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你看这价格,年前买贵了快两万!”
邻居老张一边刷手机,一边懊恼地拍大腿。他刚在2024年底提了辆新车,结果2025年一开年,同款车直接降了快两万,还送充电桩和五年保养。这场景,像极了当年智能手机刚普及时,价格战打得消费者眼花缭乱。
谁都没想到,2025年的车市,价格战不仅没停,反而更疯狂了。车企们像是约好了似的,从元旦到春节,降价、补贴、送权益……招数层出不穷。自主品牌玩“兜底补贴”,合资品牌直接“一口价”甩卖,就连豪华车都扛不住了——捷豹XEL降价14万,奥迪Q2L全系降5万,奔驰A级跌到15万。
这哪是卖车?简直是“大甩卖”。
价格战升级:车企的“保命”之战
2025年开年,特斯拉一马当先,Model 3直接杀入22万区间,保险补贴加五年免息贷款,最高省7万多。这波操作直接让竞争对手头皮发麻——小鹏连夜推出“0首付+5年免息”,智己L6降价3万标配激光雷达,连一向高冷的蔚来也悄悄搞起了“5年免息+换电券”组合拳。
自主品牌更拼。比亚迪把宋Pro降到9.98万,吉利掏3亿发“焕新红包”,奇瑞瑞虎8现金直降1.2万,置换补贴给到2.5万。用网友的话说:“这价格,车企怕不是要倒贴?”
合资品牌也没闲着。广汽丰田锋兰达一口价8.98万,北京现代索纳塔11.98万起,凯迪拉克XT5直接降30%。有销售苦笑:“以前卖车靠品牌,现在卖车靠骨折。”
豪华车“破防”:面子输给钱包
最惨的当属豪华品牌。2024年还在嘴硬“不降价”的宝马,2025年直接“腰斩”——X3降10万,i5降价8万。奥迪A6L入门价28万,捷豹E-PACE五折甩卖,连雷克萨斯ES都跌到了21万。
“以前买BBA是身份的象征,现在买BBA像买白菜。”一位车主吐槽。
但降价背后,豪华品牌也藏着一把辛酸泪。奔驰某4S店销售透露:“卖一辆E级倒贴5000块,但总部下了死命令,必须冲量。”为了活下去,品牌溢价在价格战面前不堪一击。
消费者狂欢背后,车企在“割肉”
对消费者来说,2025年简直是“薅羊毛”的黄金时代。特斯拉Model Y全球最低价,小鹏G6白送充电桩,理想L6首付只要6.98万。就连刚拿驾照的大学生都敢考虑:“月供2000多,买辆智己L6还能装激光雷达?”
但狂欢背后,车企和供应链却苦不堪言。比亚迪要求供应商降价10%,上汽大通喊话“2025年必须打成本战”,就连财大气粗的吉利都承认:“利润薄得像纸。”
更残酷的是,价格战已经卷到“生死线”。极越汽车解散、哪吒工厂停工、合创濒临破产……长安董事长朱华荣预言:“未来80%的中国品牌会消失。”
淘汰赛加速:谁能活到下一集?
价格战打到这个份上,车企们比谁都清楚:光降价没用,还得有“硬货”。
比亚迪憋了个大招——2025款新车全系搭载“天神之眼”智驾系统,续航干到1200公里;小鹏下半年要推L3级自动驾驶;吉利押注“全域AI”,连车机都能帮你写PPT。
技术战之外,全球化成了新出路。比亚迪海外销量破百万,特斯拉在墨西哥建超级工厂,奇瑞靠“5万块国民车”横扫东南亚。用行业专家的话说:“国内市场卷不动了,出海才能续命。”
分水岭已至:从“价格内卷”到“价值重生”
回看2025年,这场价格战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汽车行业的剧变。
一边是“卷王”的胜利——特斯拉、比亚迪靠着规模和技术,越降价越赚钱;另一边是“跟风者”的挣扎——合资品牌降价保命,二线车企垂死求生。
但消费者也在成长。麦肯锡的调查显示,超80%的人对降价脱敏:“便宜当然好,但更看重安全和品质。”有车主直言:“宁愿多花3万买800V快充,也不买减配的‘骨折车’。”
2025年的车市,像极了一场马拉松。
跑在前面的车企,靠技术和成本控制甩开对手;落在后面的,要么咬牙硬撑,要么黯然退场。而站在路边的消费者,一边享受低价红利,一边盯着车企的“底裤”问:“下一轮降价,什么时候来?”
或许正如李书福所说:“价格战终会过去,但能活下来的,一定是把技术、品质和服务做到极致的企业。”这场分水岭之战,注定会淘汰弱者,也让强者涅槃重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