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看到启源Q05预售价9.69万到11.29万的时候,我脑子里第一个反应是这定价有点飘。同样10万左右的纯电小型SUV市面上不缺对手,甚至一两万块钱都能买到更实在的产品。销售的小刘昨儿还跟我聊起:这车定价有点割韭菜,功能和配置看着棒,底盘后悬扭力梁,没热泵空调,这配置组合卖这么贵,用户真买账吗?这题目得好好纠结一下。
先说这车的外观设计,启源Q05用的是扶光设计哲学,我没细翻设计稿,光看实车和照片,圆润饱满是真的,灯带设计也挺有个性,前脸梯形黑色格栅、小尾翼什么的,细节透露出运动感和年轻化的努力。车身尺寸4435×1855×1595mm,轴距2735mm,这个空间在小型SUV里算是合格,尤其后备箱放倒后能有将近1380L,确实能塞不少东西。但说实话,我刚才翻了翻笔记,看到同价位里,几款纯电SUV哪个空间真的做得又大又舒适很难,启源Q05在后排头部和腿部空间上的表现算得上稳妥,但距离宽敞的标准还有差。
配置上倒是亮眼,尤其智能辅助系统,激光雷达加11颗摄像头、3颗毫米波雷达和12颗超声波雷达,这套天枢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在10万级别车型里杠杠的。此前我采访过几个技师,他们说这种硬件配置通常要在15万以上甚至20万级别才配得上,没想到启源把这配置塞到十万出头,这点很惊喜。按理说,智能化能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和安全感,但我得纠正我一开始说的很棒的心态,毕竟激光雷达和辅助硬件就摆在那里,软件算法和实际表现还是要看长安后续怎么调教。你买回来天天遇见辅助系统过度干预,心态难免崩。
有个细节我想提下,销量焦虑的长安这次全系没用热泵空调,大家都知道热泵在冬季续航加成可不是无关紧要的加分项,尤其北方用户懂这点。没有热泵就像你穿了件轻薄羽绒服去东北,硬扛着,冬天续航必然腰斩,这对一台宣称续航400-500公里的电动车,岂不是画饼充饥?我自问自答,这种缺失我估计也是成本控制或电池热管理上的取舍导致的,要不就是供应链端还没配套上,毕竟今年这类配置在行业内逐渐成标配了。
底盘方面,启源Q05用的是前麦弗逊后扭力梁悬架结构,这也是技术老路,不是一切都得追多连杆。扭力梁结构的成本和维修都省事,也有利于后排空间的最大化,但与多连杆舒适性还是有差距。在我接触的几个车友里,有人就吐槽过类似这类扭力梁悬架后排颠簸感明显,长途旅行累。况且,这价位的车对手不少都用独立悬架,能把驾乘质感提升得更好。说到这儿我得补充一句,启源Q05底盘调校由荷兰团队做过,可变阻尼减震在同级里还算新鲜,这个心里安慰多少有点用。
动力上120kW功率和百来匹马力,微信朋友老王昨晚微信跟我吐槽,163匹马力够跑,实际开起来就是动力线性好,起步不会肉。续航405公里和506公里两个版本,30%到80%快充只要15分钟,感觉这块儿电池管理系统和充电效率还是下了功夫的,但别忘了这还是CLTC工况,实际高速和冬天肯定打折扣不少。
但我在这儿也没法不提出个疑问,真如厂家吹的那样,15分钟快充到80%会不会对电池寿命和安全带来隐患?我没亲身试过,这个暂且先按下不表。实际使用中,真快能快成啥样儿还是得看充电桩匹配和所在城市的电网负荷。
再说价格,我心算了下,假设买顶配,一车价11万出头,贷款利息、保险和上牌大概也得花个一两万,合计接近13万入手成本,跟一些15万左右的竞品差不多了。比如长安CS35 PLUS EV二手价可能同价,却有独立后悬,且市场口碑较稳,启源Q05得靠智能和颜值精准抢占独立用户心智,不然市场一旦冷场,那真是没辙。
说到竞争,我突然想到,我自己去年在长沙一家4S店看到一辆启源Q05客户试驾回来时,销售刚跟我说:这个车智能化配置加价买的人不少,但养车成本和后期保值率还有待观察,毕竟长安新能源品牌认知还在成长。这句话蛮真实,当时我也没耐心深聊,但在这行业待久了就知道,卖得好不好,一半靠产品,一半靠用户口碑和品牌背书。
启源Q05整体看是产品力不错,但似乎售价和配置的匹配还存在落差。加上同价位不乏有合资纯电SUV和自主劲旅,如果启源Q05的价格能下探点,比如7万多起步(虽说这个估价是我凭感觉猜的,不保证准确),可能反倒更容易打开市场。现在9.69万的迷你试探价很可能是厂家先放消息钓鱼,真到手价得看市场反应。
10万级电车用户越来越理性,哪怕智能配置好,最基本的用车便利和性价比才是第一需求。你们有没有想过,用户买智能化辅助多半就是图省心,但实际复杂路况下一两个系统跳不断警报,也够让人烦的。
再啰嗦一句,启源Q05的几个新颖车身颜色真讨喜,松野绿、流金紫这种鲜色确实带来年轻活力。那天街头我碰到个朋友正好开着类似配色,回头率还挺高,他跟我说:至少颜色够个性,尤其小年轻喜欢,可惜续航和价格这点打折扣。
这车到底能不能成为爆款?我心里其实还是没底。它的智能配置确实吸睛,但汽车买卖,理性和情感永远同场竞技。咱们是不是该问问自己,买车时更看重哪些配置?自动辅助规整还是日常耐用?嗯,你们觉得呢,启源Q05这车,买不买得过?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