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排气管被淹没,有什么后果呢

暴雨倾盆,街道瞬间变河道,爱车跋涉其中,眼见积水漫过排气管……此刻,不少车主心头一紧:“糟了!排气管进水会不会熄火?发动机是不是要完蛋了?”这种担忧很常见,但关于排气管被淹的真相,其实存在不少误解。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迷雾,用事实说话,聊聊雨天行车时,排气管被淹没究竟意味着什么,以及如何科学、安全地应对。

误解澄清:淹没排气管 ≠ 发动机熄火

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个关键事实:单纯积水淹没排气管,并不会直接导致发动机熄火。 这是经过多次科学实验和专家论证得出的结论。

央视财经《是真的吗》栏目组曾专门对此进行了严谨的实验。他们分别选取了手动挡和自动挡的家用轿车,在排气管高度(约28-30厘米)被完全浸泡的水深(40厘米)条件下进行测试。结果出乎许多人意料:车辆均未熄火,均能平稳驶出积水区。

为何排气管被淹也能“安然无恙”?

这背后的核心原理在于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排气系统的物理特性。

雨天排气管被淹没,有什么后果呢-有驾

1.排气压力大于水压: 正如北京理工大学汽车系客座教授王海燕教授指出,发动机在工作时,排气行程会产生强大的压力将废气排出。这个排气压力远远大于积水施加在排气管出口处的静水压力。想象一下你用一根管子在水下吹气,气体总是能排开水流出来,而不是水被倒吸进去。同样,发动机强大的排气压力形成了一个持续的“气柱”,有效阻止了积水反向涌入排气管内部。

2.排气系统非“进水通道”: 排气管的主要功能是引导高温废气排出车外。其结构并非直接连通发动机内部的燃烧室。只要发动机持续运转,废气持续排出,排气管内就充满了高压气体。即使管口被水淹没,水也无法克服这个压力差倒灌进去。

真正的“发动机杀手”是进气口进水!

那么,导致发动机在积水中熄火的真正元凶是谁呢?答案是:进气道进水。

发动机工作需要吸入空气进行燃烧。车辆的进气口通常位于引擎盖下,位置相对较高(一般在前大灯上沿或进气格栅后方)。

当积水深度过高,或者车辆快速冲过积水导致水浪涌起时,水位就可能达到甚至超过进气口高度。 这时,水就会被吸入发动机的进气道,进入气缸。

水是几乎不可压缩的。当活塞向上运动试图压缩进入气缸的水时,巨大的压力会直接导致连杆弯曲、活塞碎裂、曲轴变形等灾难性机械损伤。这就是俗称的“顶缸”或“发动机拉缸”,维修成本极高,甚至可能直接报废发动机。

雨天排气管被淹没,有什么后果呢-有驾

关键警告: 如果在积水行驶中发动机因进水而熄火,绝对、绝对、绝对不要再尝试启动发动机! 一旦二次点火,水被强行压缩,必将导致发动机内部严重损毁!保险公司通常也将此情况下的损坏列为免责范畴。

关于自动启停:谨慎为上

许多现代车辆配备了自动启停功能(在等红灯或短暂停车时自动熄火以节省燃油)。在涉水场景下,这个功能引发了广泛讨论:

原理分析: 如前所述,单纯因自动启停功能在积水路面导致的短暂熄火,其原因是系统控制,并非发动机进水引起。因此,从纯物理角度看,只要积水未淹没进气口,此时自动启停导致的熄火本身,并不像进水熄火那样会立即损伤发动机。汽车洋葱圈(葱哥)也指出:“涉水行驶时,导致车辆熄火的根本原因只有一个:水位太高,水直接进入发动机进气道。... 所以在一般情况下,由于自动启停而灭车的,问题不会太大。”

专家强烈建议: 然而,几乎所有专业人士都强烈建议:在预判即将驶入积水路面时,务必提前手动关闭自动启停功能! 原因如下:

避免意外与恐慌: 积水路段路况复杂,自动启停导致的意外熄火会让驾驶者陷入慌乱,可能诱发误操作(如误踩油门)。

防止潜在风险: 如果在自动启停熄火瞬间,水位意外升高或有浪涌正好漫过进气口,此时系统再次自动启动发动机,就存在吸入积水的巨大风险。

雨天排气管被淹没,有什么后果呢-有驾

保险因素: 如温州都市报引述的汽车专业人士倪爱妙提醒:“涉水以后再次启动导致发动机损坏的损失,保险公司是不赔的!” 为避免任何可能的理赔争议或复杂化,关闭是最稳妥的选择。

安全冗余: 驾驶者在水深判断上可能出现偏差。关闭启停能彻底消除一个潜在风险点,确保发动机在涉水全程保持运转,维持排气压力阻隔积水。

安全涉水的“黄金法则”

理解了排气管被淹的真相和发动机进水的真正风险后,掌握正确的涉水驾驶方法至关重要:

1.提前判断,量力而行:

观察是关键: 留意前车通过的轨迹和深度。观察路边的树木、电线杆、台阶等作为水位参照物。

安全水位线: 最核心的原则是:积水深度不应超过车轮轮毂中心线(约为半个车轮高度)。 这是相对安全的临界点,通常能保证排气管不长时间完全淹没,且进气口基本安全。汽车洋葱圈的建议是:“如果水位不到轮毂中心,那么都是安全的。” 当水深超过此限,强烈建议绕行或等待救援。

雨天排气管被淹没,有什么后果呢-有驾

了解自己的车: 清楚自己车辆的进气口位置(通常在发动机舱,位置高于前保险杠)和排气管最低点。SUV底盘较高,相对有优势,但仍需谨慎。

2.关闭自动启停: 如前所述,涉水前务必手动关闭此功能。

3.低速、匀速、稳住油门:

“慢”是王道: 最重要的技巧就是“慢”! 挂入低挡位(手动挡用1挡,自动挡可用L挡、S挡或手动模式1挡),稳住油门,保持发动机有足够且稳定的动力(转速通常在2000转/分左右),匀速缓慢通过积水区。

为何要慢? 车速过快会产生车头推起的“水浪墙”,极易导致水位瞬间升高涌过进气口。同时,激起的水浪也可能被吸入进气道。

避免中途换挡或收油: 匀速行驶有助于在排气管后方形成相对低压区,利于排气顺畅。

4.保持车距,避免并行: 与前车保持足够距离,防止前车推起的水浪涌向自己。避免与其他车辆并排涉水,以防对方激起的水浪影响自己。

雨天排气管被淹没,有什么后果呢-有驾

5.万一熄火,绝不重启!

如果在涉水过程中车辆不幸熄火,切记:立刻关闭点火开关(熄火),切勿尝试再次启动发动机!

尽快安全撤离车辆(如水位不高且环境安全),拨打保险公司报案电话和道路救援电话。

6.驶出积水后: 轻踩几次刹车,利用刹车片的摩擦生热蒸发掉刹车盘上的水分,恢复刹车性能。

总结:科学认知,安全至上

雨水无情,行车有道。排气管被积水淹没,本身并不会让发动机“窒息”,真正的威胁来自于水位过高导致进气口进水。央视等权威实验已验证了这一科学原理。在雨天涉水时,关闭自动启停、准确判断水深(不超过轮毂中心)、坚持低速匀速通过、熄火后绝不二次点火,是保障爱车和人身安全的“四重保险”。

掌握这些知识,能让我们在暴雨季节多一份淡定与从容。愿每位车主都能安全出行,平安回家!记住,对未知水深保持敬畏,及时规避风险,才是对爱车最好的保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