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车巨头爆雷,财务造假曝光,数千亿损失难挽回

2025年10月16日,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突然在美国法院对蔚来汽车提起证券欺诈诉讼,消息如同一声炸雷,瞬间震动整个新能源汽车圈。港股市场应声暴跌,蔚来股价盘中跌破12%,市值蒸发超120亿港元,市场情绪一片哗然。

这场诉讼的起点要追溯到三年前,那时美国做空机构灰熊发布报告,指控蔚来通过关联方“武汉蔚能”虚增营收。彼时蔚来迅速否认,并请来国际律师和会计专家展开内部调查,声称指控毫无依据。

国产车巨头爆雷,财务造假曝光,数千亿损失难挽回-有驾

调查结果公布后,灰熊的指控似乎并无实锤,美国证监会也介入过,但未见实质性动作,案件似乎尘埃落定。谁曾料到,2025年这起老案被新加坡主权基金重提,且直接诉诸法律,令人不得不重新审视蔚来的财务真相。

GIC作为全球最大主权基金之一,通常低调稳健,出手诉讼显然非轻率之举。其指控蔚来在2020至2022年间通过关联交易虚增收入,导致投资者亏损数十亿美元,这背后或许藏着更复杂的资本博弈。

舆论哗然之际,蔚来昔日光环开始褪色,市场信心骤降。长期亏损的阴影笼罩,2023年净亏损215亿元,2024年更扩大至230亿元,投资者耐心显然被消磨殆尽。

国产车巨头爆雷,财务造假曝光,数千亿损失难挽回-有驾

对比理想、小鹏,蔚来不仅亏损严重,且未能实现正向现金流,市场估值体系悄然转变,故事驱动的资本热度不复存在。此刻,蔚来的未来仿佛悬于一线,经营压力巨大。

蔚来曾押注换电站战略,2025年国庆期间全国8350座充换电站共提供200万次服务,其中换电115万次,数字惊人。然高昂成本难以消化,每站350万元投入,总计近150亿元,亏损成常态。

换电模式的速度优势在快充技术突飞猛进中渐失色,传统充电焦虑缓解,蔚来补能体系面临严峻挑战。换电站盈利率不到20%,且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等车流密集区,商业模式亟待突破。

国产车巨头爆雷,财务造假曝光,数千亿损失难挽回-有驾

2025年9月蔚来公布新车交付量35500台,创历史新高,可细看交付结构,主品牌仅14000台,新品牌乐道和萤火虫共计21500台,二者合力已超主品牌。多品牌策略虽助力销量,却暴露主品牌市场压力。

小鹏9月交付42000辆,理想34500辆,蔚来主品牌销量落后,昔日“蔚小理”三足鼎立格局已生变化。高端市场的主战场,蔚来似乎正在失守,这对其品牌定位是一大考验。

纯电技术路线成为蔚来坚守的信条,创始人李斌多次强调不涉足增程车型。市场却未必买账,增程车在30万元以上SUV市场占比已超45%,理想汽车2023年盈利120亿元,蔚来亏损却不断扩大。

国产车巨头爆雷,财务造假曝光,数千亿损失难挽回-有驾

技术投入方面,蔚来2024年研发费用达135亿元,涵盖智能驾驶、电池及换电技术。高投入理应带来突破,却反遭核心技术团队流失,半年内7名自动驾驶关键成员离职,研发进度面临断层风险。

蔚来对此解释为组织架构调整,适应人工智能发展潮流。然而,自动驾驶进入大模型时代,团队稳定性至关重要,人才流失必然引发投资者对技术前景的担忧。

国产车巨头爆雷,财务造假曝光,数千亿损失难挽回-有驾

这场官司虽是导火索,却映射出蔚来深层次困境。市场竞争激烈,资本环境趋向理性,企业不能再靠故事和概念取胜,必须展现真金白银的业绩和健康的商业模式。

蔚来换电网络虽具规模与先发优势,短期烧钱难免,长远看却是核心壁垒。用户粘性和品牌口碑仍为其重要资产,第三季度车辆毛利率15.7%,透露经营或有转机。

国产车巨头爆雷,财务造假曝光,数千亿损失难挽回-有驾

李斌内部会议上定下第四季度盈利硬目标,要求团队拼命卖车、降本增效、保障软件更新,这场硬仗紧迫且严峻。时间只剩两个月,一切成败尽在此刻。

面对内忧外患,蔚来能否重塑信任,扭转局面,尚未可知。诉讼结果扑朔迷离,或和解,或调整财报,甚至可能揭开更大问题的盖子。

国产车巨头爆雷,财务造假曝光,数千亿损失难挽回-有驾

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存量博弈,淘汰赛已然开始,谁能活下来靠的是真实业绩和自我造血能力。蔚来此刻的表现,将决定其能否在这场残酷竞争中保留一席之地。

未来几个月,蔚来的每一步都将被放大检视,市场、投资者、消费者的耐心已到极限。风暴之后,是重生还是退场,答案仍悬而未决。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