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汽车市场可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感觉一天一个样,各种新车新消息看得人眼花缭乱。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一个新词儿最近特别火,叫“红米汽车”。
很多人一听可能有点懵,小米不是刚出了SU7吗,怎么又冒出个“红米汽车”?
其实啊,这“红米汽车”并不是一个具体的牌子,也不是说小米真的要再出一个叫红米的车,它更像是一个概念,一个说法。
说白了,就是指那些配置不错、技术也跟得上潮流,但价格又特别亲民、性价比超高的新能源车。
这个叫法,就是从小米自家的红米手机那儿来的,当年红米手机就是靠着这招,让很多人用不贵的价格享受到了智能手机的乐趣。
可有意思的地方就在这儿,开创了“红米”这个概念的小米,自己还没来得及在汽车领域推出这么一款车,反倒是它的同行朋友和竞争对手们,一个个都抢着把“红米汽车”给造出来了,这让小米的处境一下子变得有点微妙。
这股风潮,最早是小鹏汽车给带起来的。
去年,就在大家还都把目光聚焦在小米汽车什么时候发布的时候,小鹏悄悄地推出了一个叫MONA的新系列,第一款车叫M03。
这车一亮相,市场上的反应就是“哎呦,这不就是大家一直念叨的‘红米汽车’嘛!”。
你看看它的定位,价格定在十万出头这个区间,对于一台出自小鹏这种知名新势力品牌、设计和智能化都挺在线的纯电车来说,这个价格可以说是相当有诚意了。
在M03出来之前,这个价位你能买到的,要么是传统合资品牌的低配燃油车,要么就是一些在设计和技术上稍微有点跟不上时代节奏的电车。
MONA M03的出现,一下子就让消费者觉得,原来花不多的钱,也能买到这么一台新潮又好用的新能源车。
结果大家也看到了,自从MONA系列推出后,小鹏的销量立刻有了明显的回升,最近每个月的交付量都稳稳地超过了三万台,重新回到了造车新势力队伍的前排。
小鹏用实打实的销量证明了,走“红米”这条高性价比的路子,是真的管用。
看到小鹏尝到了甜头,其他车企自然也坐不住了。
要说最让人意外的,还得是蔚来。
在大家的印象里,蔚来一直走的是高端路线,车子卖得贵,服务也是出了名的好,车主们享受着换电服务和专属的NIO House,感觉跟普通消费者之间还是有点距离的。
可就是这样一个一直坚持高端定位的品牌,现在也开始俯下身子,研究起了性价比。
蔚来推出了第二个品牌,叫乐道。
乐道的第一款车L60预售价一公布,就已经让人感觉到了诚意,但真正引爆市场的,是后面透露出来的大六座SUV乐道L90。
你想想看,一台空间宽敞、能坐六个人的纯电SUV,还支持蔚来标志性的换电技术,智能化水平也差不了,最后定价据说可能在三十万以内。
这个价格一出来,直接把很多持币待购的消费者给点燃了,据说当时预订的手机应用都因为涌入的人太多而一度崩溃。
这场景充分说明了,不管你之前品牌多高端,只要你肯拿出真正有性价比的产品,市场就一定会给你最热烈的回应。
国内的厂家打得火热,国外的巨头也没闲着。
特斯拉,这个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领头羊,最近也频繁传出消息,说他们正在准备一款更便宜的车型,很可能是现有Model Y的一个简化版。
传闻里说,这款新车的价格可能会比现在的版本便宜将近十万块,最终定价可能会落在十六、七万这个范围。
这个消息要是真的,那对整个汽车市场的影响可就太大了。
特斯拉的品牌效应和技术实力摆在那儿,如果它真的把价格降到这个水平,那对于目前在十万到二十万区间的所有车型,无论是燃油车还是国产新能源车,都将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甚至有消息说,还有其他一些过去价格一直比较坚挺的新势力品牌,也都在计划推出价格更低的新车型,准备进入二十万以下的市场。
这么一看,造“红米汽车”,俨然已经成了现在新能源车企们争相布局的新方向。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些车企,尤其是那些之前一直专注于中高端市场的品牌,现在都纷纷调转船头,开始向下拓展市场了呢?
原因其实不复杂,主要是因为原来的赛道太挤了。
我们看一看二十万到四十万这个价格区间,这里可以说是目前新能源汽车竞争最惨烈的地方。
理想、问界、蔚来、小鹏、小米、极氪、腾势等等,几乎所有叫得上名字的品牌都把主力车型投放在这里,大家为了抢客户,拼配置、拼价格、拼服务,已经“卷”到了极致。
在这个市场里,想要再获得大的增长,已经非常困难了。
而相比之下,十万到二十万这个价格区间,市场空间就要大得多了。
根据统计数据,这部分市场常年占据了中国汽车总销量的最大份额,是真正的基本盘。
绝大多数普通家庭购买第一辆车或者换车,预算也都在这个范围。
过去,这里是燃油车的天下,新能源车的选择还不够丰富。
所以,对于新能源车企来说,要想让销量再上一个大台阶,光盯着二十万到四十万那块地盘是不够的,必须得向下走,去抢占十万到二十万这片更广阔的市场。
只有在这里站稳脚跟,才能获得巨大的销量规模,有了规模,生产成本才能降下来,企业才能活得更好,这是一个很现实的商业逻辑。
所以,小鹏、蔚来、特斯拉们的降价和推出子品牌,并不是简单的“自降身价”,而是一种非常清晰的战略选择,是为了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去开拓新的增长点。
这就把最初的话题又绕回来了,现在最尴尬的,可能就是小米了。
用“红米”的极致性价比理念颠覆了手机行业,这是小米最成功的商业案例,所有人都以为小米会把这套打法完美地复制到汽车上。
但结果小米SU7一发布,二十多万的起售价,明明白白地告诉大家,小米汽车的定位是中高端。
这下就形成了一个很有趣的局面:自己开创的“红米”概念,自己还没用上,却被别人学了去,而且还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这对于刚刚入局汽车行业的小米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接下来雷军会怎么出招?
是继续坚持高端路线,看着别人在性价比市场里大口吃肉?
还是会迅速调整,也推出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红米汽车”来参与竞争?
这恐怕是接下来整个汽车圈最关注的焦点之一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