿。

你猜怎么着?这事儿还真不是今年才开始的。比亚迪这公司,骨子里就有种“屯粮”的基因。早些年大伙儿还在为“蔚小理”的故事激动得睡不着觉的时候,比亚迪在干嘛?他在闷头搞电池,搞电机,搞电控。自己炼钢,自己做座椅,恨不得连车上那颗螺丝钉都自己造。

当时多少人笑他?说他土,说他重资产,说他不懂互联网思维。

结果呢?风口一变,人家手里攥着全产业链,成本低得吓人,想打价格战就打价格战,想推新品就推新品,直接把一帮只会“整合供应链”的新势力打得找不着北。

所以你看,今天这437亿,跟当年的逻辑是一脉相承的。

这笔钱砸在哪儿了?“天神之眼”智能驾驶系统,还有什么光伏、AI数据中心。说白了,就是两个字:未来。

现在造车圈什么最火?智能驾驶。你要是没个L2、L3级别的辅助驾驶,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华为问界为啥卖得好?不就是靠那套遥遥领先的智驾系统嘛。

老王精明着呢!他看得清清楚楚,电动化的上半场,他靠着三电系统和产业链优势,赢了。但智能化的下半场,比赛规则全变了。这不再是机械和制造的比拼,而是代码、算力和数据的战争。

他骨子里怕的,不是这个季度的利润少了几个亿,而是怕三五年后,当别人掏出个新玩意儿,比如全自动无人驾驶出租车满街跑的时候,自己手里只有一把过时的旧钥匙,连新世界的大门都打不开。

这种焦虑,就像一个35岁的程序员,看着身边00后的同事个个玩转AI,自己还在那改bug,能不慌吗?所以他必须砸钱,玩了命地砸,把未来的技术壁垒,用钱一张一张砌起来。

这事儿,往小了说,是企业求生。往大了说,这叫“路径依赖”的反噬。

比亚迪在国内市场,尤其是插混领域,一度是无敌的存在。宋PLUS、汉DM-i,这两款车简直就是印钞机。但问题也出在这儿。当你一个产品太成功的时候,你所有的资源、所有的思路,都会不自觉地向它靠拢。

可市场是流动的呀。

你看看现在,吉利的银河,长城的哈弗,长安的深蓝,奇瑞的风云……一夜之间,所有人都学会了你那套“可油可电”的玩法,而且人家还更便宜,配置给得更足。

这就叫“屠龙者终成恶龙”。

不对,说反了。应该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你当年的独门绝技,现在成了大路货。财报里那个数据,宋和汉两款功勋老将的销量,同比下滑百分之七八十,简直是断崖式下跌。这比利润下滑还可怕,因为它动摇了比亚迪的基本盘。

国内这口锅里的肉,越来越不好啃了。怎么办?

出海!

所以你看到了财报里的第二个关键点:海外市场。

上半年境外收入增长150%,占总营收超过三分之一。整车出口量从“查无此人”干到了全国第二。这势头,猛不猛?

太猛了。

但这背后,同样是烧钱。

你以为出海就是把车装船上运过去就完事了?天真。你要建销售网络吧?你要打广告让当地人知道你是个什么东西吧?你要建工厂实现本地化生产吧?哪一样不得花钱?而且是花美金、欧元,那花的更是哗哗的。

在建工程487亿,比年初多了快三百亿。这钱,很大一部分就扔在海外的那些厂房和生产线上了。

这就形成了一个特别拧巴的局面:

国内市场,是个血肉磨坊。利润薄如刀片,不进则退,甚至进了可能也得退。为了守住阵地,你还得继续投入研发,搞新技术,不然老本儿都要被友商啃光了。

海外市场,是片希望的田野。看起来遍地黄金,但前期得开荒、播种、施肥,全是投入,一分钱回报都看不见。什么时候能“收获”,天知道。

比亚迪现在,就卡在这中间。

两线作战,腹背受敌。一边是“存量”的保卫战,一边是“增量”的攻坚战。两边都需要海量的弹药,也就是钱。

钱从哪儿来?只能从利润里挤。

所以你看到的利润下滑,不是经营出了问题,而是战略选择的结果。王传福主动选择了一条更难走的路。他把本该揣进兜里的钱,又全都押回了赌桌上。

他在赌什么?

他在赌一个时间差。

他在赌,在国内市场被彻底卷成红海之前,他的海外市场能成长为新的利润支柱。

他在赌,在他的插混优势被对手彻底抹平之前,他的智能化技术能构筑起新的壁垒。

这场赌局的风险,大得吓人。

汽车这种重工业,投资周期长,见效慢,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比如海外政策变动、技术路线判断失误,都可能导致满盘皆输。

这就像一个武林高手,正在修炼一套威力无穷的新武功,但过程极其耗费内力。这时候,他偏偏又被一群拿着刀的仇家堵在了巷子里。他只能一边勉力招架,一边拼命运转内功,期待在新武功练成的那一刻,反败为胜。

现在,就是他内力最空虚、最脆弱的时刻。

说到底,这不仅仅是比亚迪一家的故事。

这是整个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我们已经走过了靠成本、靠规模、靠模仿的阶段。想再往上走,没有捷径。唯一的路,就是砸钱搞研发,搞核心技术,去啃那些最硬的骨头。

这个过程,必然是痛苦的。财报上必然会经历阵痛,股价也必然会承受压力。

但如果不这么干,那我们可能永远都只能在产业链的下游,赚那点辛苦钱,看着别人吃肉我们喝汤。

所以,再回过头来看这份财报,你还会觉得它“难看”吗?

我倒觉得,这数字里透着一股子狠劲儿,一种“不要命”的决绝。王传福这是在告诉所有人:别看我今天赚得少了,我是在为明天,为后天,甚至为十年后的胜利,提前支付成本。

这盘棋下得很大,也下得很险。

时代的大风刮过来,究竟是把他和比亚迪吹上神坛,还是直接拍死在沙滩上?

谁也说不准。

但至少,他敢下这个注,敢在所有人都觉得他应该“躺着数钱”的时候,选择继续“烧钱续命”。

就冲这点,我觉得比那些只会讲故事、玩概念的企业,要强得多。

老王这步棋,你觉得是险招还是妙手?评论区里碰一碰。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