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免费通行,首例落地实施


2025年秋,成都成绵高速、城北出口高速相继终止收费,打响了西部高速收费改革的“第一枪”。这一举措背后,是高速公路从“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传统模式向“公共属性回归”的深刻转型,更折射出城市治理理念的迭代升级。

高速免费通行,首例落地实施-有驾

政策破冰:从“到期即延”到“到期必免”
根据《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中西部经营性公路最长收费期30年,政府还贷公路20年。然而,近年来多地出现“收费期满仍收费”的争议。成都此次行动直指痛点——成绵高速、城北出口高速分别于2025年9月4日、17日到期后,严格按法规终止收费,成为西部首个对到期高速实施免费通行的省会城市。这一决策背后,是四川交通厅对市民胡磊等律师“收费信息公开”诉求的积极回应,更体现了“依法行政、信守承诺”的治理决心。

高速免费通行,首例落地实施-有驾

(以上图片引用国名经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经济账与民心账的博弈
取消高速收费,短期看是“舍小利”,长期看是“谋大势”。以广州北环高速为例,这条日均车流42万、年收费曾达4亿元的“黄金通道”,2024年3月免费后,每年减少财政收入近10亿元,但换来的是物流成本降低、城市吸引力提升的“红利循环”。深圳的实践更具启示:2014年以27亿元回购梅观高速,2016年再斥130亿元回购四条高速,实现提前免费。此举不仅释放沿线20.88万平方米土地,更以“30亿收费换300亿土地增值”的账本,证明了“破除封闭分割、激活土地价值”的经济学逻辑。

技术赋能:差异化收费的智慧转型
2025年交通运输部新规的出台,标志着收费模式从“一刀切”向“精准调控”的转变。新规取消原有的基础收费+计重收费双重模式,改为分段差异化收费——小型客车100公里收费从0.5元/公里降至0.45元/公里,六轴重型货车则上调约8%。更引入高峰时段差异化收费:春节、国庆等假期继续免费,但周五、周日等常规高峰时段收费上浮10%-20%,引导错峰出行。新能源车辆则享受专属优惠:纯电动乘用车基础收费打85折,混合动力车型打9折,年通行次数超100次的ETC用户还可享累计8%的额外折扣。

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城市进化
取消高速收费并非“终点”,而是城市治理的新起点。成绵高速免费后,预计日均车流量将超10万辆,节假日拥堵风险加剧,对道路养护、交通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但挑战背后是机遇——高速免费带来的物流成本降低,将直接惠及制造业、电商等产业,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正如中山大学教授林江所言:“通过高速免费吸引人才、企业,最终转化为营商环境、城市形象的红利,这是‘放水养鱼’的长远智慧。”

从“收费养路”到“免费惠民”,从“到期即延”到“到期必免”,高速公路的转型本质是城市治理理念的进化。当高速路网从“收费经营”转向“公共服务”,不仅意味着物流成本的降低、经济循环的加速,更意味着城市对“民心所向”的回应、对“长远发展”的布局。毕竟,一座城市的竞争力,最终取决于能否让百姓和企业“用脚投票”,在每一次通行中感受到“被尊重、被善待”的温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