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车友,今天用车社要聊点儿“烫手”的话题!
这“烫手”,可不是新车发布会上的热烈气氛,而是实实在在的酷暑煎熬!
最近南方这天气,简直就是个巨型烤箱,出门走几步,感觉自己都要化了!
听说不少开电动汽车的朋友都快被逼疯了,这到底是闹哪样?
咱们那些广告里吹得神乎其神的国产新能源车,难道也要在这热浪面前败下阵来?
事情是这样,自从七月开始,南方很多地方就进入了“火焰山”模式,气温像坐火箭一样往上蹿,动不动就突破40大关。
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已经够呛了,对于靠电池驱动的电动汽车,那简直就是噩梦。
有车主抱怨,车停在露天停车场晒两个钟头,续航里程直接减半!
原本寻思着开电动车能省点银子,结果电费没省多少,反而额外花了不少钱来降温,这换谁心里能痛快?
咱们得先搞清楚,这高温是怎么给电动汽车“下绊子”的。
罪魁祸首就是电池,这玩意儿天生就怕热。
你想想,电池内部的那些化学反应,一旦温度过高,就容易失控,电解液加速分解,正负极材料性能也会随之下降,直接影响你一脚油门能跑多远。
我有个朋友,在重庆开蔚来,前些日子跟我诉苦,说他那天准备出门,仪表盘上显示路面温度都快逼近60摄氏度了,电池组的温度也跟着直线上升,突破了60度!
车还没启动,电力就白白损耗了8%!
这可不是小事,还没开始跑,能量就先溜走了一截。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有些蔚来车主在换电站排队的时候,甚至连空调都不敢打开!
为啥?
就怕电池过热,直接启动保护机制,让你动弹不得!
这场景,说起来都觉得憋屈。
再看看那些第三方机构的实测数据,这玩意儿比厂家公布的参数可要实在多了。
在高温环境下,磷酸铁锂电池的实际续航能力,与厂家宣称的相比,要缩水大约四分之一!
三元锂电池更惨,有的车型续航直接打了六折!
这折扣力度,让人直呼“伤不起”。
估计有人要问了,汽车厂商不是天天鼓吹自己的技术有多牛吗?
什么液体冷却系统,什么热管理系统,难道都是忽悠人的?
问得好!
理论上讲,这些系统确实能够把电池温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但残酷的现实是,在烈日暴晒之下,车底那点散热装置根本忙不过来!
这就好比给电脑装了个散热风扇,但风扇功率太小,压根压不住CPU的温度,最后只能降频运行。
一位在电池工厂工作的朋友私下透露,他们曾经拆解过一些因为过热而进入保护状态的电池包,结果发现内部的温差竟然高达15摄氏度!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电池内部的每个电芯都不能同步运作,有的出力多,有的偷懒,最终影响了电池整体的性能表现。
正如《礼记·大学》所言:“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电池的均衡管理,亦是如此。
如今的厂商都在想方设法扩大散热面积,但这就像一场没有尽头的竞赛,散热面积增加了,电池的能量密度也在不断攀升,热管理面临的压力反而更大!
宁德时代早在去年就发出过警告,以现有的技术水平,电池的工作温度上限很难突破50摄氏度!
可是夏天在户外停车,超标简直是家常便饭。
这就像头上悬着一把利剑,随时可能落下。
更让人头疼的是充电问题。
现在去充电,经常会碰到充电枪烫到没法握住的情况!
国家电网的数据显示,午后充电的峰值功率普遍下降了40%!
技术人员解释说,这是电池管理系统为了避免高温引发的危险,主动降低了电流。
说白了,就是充电速度慢如蜗牛!
这可把车主们给气坏了!
充个电还得看天气预报,这简直是太折腾人了!
一些有经验的老司机开始随车携带遮阳帘,充电前先给电池物理降温,这场景,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当然,也有一些汽车厂商动起了脑筋,想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比如,有些高端车型配备了双源热泵系统,可以用充电桩的电量给电池提前进行冷却。
但问题是,这玩意儿价格不菲啊!
普通车主哪里舍得花这个钱?
这就好比给自行车装了个空调,虽然凉快,但成本也水涨船高。
归根结底,还是技术瓶颈限制了发展。
有专家在行业论坛上指出,耐高温的电解液和固态电池才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根本出路。
然而,这些技术要实现大规模量产,至少还需要数年时间!
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眼下的车主们只能咬牙硬撑!
汽车厂商也别总是拿车主的使用习惯当挡箭牌,停车位匮乏又不是车主的责任!
在广州,已经出现了充电站搭建遮阳棚的奇特景象,甚至还冒出了专门改装散热系统的生意!
这说明什么?
说明市场存在着迫切的需求!
更为严峻的是,气候专家预测,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将会愈演愈烈,南方的酷热天气恐怕将会成为常态!
续航里程缩水尚且可以忍受,但电池寿命的衰减才是真正让人肉疼的地方!
据检测机构对使用三年的网约车进行评估,发现高温地区的电池健康度普遍低于北方地区15%!
这样的保值率,谁还敢买?
现在甚至有车主发明了“电车冬眠”的策略,在炎热的三伏天,宁愿选择打车也不开自己的电动汽车出门!
这简直是花钱买罪受!
总而言之,技术进步的速度远远落后于气候变化的速度。
汽车厂商们所宣传的800V平台、碳化硅电控固然能够提高能源效率,但电池自身的化学特性却无法改变。
北方冬季续航锐减,南方夏季续航骤降,电动汽车想要真正取代燃油车,首先要攻克极端气候带来的挑战!
现在有些品牌热衷于宣传自己在沙漠进行高温测试,但一旦进入城市,依然无能为力!
只有当实验室里的数据能够转化为真实路况的表现时,才能称得上真正的技术突破!
颇为玩味的是,这件事也提醒我们,购车时不能只看参数,更要充分考虑实际的使用环境。
毕竟,汽车是为人服务的,而不是用来供奉的。
说到底,技术革新永无止境。
希望我们的国产新能源车企能够再接再厉,尽快突破电池耐高温的技术难题,让咱们的车主们不再因酷热而望而却步!
不知各位车友最近是否也饱受高温困扰?
你们的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是否受到了影响?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经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