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夺冠背后,服务内卷正在榨干车主
昨晚在车友群看到个段子:买蔚来像入教,提车是入门仪式,换电是日常礼拜,推荐朋友买车则能积功德。笑完后背发凉——这玩笑居然精准拆解了蔚来登顶J.D. Power榜单的真相。
当蔚以51.6分空降新能源豪华品牌NPS榜首时,所有分析都在夸它的“保姆级服务”。但当我翻完三百多条车主吐槽,再对比传统豪车的售后模式,突然意识到:蔚来这套打法,本质上是一场精心计算的“情绪剥削”。
传统4S店赚的是维修保养差价,蔚来赚的却是车主的时间和社交关系。凌晨三点上门补胎的暖心服务,转头就成了车主群里“都这样了你好意思不推荐朋友买车”的道德绑架。那些看似免费的机场贵宾厅、亲子活动,实则是把每位车主圈养在精心打造的“特权围城”里。有位车主说破了真相:“自从买了蔚来,周末不是在参加品牌活动,就是在去活动的路上,老婆怀疑我进了传销。”
更绝的是积分体系。推荐朋友买车赚的积分能换露营装备甚至海外游,这套设计堪称社交裂变教科书。但你想过没有,当朋友因为你的推荐买了车,后续任何服务瑕疵都会成为你们关系的裂痕。数据显示蔚来用户推荐率比行业高22%,可没人告诉你,有多少友谊死在了“这车小毛病太多”的尴尬里。
J.D. Power报告里那句“用户体验综合较量”被反复引用,但行业却集体忽略了潜台词:当服务过度精细化,反而会成为用户负担。有车主吐槽:“现在接到蔚来专属管家的问候就紧张,上次我说车漆有划痕,他半小时后带着补漆师傅出现在公司楼下——当时我正在开董事会啊!”
传统豪车也在转型,但人家敢让车主“闲着”。宝马的4S店不会天天组织车友相亲,奔驰的售后不会追着你问“要不要给闺蜜也安排个试驾”。这种分寸感,反而留下了真正的品牌忠诚度。反观某些新势力,把用户运营做成全天候骚扰,还美其名曰“打造生活方式”。
蔚来在珠峰脚下建换电站确实感人,但更多用户只是需要个不被打扰的代步工具。当车企把“宠用户”做到极致,其实是在逼所有人陪玩一场服务军备竞赛。最终车主累、销售累,只有股价在笑。
下次看到车企炫耀NPS分数时,不妨问一句:这到底是用户真满意,还是被服务绑架后的妥协?当卖车变成卖生活方式,买车人究竟是为需求买单,还是为企业的社交幻想付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