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真是热闹得不行,华为一出手,就知有没有。以前咱们说“华为造车”,人家还一个劲儿地摆手:“不造车,不造车,只是帮朋友造好车。”可现在呢?你瞅瞅,赛力斯、奇瑞、北汽,现在连东风、广汽都排队来“投奔”了。这哪是不造车啊,这分明是把整个“鸿蒙宇宙”搬进了汽车圈,搞起了“华为全家桶”2.0。
你说这事儿怪不怪?以前是车企看不上华为的“技术方案”,觉得你一个搞手机的,懂啥造车?结果人家问界M7一上市,订单直接干到十万+,M9更是卖到“加价等提车”,这下可真打脸了。现在轮到传统大厂坐不住了,纷纷主动贴上来:“华子,带带我!”但问题是,东风、广汽这次抱上华为大腿,真就能复制问界的爆款神话吗?咱们今天就来唠唠这事儿。
先说说这次合作的牌面。东风要出的“岚图”和广汽的“AH8”,可都不是小角色。岚图是东风的高端新能源品牌,之前自己搞纯电和增程,市场声量一直不温不火,有点“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的意思。这次牵手华为,直接上了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也就是华为深度赋能的“智选车”模式。这意味着啥?意味着车从设计、智能化、到销售渠道,都得听华为的调。这回岚图是真想支棱起来,干脆把“大脑”都交给华为了。
再看广汽,那可是老牌劲旅,AION系列卖得风生水起。但高端这块一直没真正捅破那层窗户纸。这次AH8项目,也是直接上了华为的高阶智驾ADS 3.0和鸿蒙座舱。说白了,就是想借华为的智能化口碑,给自己品牌“镀层金”。
那问题来了,华为的智能化,到底有多“真香”?
我亲自体验过问界M9,那感觉,上头!一坐进去,鸿蒙座舱的流畅度,跟用华为手机一样丝滑。语音助手“小艺”那叫一个聪明,你说“我有点冷”,它不光给你调空调,连座椅加热都给你安排上。L2级辅助驾驶那叫一个稳,高速上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堵车时自动跟车起步,甚至还能自动变道超车,老司机看了都得点头。这哪是开车?这简直是“动口不动手”的移动客厅。
再看外观,M9那设计,妥妥的“出片利器”。尤其是那套智慧大灯,能投影、能交互,晚上开出去,走路都摇头晃脑,回头率顶呱呱。难怪有人说它是“装逼利器”,这排面,上桌第一个动筷都不过分。
但东风、广汽的新车,能复制这套“真香”逻辑吗?
咱们拿岚图的新车跟问界M7比比。M7为啥卖爆?除了华为加持,关键是价格够狠,起售价直接干到25万以内,性价比直接拉满。而岚图本身定位偏高端,成本摆在这儿,就算有华为赋能,价格能“跌冒烟”吗?如果价格没优势,光靠智能化,能打动消费者吗?毕竟现在新势力谁没点智能本事?
再说广汽AH8,对手可是理想L9、蔚来ES8这些“老咕噜棒子”了。人家品牌认知度、用户社群都建好了。你AH8一个后来者,就算有华为高阶智驾,但三电技术、底盘调校这些硬功夫,能一夜之间就顶呱呱吗?消费者可不是傻子,光会“说话”的车,可不能当饭吃。
还有个关键问题——渠道和用户体验。问界的成功,一半功劳得归华为门店。商场里,人来人往,谁都能上去摸一摸、坐一坐,体验鸿蒙座舱的丝滑,感受智驾的神奇。这种“即看即买”的模式,传统车企能复制吗?东风、广汽的4S店,还在郊区呢,消费者得专门跑一趟,这体验感,差了不是一星半点。
再看竞品,比如理想L系列。人家虽然没抱华为大腿,但自研的智能座舱和NOA辅助驾驶也相当能打。关键是“奶爸车”人设立得稳,冰箱彩电大沙发,家庭用户直接上头。你华为系的车,能放下身段去研究“奶爸”需求吗?还是只顾着炫技?
还有小鹏G9,也是智驾领域的“优等生”,XNGP高阶辅助驾驶全国都能用,价格还比M9亲民不少。人家是实打实靠技术一步步爬上来,不像某些品牌,一上来就想“弯道超车”,结果可能“翻车”。
所以你看,东风、广汽这次抱上华为大腿,看似风光无限,但挑战也不小。华为的智能化确实是“王炸”,但造好一辆车,是系统工程。三电技术得稳,底盘调校得舒服,空间设计得人性化,售后服务得跟上。这些,光靠华为可解决不了,还得靠车企自己把基本功练扎实。
而且,现在新能源车圈卷得厉害,价格战打得“天塌了”。前脚刚发布,后脚友商就降价“劝退”。你东风、广汽的新车,真能顶住这波冲击吗?老车主要是看到新车一出,旧款“跌冒烟了”,不得气的蹦起来?
所以啊,华为的“鸿蒙宇宙”确实在不断扩张,东风、广汽的加入,让这场智能汽车大战更加精彩。但“抱大腿”不等于“躺赢”。能不能卖爆,最终还得看产品力、价格策略和用户体验这三板斧耍得怎么样。
你说,消费者会为“华为Inside”四个字,无脑买单吗?我看未必。大家要的是“真香”的车,不是“真标”的车。
这样的“华为全家桶”新车,你会考虑入手吗?如果预算充足,你是选已经 proven 的问界M9,还是愿意给东风、广汽的新车一个机会?你觉得,未来是“华为系”一家独大,还是百花齐放?来聊聊,你怎么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