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到工地附近,突然听到两个人在聊天:哎,你看那辆‘东来紫’的哈弗枭龙MAX,挺亮眼的啊,价格还不贵,十几万就能拿下。
我随意抬头,看了一眼,确实挺个性。然后那修理工又说:这紫色看着就贵气,特别适合年轻人,觉得挺值的。
站在店门口,妞妞的笑容映在车身上,感觉那东来紫涂层的偏光效果,真叫一个亮。其实我心里还在琢磨,这工艺到底多黑科技?带点好奇,咬咬牙决定详细掏一掏。
说到这个东来紫,我估算它的成本应该有点飙升,毕竟它用的是8层环保水性喷涂,额外引入无静电鸵鸟毛除尘技术。普通车用个三层就差不多了,但这个颜色的研发、工艺,成本得翻几倍。纯工艺的成本,估算大概是普通车漆的三倍(这数据有点闲扯,样本有限,但大致感觉是这样)。这是长城下血本做出来的个性化概念,我猜。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东来紫配色的研发周期是普通车漆的两倍,可能就是为了追求那超飘逸的色彩变化。加上稀有的紫色调在SUV上本身就少见,市面上大多黑、白、灰色走天下,紫色要么土,要么俗。可这个配色,确实调校得蛮和谐,看着不老气,年轻人开这个颜色还挺有范。
这车的价格,指导价13.18万,换个限量版价格11.68万(带补贴),你说这个差价真不大。加上购车优惠最高还能补贴15000元,国家/地方补贴还能上20000元,是不是觉得性价比挺高?(这段先按下不表)
其实我一直在想:如果变色、个性化能带动销量,每个车企是不是都该赶紧出彩色款?可是又一想——搞花哨是个死路,除非你是豪车,普通品牌如果一味追求彩色,怕最后变成低端彩虹。
问句抛出来:你有没有想过,工艺这么黑科技,十几万的车,能不能真正享受到那些贵气的质感?我感觉这就像用廉价材料模仿名牌皮革一样,出发点都对,但真正贵的感受还得看工艺和心思。
说到工艺,我突然想到:这个无静电鸵鸟毛除尘技术,好像和我家那个老旧的吸尘器里面的那只鸵鸟毛滤网挺像的,特意用得夸张点,挺好玩。想象一下,车漆就像你用的那台吸尘器,想达到的效果,就是要灰尘不易附着,长时间不掉色。
这个紫色的色彩变化,估算都得花上一年以上时间调校,才能确保每辆车都光鲜亮丽,避免紫光闪闪变成紫烂烂。
插一句:其实我挺好奇,这东来紫在日常中真的耐用吗?像防紫外线、抗氧化又是真的像宣传说的那样——紫外线防护99.98%,这数据给我感觉像广告,但实际上路上紫外线那么强,多少紫色车能坚持住五年不变色?但我也得承认,这工艺背后那些加料,确实让人觉得厂家是真的在用心。
刚才我又看了看空间尺寸,长宽高4780/1895/1725,轴距2810,确实够大。家里有个二孩妈,趁着这价格,买个大点的再合适不过。乘坐体验得看空间布置,软硬配合,能不能真比吹的好。有人说:’开这个紫色车,回头邻居都得问我在哪里买的’,我倒觉得,这个颜色又不像平庸,真能让人眼前一亮。
再说到动力,那个由1.5L发动机和电动机组成的混动系统,系统峰值功率238千瓦,扭矩595牛米,简直跟一台小火箭似的。油耗或许真的有点神话,估算下来,城市通勤,油钱可能每月就省个五六十块(体感估算),百公里低至4.2升,挺省油的。
对比同价位,其他牌子多是拼配置或设计感,但这个东来紫隐隐带着点科技感。可是你们想过没有——如果颜色能直接带动销量,之后会陷入色彩战的困境吗?会不会过几年,这紫色变成俗气,就像我朋友说的:‘色彩这玩意儿,让人觉得要么贵,要么土’。
我一个疑问:这个紫色到底还能持续多长时间流行?普遍来说,紫色在SUV市场上并非主流是不是代表它的特殊感可以持续多久?我想着,或许这也是科技+艺结合的一次尝试吧——用工艺追求永恒。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可能我太喜欢琢磨这些细节了,忽略了核心——毕竟,买车还是要看实用性。可我真的很佩服那个团队,用心打磨每一个细节,像是用手在画一幅画,把紫调得刚刚好。
到底这车要不要考虑一下?其实我心里明白——彩色车不只是颜色,是一份个性,而且还暗示着你对生活的追求。你会因为一个紫色而改变普通的选择吗?还是说——真有必要把紫色看得那么重要?
这就像你开着车,车身那一抹东来紫在阳光下,微微泛光,或许就是这一点,最打动人的地方。
(这段先按下不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