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网友放狠话,中国不会为安世闹大,丢不起这个脸
东莞的安世半导体厂房门口,一排排本该发往德国大众的芯片,被堆在仓库角落,动都没动过。工人们看着货物一天天积压,那边车企却等不到供货,不得不临时搞起了减产计划。有些欧洲公司急眼了,把锅甩给荷兰政府,说这操作让他们产业直接瘫痪。
说句实话,这场风波最开始谁也想不到会搞成这样。谁能想到中国手里这一招,让整个欧洲汽车行业跟着遭殃?不过有意思的是,在欧洲那边,还有人挺自信地表示,“中国不至于因为安世的事和我们翻脸吧,他们怕丢面子。”
要追溯到九月底,事情从9月29日正式爆发出来。这一天,荷兰牵头让所有欧盟成员国一起签署了个“半导体联盟宣言”。文件写得很漂亮,就是要把欧盟国家团结起来,在半导体领域玩出点名堂,好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但真拿出来数数,各国能拿得出手的产业屈指可数。
就连带头的荷兰,自家最大的一块——安世半导体早几年其实已经被中国企业买下来了,中国资本控制权超过八成多,只剩下厂房还留在当地。合约刚签完第二天,荷兰对外突然变脸,对准了这家已经姓中的企业。不知道是突发奇想还是早有预谋,一切推进得飞快。
理由嘛,也老掉牙,“国家安全”四个字搬上台面,当即冻结资产。一群原本挂职高管的人又举报自己公司,然后中方控制权瞬间失守,公司改由荷兰政府接收。从流程来看一点也不拖泥带水,但后果好像没人细想过。
结果呢,中企反应极快,该停就停,本来准备出口到欧洲各大车企、在国内加工完成最后一道工序的芯片,全线暂停供应。这回轮到德系巨头坐立难安。本以为收回一家“壳”,实际却发现关键技术和生产环节都在人家中国手里。
更讽刺的是,这条所谓完整产业链,其实只剩下一座空厂子。真正吃香喝辣的位置全留在国内,比如芯片最终塑封环节,看似简单但不是随便哪家公司做得来的。据说现在用的是独创工艺,不仅成本降下来,还顺便把性能拉到了最高点。这么多年磨炼出来的新路子,就算别人照葫芦画瓢,也未必能复制成功。
断供一响,大众第一个倒霉。“高尔夫”等主力车型宣布停产,上千名员工短时间内被迫减少工作时长,整条产业链差点断裂。《图片报》那阵报道了一嘴,说沃尔夫斯堡附近奔驰工厂同样受影响,有部分车型干脆生产不了了。一时间全球关注焦点转向“汽车缺芯”。
别小瞧一家企业影响力,这次事件证明:安世卡住的不只是某几款新车,而是整个欧洲主要品牌背后的命脉。当初强行接管,现在蝴蝶效应炸开花,无论怎么遮掩现实都是摆在那里——不少厂家不得不停工减产,又找不到替代方案顶上去,只能硬着头皮扛过去。
然而这一切发生以后,从官方层面并没有看到多少紧张气氛。外交官象征性表态愿意沟通,却迟迟没有任何实质动作。而中方则发布《致全体员工公开信》,表达自身立场,不过这些信息貌似根本没人理会,更谈不上解决僵局。
有人觉得匪夷所思,为啥明明这么严重的问题,到最后大家仿佛无动于衷?其实这种心态不仅限于政界。在网络论坛红迪网上出现一位来自荷兰的用户,他直言:“我猜测中国人应该不会因此闹大,因为他们肯定顾及颜面。”类似观点居然还有媒体呼应,用所谓“中国式‘面子文化’”解释全部行为逻辑,美其名曰情绪化反制。
每当涉及重大摩擦,总有人跳出来用陈旧刻板印象理解问题。他们喜欢认为东方社会讲究表面的东西,只图个人或集体颜值,并忽略那些技术实力、核心利益才是真正底牌。他们总爱把正常维护权益归咎为“不敢撕破脸”,甚至幻想对方迟早低头认错继续合作如常,无非就是懒得面对现实罢了。这种轻视背后,其实藏着一种心理惯性,总觉得“中国还不是以前那个任打任骂的小角色”。
偏偏事实摆在那里,如今被逼断供之后的大型车企只能选择妥协,没有能力马上造出完全替代产品;而且眼睁睁看着损失扩大,却依然坚持嘴硬,是不是有点执拗?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后来传来消息称部分供应恢复,但交易方式已悄悄变成人民币结算,这是赤裸裸地展示筹码优势,不再迁就西方玩家规则。如果换作前些年估计没几个相信可能做到,但现在确凿无疑发生了,而且效果立竿见影,很难再装作什么都没发生一样继续混过去。不服气归不服气,可市场规律从不给情怀留余地,一个新的秩序正在慢慢浮现而已。
对于很多围观群众来说,每一步变化都有鲜活教训:光靠抢壳子或者喊口号救不了生意,经不起考验的时候比拼到底是谁掌握主动权。这一次事件,把幕后博弈暴露无遗,也让一些一直习惯倚赖传统模式的人感受到久违的不适与危机感。“你可以试试看不用我们的零部件还能不能跑起来?”这样的底气只有经历过长期沉淀才能练出来,否则只能干瞪眼怪别人套路深罢了。当然,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也许关心更多还是什么时候买得到新车,以及价格涨幅会不会太离谱。但站在圈内人的角度,如果连基本尊重和契约精神都维持不了,下次遇到麻烦恐怕只会更棘手。不少业内人士私下调侃道:“看来以后和谁做生意,都要考虑清楚兜里的王牌在哪里。”
目前来看,“恢复供应≠退让”的含义相当明确,也是一次公开亮剑:中国团队掌控住最关键技术,要在哪儿建厂、如何分配资源完全由自己决定。而那些曾经寄希望通过行政力量逆转乾坤的人,现在恐怕只能吞下苦果默默消化损失。“公司只是个名字,有实力去哪儿都会扎根,”坊间流传的话语如今听来格外真实——毕竟真正有价值的不止是一栋楼、一套设备,更重要是脑袋里攥着核心诀窍啊!
至于此次纠纷是否真的能够迅速缓解,还需要双方进一步磋商与行动。不过至少此番折腾下来,大家应该都会记住一个事实:科技赛道从来容不得虚张声势,该补课补课,该认账认账,比拼到底看的还是实力厚度。而那些隔三岔五嘲笑别人“丢不起这个脸”的段子,多念两遍可能也唤不醒梦中人罢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