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讲起汽车新势力,零跑这牌子总让人有点摸不准脉门,像隔着雾霭看月亮,能瞧见亮光,却总觉得差了点什么,尤其是刚刚亮相的那辆D19,说到底这车怎么卖,价格压不压得住,咱们心里都打鼓不是?
昨晚那场发布会,大屏幕转得飞快,各种参数唰唰往外跑,什么80度的大电池,1280TOPS的算力芯片,双腔闭式空悬还有CDC减振,配置是一个比一个唬人,看得我像逛菜市场,啥都想装进购物袋,但嘴角也在抖:会不会明天价格表一出来又心痛?
其实零跑老总朱江明和副总裁曹力对这些担心早就有数,嘴上一直按着成本定价这发条,不让定价飘到天边去,这回D19上场也是走那套老路,产品豪华归豪华,定价要亲民,这茬他们都快说出诗意了。
你看财报那一页很能说明问题,上半年零跑车从电池到部件都卖得欢腾,交付量逼近二十二万台,平均一辆车挣个十万来块,毛利十二分,硬是从亏本里杀出条血路,成了新势力里第二个能赚到钱的品牌,别看外头淘汰赛拼得眼花缭乱,零跑其实已经在利润线上蹦跶起来。
不过淘汰赛就是这么苛刻,一边销量蹿得高,一边还有牌桌上的大佬盯着看,D19这一战打到市场上,靠的终究还是定价那张王牌,定价怎么定,干脆撬市场,大家都在等这道谜底。
早上的群访场也没有卖关子,定价的秘密几乎铺在了桌面上,只不过这秘密也是半公开的,嘴里还是那套“我们坚持成本定价,不瞎标高价”,听多了都快成播音腔——但也正因为敢说出这句,零跑才把“半价”这词硬贴在产品上。
说到半价,那可是零跑的招牌,说白了,谁没听过那句半价Model 3、半价理想这些段子?
就算官方不避讳,消费者也都是奔着这点来的,真金白银砸下去买的不是便宜货,而是有点高端味道、有点配置的实用车型,这路数零跑还真是挺有心得。
9月交付量破6万台,7个月销冠,成绩很硬气,方法论没怎么藏着掖着,说穿了就是让用户花小钱买大活,配置能拉满,还能让钱包喘口气,行业里谁不眼红?
但这背后,核心还是零跑的底色,他们靠做成本定价,不追求暴利,也不想赔钱赚吆喝,甚至像D19这样试水高端,逻辑也没变,只是更考验成本控制的功夫。
朱江明今早又把纯电和增程的门道讲了个遍,说纯电迟早是主流,增程属于那些家底厚、喜欢高配的主,嘴里的“方向”早都定好了,其实这一招零跑很久以前就翻过。
你要说纯电,零跑的数据很有意思,按汽车之家那班人的说法,零跑一直主打纯电,销量占比能拉到八成,增程只有渣渣两成,纯电是真大头。
拿C10举例,九月卖出去一万多台,新车里纯电占比86%,增程能占点市场但始终是少数,这种结构跟不少同级新势力有区别,零跑不想去卷那堆增程,纯电靠谱就瞄准它。
说到自研增程,也不是全然没用,朱江明自己都说,他用C16增程的时候发现纯电续航280公里,按七折打下来,像京沪这样大城市用车频率高,还是觉得充电不够贴心,这种坦白还是挺真诚的。
但逻辑始终没变,对大型车这块,零跑还是“主电辅油”,把大电池放在主要位置,增程变成可选项,买D19增程版的顾客其实不是图那点电费,是希望用着安心,归家不发愁,哪怕多掏一万买发动机也认了,用户愿意就是硬道理。
你如果是那些讲求配置和务实的高净值人群,对D19那块80度电池应该心动,不讲虚头巴脑,图个好用,大电池长续航对长途出行也有底气。
品牌定位这事,零跑说的很明白,他们不是端着高端品牌的架势,D系列不是转型奢侈的号角,更多还是回归配置和产品本身,务实还得有豪华但不装贵。
D19拉出的那些数据,如720公里纯电续航,500多公里增程纯电,还有双腔空悬,其实就是精准抓住那些小资又想要性价比的群体,这种“务实豪华”能不能戳到点子上,看市场反馈就清楚了。
