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三国里关羽败走麦城的桥段吗?这位武圣因为大意失荆州,最后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没想到,一千多年后,长城汽车的老大魏建军,居然也遇到了类似的困境。
前几天,一个叫“张教官”的网红开着刚买的魏牌高山8去川西旅游,结果在甘孜高速上车子突然“罢工”了——油门踩到底都没反应,差点出大事。这事儿本来也不算啥大新闻,毕竟哪家车企都有质量问题。可问题是,长城的处理方式让人看不懂了。
高山MPV:起飞就趴窝的尴尬
说起这个魏牌高山,魏建军可是下了血本的。今年5月13日上市当天,订单就破了5900辆,创下了30-40万级豪华新能源MPV的纪录。你想想,一辆车能卖到这个价位,在国产车里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
魏建军对这车有多上心?他自己在微博上晒过,为了研究MPV,前前后后买了5辆丰田埃尔法来拆解学习,“只要他们出一款,我们就买一款”。从他的社交媒体就能看出来,别的车型最多宣传十几二十次,高山和蓝山都是二十多次,明显是当宝贝疙瘩在养。
可就是这么个被寄予厚望的“亲儿子”,刚上市没多久就出了岔子。那个张教官在抖音上有761万粉丝,这一闹腾,长城急眼了。按理说车子出问题,4S店应该先检查故障,再给维修方案,哪有上来就要退车的?
更奇怪的是,长城直接开绿灯给退车,还要签保密协议。这操作让圈内人都看不懂了:“正常走三包法流程的用户,也不会被要求签保密协议啊。”
说白了,长城就是怕这个大V把事情闹大,影响了高山的销量。毕竟砸了这么多钱做营销,要是因为一个质量问题就前功尽弃,那可真是亏大了。可惜啊,想捂住盖子,反而让事情越闹越大。
小池塘里当大鱼的日子
要说魏建军这人,确实有两把刷子。他最擅长的就是找那些别人不太关注的细分市场,然后一头扎进去当老大。这套路学的是日本小林制药,人家叫“小池大鱼”战略——在小池塘里当大鱼,总比在大海里当小虾米强。
长城最早就是靠皮卡车起家的。1996年第一辆迪尔皮卡下线,到现在27年了,长城在皮卡这个圈子里就没输过。2024年,长城皮卡的市场份额占了34.3%,比第二、三、四名加起来都多。这就是垄断的威力。
不过皮卡市场确实不大,去年全国也就卖了54.8万辆,市场规模才622亿。但魏建军不在乎,他要的就是这种“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感觉。
后来搞SUV也是这个路数。2002年那会儿,SUV在中国还是小众玩意儿,市场份额只有5%,大家买车都买轿车。长城推出8.58万的赛弗SUV,虽然说不上多高端,但在那个年代绝对是新鲜玩意儿。
有个细节挺有意思的,当时有个客户到店里看赛弗,左挑右挑毛病一大堆,门缝不齐,玻璃升降不顺,店员都烦了劝他别买了。结果这哥们坚持说:“我就要买赛弗!”这就是差异化竞争的魅力,哪怕产品有缺陷,但市场上就你一家,消费者也只能认了。
再后来的哈弗H6更是神了,连续11年中国SUV销量第一,全球SUV单一车型销量都能排前四。就这一款车,让长城成了最赚钱的自主车企。
坦克品牌也是同样的套路。进军越野市场之前,这个细分领域一年也就25-30万辆的销量,高端的有牧马人、普拉多,都是50万起步,便宜的就北汽BJ40一家,还是十年没改款的老古董。坦克一出来,20万不到的价格,配置还齐全,直接把市场搅了个天翻地覆。
2024年坦克卖了23.1万辆,市占率38.5%,又是一个细分领域的王者。
守不住的江山
魏建军喜欢打乒乓球,还是王楠那种左手持拍的进攻型打法。不过现在看来,光会进攻不行,防守才是关键。
最近几年,魏建军明显急了。以前人家田野皮卡是长城的对手,后来经营不善要卖给长城,王凤英建议收购消灭竞争对手,魏建军还笑着说:“那多闷得慌啊!”
