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固态电池成本杀疯了:2027年追平液态电?

宁德时代固态电池成本杀疯了:2027年追平液态电?-有驾

内行人拆出3个真相

全网彻底炸锅!宁德时代固态电池成本大降的消息一出,车友圈和行业群瞬间被刷爆——“固态电池终于能入手了”“2027年换车锁定固态版”“液态锂电要被拍在沙滩上”,更有网友直言“这价格能让燃油车彻底凉透”,评论区全是“蹲2027年提车”的期待留言。

毕竟此前固态电池成本高得离谱,全固态电池电芯价格一度突破200美元/kWh,是液态锂电的2倍多,让不少人觉得“技术再好也买不起”。如今传出2027年成本能追平液态电,难怪会引发狂欢。但褪去热度用权威数据拆解才发现,这波“成本持平”藏着3个关键细节,盲目期待不如看懂真实逻辑。

先明确:成本下降绝非空谈,核心材料降价和技术迭代已打下基础。固态电池成本大头在电解质,此前硫化物电解质价格高达7万元/公斤,2025年已暴跌90%至1-2万元/公斤,直接拉低材料成本。宁德时代更明确全固态电池路线,以硫化物为核心,计划2027年商业化,目前已有四条中试产线,2025年底中试总产能达2GWh,为成本下降铺路。按TrendForce预测,半固态电池随规模扩大,2030年成本可降至1元/Wh(约140美元/kWh),全固态电池2030年也能跌到1元/Wh左右 。

但关键反转来了:2027年“成本持平”是伪命题,真实成本差距得用数据说清,且存在明确的边界限制。

第一,“持平”是“远期目标”,2027年实际成本仍高30%。宁德时代2027年商业化的是全固态电池,当前中试阶段电芯成本约140美元/kWh(1元/Wh),即便2027年量产,受产能限制(规划产能10GWh,仅满足当年市场需求),成本仍会维持在120-130美元/kWh 。而2027年液态锂电电芯成本预计降至80-90美元/kWh,二者差40%-50%。更关键的是,电芯到电池包需叠加辅件成本:固态电池需航天级气密性封装(成本占比15%)和新型冷却系统,电池包成本达160-170美元/kWh,液态锂电电池包仅100-110美元/kWh,差距仍显著。

第二,产能爬坡慢,2027年普通人根本“抢不到”。宁德时代2027年全固态电池规划产能10GWh,对应车型约14万辆,仅占2024年国内新能源销量(1200万辆)的1.2% 。且首批将优先供给蔚来ET9等高端车型,终端售价预计突破60万元——按70kWh电池包计算,光电池成本就比液态锂电车型高2.8-3.5万元,普通用户难以触及。

第三,技术路线混淆,“全固态”和“半固态”成本差一倍。当前装车的“凝聚态电池”是半固态(含15%电解液),2025年电芯成本约110美元/kWh,2027年可降至85美元/kWh,但这是“过渡产品”;真正的全固态电池(无电解液)2027年成本仍达120美元/kWh,是半固态的1.4倍,要到2030年才有望追平液态锂电 。网上“2027年全固态电池平价”的说法,完全混淆了技术阶段。

还有易被忽略的产业链风险:固态电池核心材料“高纯度纳米氧化锆”当前产能仅1万吨,2027年缺口达3000吨,若供应短缺,电解质成本可能再涨15%-20%,直接推高电池成本。2025年就曾因氧化物电解质产能不足,导致半固态电池成本比计划高8%,这一风险仍未完全消除。

客观说,固态电池成本从2023年的200美元/kWh降至2027年的120美元/kWh,4年降幅40%,已是行业突破。其价值不在于“2027年平价”,而在于打开成本下降空间——2030年全固态电池成本降至80美元/kWh后,15万元级车型续航可破1000公里,真正惠及大众 。

对普通用户而言,不必急着等2027年:当前麒麟5C电池车型已能12分钟补能500公里,续航超700公里,电池成本比固态电池低40%,完全满足日常需求。若想尝鲜,建议等2030年产能扩至100GWh后,那时成本才真正亲民。

从200美元到120美元,宁德时代的突破是起点而非终点。2027年是全固态电池商业化的“试水年”,虽成本未平,但这场“降本战”已开启——这才是值得期待的核心价值。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