零跑不给模型划等级,豪华与否不是命名的事,配置和大小才是分水岭,就这逻辑,成本定价还是本分,别搞什么虚得要命的噱头,消费者才买账。
定价思路上,曹力也补了一句,零跑不会拿二三十万成本的车定十几万卖,也不会因为D19体量大就压榨毛利,定价还是靠规模吃饭,有利润也不多嚼,多卖多挣,这种做法别说车圈,放到别的行业也是老实人的路数。
零跑这点底气其实写在财报里,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涨到14.1%,运营亏损一下砍掉96.3%,不是一边赔钱一边干活,而是用自研把成本打下来,告诉大家自己卖车能翻正,这种姿态比起动不动烧钱的品牌显然更靠谱。
说到自研,这个词已经变成零跑的第二名片,品价比就是靠自己琢磨出来,关键技术不信别人,全栈自研压着走,这点在昨晚发布会上你能看得见。
什么空调压缩机,座椅都能量产,月产能顶到二三万,每一分钱都掐着算,不良率还比供应商低,大厂气质是有点,一旦哪个技术点成熟了,立马上车型,不怯场,也不会拖拉。
自研不是不接供应商的茬,供应链和自制是两条腿并行,比如零跑和采埃孚联合那套驱动发电一体系统,电机既能驱动又能发电,这种玩法挺新鲜,还把排气管都塞进门槛梁里,电芯布局藏得巧,空间和重量双优化,不但让车好开,制造成本还低得让人羡慕。
这两路结合,就是D19能把大体量配置上做到满分,还能守住成本定价,没把用户钱包当韭菜收割的理由,够“中国味”,够实在。
零跑没打算让D19去国外开疆扩土,暂时主攻中国市场,其实这盘棋更精明,中国车市大,群众基础更广,产品比拼不用卷到全球,先护住主场才是真的底气。
未来的信心,零跑也不是嘴上功夫,目标敢喊出来,2025年年销50万台,说快也快,按现有节奏用不了多久就能达标,德国市场进展也挺快,8月一年过去,卖出六千多台新车,跟强援Stellantis搭档,欧洲渠道都管饱,去年铺了1700个销售和服务网点,这阵仗,准备工作还真没偷懒。
欧洲的市场目标今年定到五六万台,2026年说要翻番,总的还是信心满满。
国内这边,零跑有个小目标,月销想冲十万,这事有点挑战,产品线要足够密集,不然单靠一两款车型肯定撑不住,D19的上市就是新目标开头炮,定价和销量能否再奏效,倒是挺让人好奇。
这些话语里,咱们能听出零跑是处在产品战略的分水岭,要在高端和大众之间寻个平衡点,不装高端不装便宜,实打实用配置说话,这种思路对于当下的汽车市场,无疑是接地气的。
你说市场会不会买账?我的看法是,零跑这套打法其实挺聪明的,价格不飘,配置给力,能保证薄利多销,把中国消费群体的实用主义吃得死死的,唯一的变数大概在于产品矩阵能不能再持续丰富,不掉队,跟上消费者多变的胃口。
未来两三年就看D系列和A系列怎么跟进,消费者的期待其实挺明确,要好车、要省钱、要有点高级感,零跑如果能一直用自研打压成本,用规模做底气,想要在国内市场上继续发光发热,应该还真没什么悬念。
你瞧,半价不是只是一句口号,是零跑用真金白银砸出来的名声。
但新势力竞争的风头一天比一天大,各家都想当头牌,又怕踩进价格战坑里没得翻身。
零跑这次推了D19,又喊出两年新目标,背后的信心值得揣摩,但同行们肯定都在围观:这套“配高价平”能不能再赢一回,有待时间检验。
说到底,价格定得漂亮了,用户才愿意掏腰包,厂商才能安心造车,咱们买车也能放心,不至于买完新车就惦记二手价跳水。
现在话题丢给你:你觉得零跑这种成本定价+高配置的路子真的能一直打下去吗?你会因为这些实用配置和“半价”的标签买单吗?下方评论区,一起唠唠吧。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