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祺向往S9上市,智能驾驶亮点,三排空间略显局促

前排座椅的按摩功能启动得有些无聊,我坐在那儿,望着屏幕上跳动的鸿蒙5.0座舱界面,脑子里却在琢磨一个问题——如果汽车真能像手机一样聪明,方向盘上还需要存在那么多实体按键吗?夜晚的体验试驾场,传祺向往S9像个正在散步的巨型黑猫,前大灯很冷静地聚着光,静谧而不张扬。销售员一边遛车,一边推销:“全系华为ADS 4 Max高阶智能驾驶,就是你以为的那个高能。”他的眼神里透着点对科技的崇敬,好像隔着车门,他和智能系统也能点对点交流。

车门一关,世界只剩下密闭空间和面前的屏幕。尺寸5060/1950/1760毫米,轴距2930毫米——数据本身没有太多情绪,但夜晚的车库让它变得格外具象。我的脑海里不自觉浮现了一种场景:一群五六人坐进去,是能伸得开胳膊,却有人不由自主揉揉膝盖。所以在二排和三排之间的选择,就是“你想让你岳父长途时腿抽筋,还是付出租车的钱让他单独坐后面?”——生活的哲学,往往就体现在这些微妙的座椅间距上。

回到案发现场,也就是传祺向往S9的新车上市会。配置清单铺满整张桌子,宁德时代电池、双电机四驱、192线激光雷达,每一个词都像是在诊断一场即将到来的科技革命。整理证据时,几条关键线索浮现:

1. “高阶智驾”全部标配,价格落到20万级。

2. 续航能力扎实:CLTC纯电252公里,综合超1200公里,92号汽油也能加。

3. 内饰走豪华线但有舒适配置的缺口,如无冰箱、电吸门、空气悬挂。

4. 外观不张扬,与GS8高度相似,个性偏保守。

5. 第三排空间局促,不太适合成人长途乘坐。

专业视角来看,这是典型的产品线下探与配置“错位竞争”。汽车行业近年的热点,无非是智能化、续航、安全与舒适的综合平衡。S9的核心策略是用顶级智能驾驶与座舱体验,去击穿20万级市场的舒适天花板——把本来只要花30多万才能尝到的前沿科技,拉到你家楼下的地库里。华为乾崑ADS 4 Max和鸿蒙5.0座舱这两块招牌的确难找对手,全系标配在这个价位,不管理性还是感性,都很吸引。可惜智能化的触控操作比实体按键更适合慢生活,急刹车时找个功能会让人怀念指尖的“物理反馈”。

动力和续航是下一个拼图,双电机四驱、44.5度宁德时代电池,加92号油,综合续航1200公里,这是官方宣传,但也掩盖了现实:馈电状态下,动力和能耗表现没那么理想。谁家没个“电快用完了但还得继续赶路”的时刻?那节电瓶似乎总在关键时刻给你提醒,像是提醒你人生的预算。

车内的细节用料让人满意:实木、Nappa真皮不落俗套,按摩座椅甚至会让第一次感受的人瞪大眼睛:“是的,这玩意真的能动!”但你很快就会发现,这种豪华是有限度的。没有车载冰箱、没有电吸门、没有空气悬挂,第二排也没零重力座椅。你会想:这是不是设计师故意留下点“缺憾”,让二十万和三十万的车主之间,依然能互相瞪眼?有些豪华感,还是得靠花钱。

对于科技控来说,华为智能座舱和智驾系统是无敌优势。结合智能驾驶体验和强悍的座舱生态,S9确实是在同价位横扫一众对手——无论是导航、语音、车机流畅度还是自动泊车、辅助驾驶体验,几乎都能碾压。你可以有一个像手机一样的车,甚至在堵车时,它比你的精神状态更稳定。对此,我的职业自尊心稍微受伤:过去那些“老司机开得稳”的经验,现在很难胜得过车载芯片三十万行代码。

但如果你是空间党、舒适派、豪华细节控——那S9可能是你“心里的B选项”。第三排比想象中紧凑,更适合儿童或短途应急。外形设计保守,和GS8相似度高,回头率低。至于没有冰箱、零重力座椅、电吸门……这些属于大厂“划水”,豪华感你还得再加钱。和它对比,同级的吉利银河M9空间更大,深蓝S09纯电续航310km,配置细节里各有千秋。行业里的这些“拉锯战”,让我常怀疑产品经理是不是借用刑侦思维,把每一步的“优”都设计一个对称的“缺”,省得用户太早选对。

所以我给建议时总是小心翼翼,像是在法庭上陈述案情而不是宣判死刑。强烈推荐给科技体验控、预算在20多万,关注智驾、智能座舱的用户——不用多试,向往S9几乎是无敌性价比,把原本高端车的“项圈”拆下来戴在家用里,是行业一次可敬的努力。如果你更看重原创外观、极致舒适和空间,或者是那种非冰箱不可的“奢侈品爱好者”,建议多对比下选项,毕竟同级产品各有“剧情”。

至于那些坚信科技能解决一切的用户,我会忍不住偷偷笑一下——自动驾驶确实很牛,但车里的吵闹小孩和主驾的焦虑,这些事目前还是需要人类来解决。智能座舱再聪明,也解决不了家庭分歧。

传祺向往S9上市,智能驾驶亮点,三排空间略显局促-有驾
传祺向往S9上市,智能驾驶亮点,三排空间略显局促-有驾
传祺向往S9上市,智能驾驶亮点,三排空间略显局促-有驾

落笔至此,其实我也难给出绝对答案。现场体验,试驾感受永远是选车前的终极硬性证据。毕竟,数据很冷静,配置表也能造梦,可只有踩下油门、调好座椅,你才知道自己头条里的“黑科技”和生活里的“鸡毛”之间,是不是一场和谐共舞。

所以我想问,在智能和舒适的博弈里,你更愿意把权利交给芯片,还是继续相信自己的屁股和直觉?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