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车二十载,从未如此绝望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这话沉甸甸的。

记忆里,老街拐角总有那么几家摩托车修理铺。

锉刀打磨的细碎声响,混着刺鼻的机油味儿,那是过去日子里熟悉的烟火气。

修车二十载,从未如此绝望-有驾

而今,不少铺子,门板紧闭,落了灰尘。

前些天,手机上刷到一篇帖子,一位干了二十年摩托车维修的老师傅,字里行间透着凉意,说这行是真没盼头了。

读来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想当年,修摩托车可是个让人羡慕的营生,糊口没问题,手艺精湛的,一年挣个五六万,也能过上踏实日子。

现在呢?

老师傅说,整个行业都罩着一层暮气。

铺子老板们对前景心里没谱,维修工更是迷茫,不知路在何方。

原因?

电动车像一阵风刮来,摩托车也越做越“瓷实”了。

这事儿,得好好说道说道。

先聊聊电动车。

修车二十载,从未如此绝望-有驾

这玩意儿,的确方便。

三四千块钱,就能入手一辆,充一次电跑个百来公里,足够日常通勤用了。

以前,摩托车仗着能跑远路,还有点优势,现在电动车续航上来了,价格还便宜,又不烧油,你说谁不喜欢?

这就像当年数字影像技术干掉胶片一样,趋势来了,谁也挡不住。

再看摩托车的质量。

过去的国产摩托,小毛病不断,隔三差五就要进修理铺。

现在呢?

制造工艺提升了,发动机用个七八年都不用动,小故障也少了许多。

零配件利润空间本就不大,现在维修需求还降低了,修理铺的生意自然就难做了。

这有点像社区诊所,要是居民都身强体健,那诊所的营收肯定受影响。

但医生总不能盼着大家都生病吧?

修车二十载,从未如此绝望-有驾

肯定不会。

摩托车维修工也是一样,他们当然也希望摩托车质量过硬,可现实摆在眼前,摩托车皮实了,他们赖以生存的技能,价值就在降低。

这让我想到一位老友,他们家开了家老字号照相馆。

早年间,用胶卷拍照,生意那叫一个兴隆,结婚照、毕业照、全家福,都得光顾照相馆。

后来数码相机普及,再往后智能手机的拍照功能日趋完善,照相馆的客源急剧萎缩。

如今,我那位老友,已经转行做别的了。

还有曾经遍布大街小巷的网吧,现在也寥寥无几了。

原因明摆着,电脑走进千家万户,手机游戏也足够丰富,谁还会专门去网吧?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技术不断革新,有些行业注定会被时代抛在身后。

这是残酷的现实。

可关键在于,那些被时代浪潮淘汰的行业人员,他们该如何自处?

修车二十载,从未如此绝望-有驾

摩托车维修工,耗费数十年光阴学就的手艺,除了维修摩托车,他们还能做什么?

店主可以选择关门转行,但维修工呢?

他们肩负着家庭的重担,重新学习一门新的技术,谈何容易?

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被时代的大潮淹没。

我个人认为,需要伸出援手帮扶他们。

例如,政府可以制定一些扶持政策,鼓励他们参加职业培训,帮助他们转型就业。

或者,可以组织一些技能提升班,教他们维修电动车、新能源汽车等。

这不仅仅是在帮助他们,也是在为社会的长远发展贡献力量。

因为,谁也无法预料,下一个被时代洪流裹挟的,会不会就是我们自己。

在追求进步的道路上,不能只顾着一路疾驰,也要适时回首,关怀那些掉队的人。

社会发展,不能让一部分人被遗弃。

要让每个人都能分享到发展的红利,才能构筑一个和谐、有温度的社会。

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目光放远,提前做好应对,帮助那些可能受到冲击的行业从业者,让他们能够平稳过渡,适应新的环境。

这才是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