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新能源车的,充电这点不搞懂,真能给你撂半道,掌握三类充电方式和正确使用惯让出行更顺心
开新能源车,我觉得第一个翻盘点就是充电。有人说充电比加油麻烦多了。其实不狠明白,真要把它当作日常,体系一清楚,反倒比加油还方便。你就看我这三年多跑的车,从充电到养车养电,多少事都试了个遍。
最简单、最常用的,就是慢充。慢其实也不算慢——3-7kW的功率,自己家用最合适。像我那台续航大概500公里的车,晚上充个大半天,基本能充满吧。充电时间长,还好我惯晚上睡觉时插上,到点起来就全电。其实慢充对电池很友善,不会因为快充的剧烈充放电波动给电池寿命加大压力。
那有人问,慢充会不会很费时间?咱也算常识,无所谓,主要对待家用车和日常通勤,几乎不用担心这个。早上出门,电满出发。对我来说,这是最稳妥的养电池方式。你知道吗?我还试过让女朋友用快充,搞的两年后她的车子续航掉了10%左右。一开始我还觉得快充方便得很,毕竟30kW起步了,半小时充到80%,很快,但其实我开始怀疑,这是不是短期 suất thời gian投资换来长远的成本。
再说快充。这个就像充电版的速食,30-150kW的桩,半小时充到80%很正常。而且环境里越搜越多,充电站点也多了起来。但我发现,用快充频繁,尤其是每天都用,电池寿命明显受影响。听修理工说,快充伤电池,尤其是低温或者满电状态下充电,更容易导致电池老化快。我自己用快充几次之后,电池容量缩水明显,一下子少了快一成续航距离。
我其实也琢磨,每天实际用快充,是真的吗?估算一下一百公里的充电成本,大概差不多用1.5元左右的电费(不算维修、换电池的潜在成本),和加油比,省心很多,但长远看,低头一算,电池寿命缩短,维修成本或换新比例可能更高。这个折算是我自己粗略估的——没有特别详细的模型,但感觉挺符合感觉的。你有没有试过那种快充完,电池状态变差的体验?
对比两个朋友,一个一直用慢充,一个不停用快充。差异还挺明显:慢充的车子两年、多跑了也没什么问题,续航还能保持在原来的95%以上;而快充玩家,折损明显,续航缩水了7%-10%,我心里暗想,这是不是电池锻炼的后果?
中了勇气,还是得慢慢舒缓,毕竟充电惯得跟生活节奏配套。要说我怎么明白这一点?我刚才翻了下笔记——一份去年做的记录:完全不打折扣的充电惯大概能延长电池寿命2倍左右。就是用对方式。
第三个充电方式更酷——其实还挺少人知道,就是换电。有次去深圳,偶遇一朋友,说你试过换电站不?憋闷盯着我倒不是很常见。其实换电的idea我在开始并不感兴趣,可你那种几分钟搞定的快感,减少等待时间,大概就是我想象中的理想。只是,买车就要配合换电站,品牌要统一,封闭体系越来越有限制。
我个人用过两次,挺方便,特别是在外办事路过换电站时,心里暗想:如果能全国互认就好了。问题是,目前的换电站,太少,不同品牌的换电系统不兼容,还得考虑换电锂电池的寿命问题。有人猜,未来换电会逐渐普及,不知道你怎么看?我觉得这个可能性挺大,但还没到全民接受的程度。
关于充电地点,找桩不复杂。百度、高德一搜,附近的充电站位置、功率、是否空闲,全都一目了然。去年我带老婆出远门,临时找了个快充桩,刚插完,车旁边一个修理工笑着说:充快充,别每天用,否则电池提前‘退休’。我当时还笑着骂:你懂个啥,快充不管寿命就像用一次性筷子一样。但心里其实有点惆怅。
说到装桩,别手贱自己装那种黑盒子。去年邻居自己找小工装的家用桩,结果线路跳闸,把整个小区都惊动了。物业说不让乱接,供电局流程也不繁琐,就找了官方师傅来,没想到还真有人忽略这点。你要是自己弄,出问题可惹大麻烦。
关于日常,很多人忽视了养成惯的重要性。比如我,惯了晚上睡前充满——这个惯让电池在低温、多次充放状态下的老化速度慢点。养车不仅是养汽车,更是养电子元件。这也是为什么我建议平时不要把电充到100%,尤其在车还没用到极限的情况下。估算一下,若你每天用快充,两年大概能少跑5-10%,而我是觉得耐心点,日常用慢充,寿命确实能延长一两年。
绝对不能忽略的,是我每次对朋友说快充伤电池的时候,他总是不屑一顾。直到,他那台用快充两年车,续航掉的厉害,才认可我说的慢用。
(这段先按下不表)
咱们得不停问自己:外挂或者换电的空间还有多大?静态充电,还是快充,或者是这个换电运动会成为常态?这都值得深思。
我在想:如果它们真的变得无缝协作,像手机一样快,甚至比加油还快,你会不会愿意放弃等车式的充电惯?或者说,这个,还真得看未来怎么调配。毕竟,开车的事,最怕的就是时间成本和便利性。
这事儿还得琢磨——比如那些充电桩的维护和升级,总让我觉得没那么完美。你在用车时遇到过充电难这事儿么?又或者你有啥非主流的充电怪招,可以分享一下?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