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最近干了一件让汽车圈子哗然的事。原本信誓旦旦要电气化到底的他们,突然给电动汽车踩了刹车,打算回头继续拥抱内燃机。不只是纯燃油车,还有混合动力车型也将被重新端上台面。德国保时捷总部一纸声明,行业震动,大众集团总裁也亲自出来发话:是的,我们要调整战略,市场不如想象的火,客户也变了,咱要跟着变。

过去几年,汽车圈风口浪尖全是电动化。保时捷也曾咬紧牙关搞全电动,以为这就是下一个吃螃蟹的机会。谁曾想,销量不涨反跌,订单像过山车,业绩指标吓哭财务部。这下好了,老祖宗的内燃机又受宠了,大本营和客户都不想那么快挥别它,混合动力也是“稳中带进”。这一步走得算不上惊天动地,却实在是行业的风向标。
最先官宣变动的是旗下代号为K1的旗舰SUV。这车原本打算只有纯电版本,走在科技最前沿。谁料计划一改,首发时就能买到搭载内燃机和插电混动的车型。保时捷大手一挥,原本电动化的旗帜,先收起来一点。这个操作,不仅让公司松了口气,连不少用户也暗暗庆幸——毕竟对于很多豪华车主来说,开惯了汽油机,真舍不得那一嗓子轰鸣。
说到粉丝最多的Panamera和Cayenne,这两位在保时捷家里一直是撑门面的角色。这回高层发话:放心,2020年代,2030年代,这两款车还得继续用内燃机和混合动力。换代计划都落到纸面上了,至少十年之内会不断迭代。喜欢燃油和混动的老铁们可以继续享受动力和操控,不用担心一夜之间电动化就把他们喜欢的车扫进历史。
话说回来,电动化这摊事也不是全盘否定。已经深度开发的几个电动新车,比如电动Cayenne,包括标准版和轿跑版,还有电动718,还是按原计划推进。只是新平台就得缓一缓。原定2030年代上线的下一代电动车底盘,保时捷宣布要重写剧本,跟大众集团下别的品牌一起琢磨。原因也很直接:全球电动汽车需求突然放缓,像是原本热火朝天,忽然一盆冷水泼下来。
最大的变动,电动Macan要搁置。虽然没有把话说死,但行业普遍估计,纯电动Macan短期内不会上新品。取而代之的是用奥迪Q5的平台造一款新的内燃机SUV,然后和现款电动Macan并行卖。这个操作,双管齐下,既顾及电动愿景,又给燃油客户留足面子。
别光看技术路线转向,这背后的压力才叫人头疼。保时捷在声明里直言不讳:全球市场不稳,政策变脸,竞争加剧。美国加征豪华车进口关税,中国豪车行情降温,电动车普及也不像原来气势如虹。企业要活命,集体要吃饭,不得不拿出点“缓兵之计”。
CEO奥利弗·布鲁姆也坦言,短期之内这顶多是应急之举,离彻底解决压力还差得远。其中一个大坑就是电动平台延期导致的折旧和财务准备金,多出来一大笔账。今年财务报表里没体现出来,但明年营业利润会为此缩水18亿欧元。这么一算,保时捷本来预估370-380亿欧元收入,但销售回报率只能撑到百分之二,比之前想象的五到七有点差距。谁都明白,风向变了不是说变就能扭回来,日子得慢慢熬。
这事其实不是保时捷一家在喊累。全球汽车行业眼下都在重新衡量“电动化到底靠不靠谱”,一边看政策风向,一边盯着销量数据。以往大家以为,谁先全电动谁就占领高地。但实际一走,才发现新老产品都不能一下子放弃。客户需求千变万化,有些人就是要听那“轰隆隆”,还有人关心走哪都有充电桩。所以企业得两手准备,既不能让老粉丝“掉队”,也要在新技术上“留一口饭”。
保时捷以前做了不少决定,被视为行业标杆。例如否定全场景电动化,决定开发下一代内燃机SUV,甚至跟奥迪搭桥搞“燃油版”。这一系列操作说明品牌已经放下“电动化焦虑”,愿意放缓脚步,把产品回归到市场需求。
不少业内人看完保时捷的新闻,脑袋里只有一个念头:当初谁都想“弯道超车”,结果路上遇到窟窿只得重新踩油门。现在的豪华车企,谁不是想尽法子稳住现金流,用户追新鲜,但老味道不能丢。电动化已经不是一条“独木桥”,全靠灵活转向才能闯出明天。
保时捷这波操作,是对市场和技术的再次“见招拆招”。就像老北京那句老话:“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产品规划不跟风、财务调整不硬撑,该退让就退让,该稳住就稳住。电动汽车有待考验,燃油机还没老去,混动技术继续攒经验。哪个能成爆款,让用户说了算。
这事往大了说,是德国工业的现实考量;往小了说,是汽车公司的一次“温和妥协”。品牌高管们盘算盘盘,投资人也头疼,用户跟着选择。有人问,电动化话题是不是要冷下来了?也未必,技术更新、政策变动、用户习惯,哪方面都能忽然“翻篇”。企业做决策,哪有万无一失,时间才是检验标准。
所有这些变动,归根到底还是一句话:市场在变,企业不能死磕,不管是电动还是汽油,谁跑得快谁就赢。所以保时捷这一回,干脆不玩虚的,产品布局翻新,计划按需调整。眼下电动慢了就快点燃油,燃油开不动了再上混动,全线保留余地。
消费者可能会问:电动汽车究竟值不值得等?保时捷这次的答案有点像家常菜——别着急上火,想吃哪个菜都有,两边都准备好。不问能不能一步到位,只看能不能吃得饱、吃得好。技术革新是好事,但生意还是得算清楚,钱袋子一紧,谁都得精打细算。
等风来,不如自己划船。保时捷这回活得明白,也不想做啥行业“救世主”。反正客户愿意买,技术能跟得上,利润还能撑,路子就是对的。豪车要做的,从来不是给谁打鸡血,而是让客户掏钱时心里踏实。市场就是这样,水深鱼大,谁都不能硬碰硬。
这一回头,倒也未必是彻底甩掉电动化,只是调个头先缓缓。舍不得老客户,又怕新机会跑了,保时捷就像厨师备了双份菜单,一手火锅一手清蒸。"至少有得选",就够了。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