现在呢?魏建军在各种场合炮轰行业乱象,什么“汽车行业里的恒大已经存在”,什么“产品从二三十万降到十二三万,质量能保证吗”,什么“靠补贴堆销量走不长远”。听这语气,哪还有当年的从容淡定,完全是被逼急了的节奏。
为啥急?因为长城的地盘在一块一块地丢。
最要命的是SUV市场。长城当年进入时SUV还是小众市场,现在SUV已经是乘用车市场最大的品类了。今年上半年SUV卖了535.8万辆,同比增长11.2%,市场还在扩大。可哈弗H6从2023年开始就常态化跌出销量前十了。
2024年哈弗H6全年才卖了13.27万辆,这数字连2016年巅峰时期的23%都不到。那时候H6一年能卖58万辆,现在连零头都达不到。这就好比原来在SUV这个池塘里当霸主,现在池塘变成了大海,自己反而快淹死了。
皮卡老本行也不稳当了。2024年长城皮卡销量17.71万辆,虽然还是第一,但同比下滑了12.5%。江淮的T系列和悍途系列增长14.6%,长安的70蓝鲸版靠增程技术销量翻倍,吉利雷达RD6今年上半年销量增长190%。
越野赛道也不太平。坦克2025年上半年销量10.4万辆,同比下降10.67%,这是品牌独立以来第一次负增长。方程豹上半年卖了6.07万辆,同比增长232%,6月份和坦克的销量差距只有2000辆。这是要被人家追上的节奏啊。
更要命的是,奇瑞在越野市场也开始发力了。捷途旅行者去年卖了10.95万辆,奇瑞凭借各种越野车型占了轻越野市场50%的份额,长城只有28%,还比2023年下滑了24.5个点。现在完全是“奇瑞攻、长城守”的格局。
听说奇瑞还从长城挖了不少人,连坦克原来的CMO崔卓佳都跳槽去了iCAR当营销副总。这叫什么?这叫“墙倒众人推”。
新能源这步棋也走歪了
说到新能源,长城其实起步不算晚。2021年欧拉销量超过13万辆,当时长城在国内新能源销量排第四,前面是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和特斯拉。
可惜好景不长,“芯片门”事件把欧拉给整惨了。长城为了保利润,直接停售了黑猫、白猫两款10万以内的性价比车型。从魏建军的微博就能看出来,他对欧拉的关注度明显不够,宣传次数最少。
结果呢?2024年欧拉全年销量6.33万辆,连巅峰时期的一半都不到。今年上半年,新能源小车卖得最好的是吉利星愿和比亚迪海豚,欧拉早就不见踪影了。
现在长城想在MPV市场翻身,可这个赛道的竞争同样激烈。腾势D9靠先发优势长期霸榜,2025年上半年卖了49575辆,连续六个月冠军。岚图梦想家也不是吃素的,6月份还登顶了插混MPV销量榜首。
就这三家(腾势D9、岚图梦想家、别克GL8插混)市场份额就超过50%了。高山想要分一杯羹,难度可想而知,还偏偏遇上了“张教官事件”。
钱袋子也不好看了
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财务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长城总营收400亿,同比下降6.63%;净利润17.51亿,同比下滑45.6%。这数字看着就让人心疼。
魏建军不愿意打价格战,坚持要保利润,可市场不等人啊。早年通用汽车中国区CEO墨菲就劝过他,不能丢了低成本优势,别盲目追求高端化。现在看来,魏建军显然没听进去。
以前王凤英在的时候,她主张营销主导研发和战略,要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产品规划。魏建军不服,觉得“技术要走在市场前面,消费者看不到那么远”。现在王凤英去了小鹏,小鹏的成绩大家都看得见。
魏建军想用技术证明自己,可问题是得拿成绩说话啊。小米汽车大卖,那是雷军对市场的精准把握。长城现在的处境,说明魏建军的技术路线和市场需求还是有偏差。
一个人的战斗
现在长城内部,魏建军少了个能跟他抬杠的人。他其实挺喜欢和愿意跟他争论的人讨论问题,不喜欢那些点头哈腰、唯唯诺诺的下属。可现在那个唯一敢跟他抬杠的人(王凤英)走了,魏建军只能跟自己博弈了。
这就有点危险了。一个企业的掌门人,如果身边都是说好话的人,很容易迷失方向。魏建军现在在抖音上当网红,粉丝们都叫他“魏爹”,表面上看挺热闹,可真正能帮他看清问题的声音反而少了。
长城汽车走到今天这一步,说不上是失败,但确实遇到了困难。“小池大鱼”的战略在过去很成功,可现在每个小池塘都有人在抢,池塘还在不断变大,游戏规则也在变。
MPV市场虽然不大,但对长城来说已经不能再失守了。除了不做的轿车市场,剩下的细分赛道就那么几个,每丢一个都是伤筋动骨。
魏建军需要在坚持技术导向和迎合市场需求之间找到平衡。信心比黄金重要,如果下滑趋势不能及时遏制,长城真的可能面临“四面楚歌”的局面。
你觉得魏建军还能把长城带出困境吗?这个曾经让无数自主品牌仰望的车企,能否重新找回当年的霸气?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