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秋天,当全球市场的目光还聚焦于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高歌猛进之时,这家中国巨头已悄然将另一柄利剑磨砺出鞘。财报数据显示,比亚迪2024年营业收入历史性地突破7771亿元,自2018年以来首次在年度营收上超越特斯拉,这无疑是其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然而,超越对手的喜悦并未让比亚迪停下脚步。在汽车业务高奏凯歌的背后,一条以储能、光伏为核心的“第三增长曲线”正迅速崛起,显露出比汽车业务更为宏大的雄心。比亚迪的目标,是在另一个万亿级赛道上,复制甚至超越其在汽车领域的辉煌,成为全球能源解决方案的领导者。
01战略先行:为“全球第一”重塑组织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了实现“力争储能市场份额全球第一”的宏大目标,比亚迪在2025年盛夏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内部变革。
8月,比亚迪储能及新型电池事业部迎来关键人事调整,技术研发背景深厚的原电力科学研究院院长成为新任掌舵人。这次换帅被外界解读为比亚迪强化储能业务技术核心、为下一阶段市场攻坚做准备的明确信号。
与人事变动同步进行的,是更为彻底的组织架构优化。原有复杂的战区中心被整合为“大储国内中心”与“大储海外中心”两大核心板块,直接向总经理汇报。这一调整不仅理顺了内部管理流程,更清晰地锚定了业务重心——以大型储能为核心,坚持国内与海外市场并重,为全球化扩张扫清了障碍。
02“浩瀚”出鞘:技术创新定义行业新标杆
如果说组织重构是战略部署,那么新任负责人上任后点燃的“第一把火”,便是推出了足以撼动行业格局的“拳头产品”——全新一代储能系统“浩瀚”。
“浩瀚”系统的核心,是其搭载的全球最大2710Ah储能专用刀片电池,单体容量较常规产品提升超过300%。这一突破性的创新,使得“浩瀚”系统的最小单元容量达到了惊人的14.5MWh,创下全球之最。
更具革命性的是,“浩瀚”采用了先进的CTB(电芯到系统)无模组设计,实现了“电芯即系统”的高度集成。这种设计理念使得零部件数量减少了40%,制造成本降低20%,从根源上解决了储能电站建设的痛点。
以建设一座1GWh的储能电站为例,采用“浩瀚”系统仅需69套设备,相比传统方案的145个集装箱,数量减少了52%,占地面积也节省了三分之一。这不仅意味着土地和施工成本的显著降低,更代表着项目建设效率的巨大飞跃。
比亚迪电力科学研究院院长对此的解读一针见血:储能项目的盈利核心在于初始构建成本。“浩瀚”的出现,预计可帮助储能项目度电成本再降低21.7%,这无疑是其最具杀伤力的市场竞争力。
03全球逐鹿:从万亿蓝海到行业引领者
强大的产品力,正转化为比亚迪在全球市场攻城略地的底气。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比亚迪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电池的装机总量已突破230GWh,同比提升超过55%。
其全球市场地位也日益稳固,直流侧全球储能系统集成商排名第二,储能电芯出货量位居第四,动力及储能电池总市占率达到15%,稳居全球第二。
一系列标志性的海外订单,是比亚迪储能全球化战略成功的最佳注脚。从沙特电力公司12.5GWh的全球最大储能项目,到波兰1.6GWh的高纬度高寒项目,再到智利3GWh的光储一体化项目,比亚迪的足迹已遍布全球。
“浩瀚”系统的发布,不仅将比亚迪的技术标准提升至全新高度,也势必在行业内掀起新一轮围绕大电芯、大容量的技术竞赛。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储能市场正从政策驱动转向价值驱动,比亚迪凭借其在技术、成本和全球布局上的优势,正迎来属于自己的“大”时代。
从电池制造商到汽车巨头,再到如今的全球储能解决方案领导者,比亚迪的每一次转型都精准地踏在了时代的节拍上。随着“浩瀚”系统的全面铺开,比亚迪不仅有望冲击全球储能市场的头把交椅,更将作为一股强大的中国力量,引领全球储能行业向更高效率、更低成本的未来加速迈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