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骋全球的中国车 奇瑞海外称王之路
看见了吗?
莫斯科街头。
圣彼得堡的公路。
奇瑞、吉利、长城……这些中国品牌已随处可见。
曾经,这里是德系和法系车的天下。
如今,中国车已成为新主角。
尤其是奇瑞——2024年出口高达114万辆,连续22年稳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
什么概念?
比亚迪出口43万辆、长城45万辆、吉利53万辆。
奇瑞一家的出口量,比这三家加起来还多。
堪称中国汽车“国际名片”。
为什么是奇瑞?
它凭什么成为老外眼中的“香饽饽”?
01 技术:奇瑞的“通行证”
奇瑞董事长尹同跃说得好:
质量是中国汽车出口的“敲门砖”。
技术是走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奇瑞,一直是个“技术派”。
每年投入巨资进行实车碰撞和模拟碰撞。
在巴西、沙特、俄罗斯等地开展整车试验。
测试覆盖极寒、极热等极端工况。
技术底气让奇瑞有能力“因地制宜”。
针对不同市场做适应性开发。
例如在俄罗斯:
针对寒冷气候,改进底盘调校和发动机预热系统。
考虑到化雪工业盐腐蚀,增加防腐设计。
技术,是奇瑞的“根”。
根深,才能叶茂。
02 战略:从“走出去”到“走上去”
奇瑞的全球化,不是一蹴而就。
它经历了“三步走”:
从单纯贸易的“走出去”,到今天的品牌“走上去”。
早期,奇瑞有自知之明。
避开欧美等难啃市场。
先进军叙利亚、阿尔及利亚等对价格敏感的地区。
用性价比征服消费者。
后来,慢慢进入俄罗斯、东南欧。
最后,才攻克西欧、北美。
奇瑞还坚持“In somewhere, For somewhere”(在哪里,为哪里)的理念。
真正融入当地。
不是“你们”,而是“我们”。
在俄罗斯:
奇瑞2021年开展上千次客户面对面调研和电话访谈。
老客户换购新车比例达40%。
新客户中20%来自朋友转介绍。
这种深度本地化,让奇瑞赢得了信任。
海外用户复购率达42%。
03 产品:多元化品牌矩阵
奇瑞并非单打独斗。
它打造了多元化品牌矩阵。
除国内熟知的奇瑞、星途外。
还推出捷酷、欧蒙达等海外专属品牌。
例如欧蒙达。
专为海外年轻及个性化群体打造。
考虑海外独特驾驶习惯。
深受喜爱。
高端品牌星途。
2024年销量突破14万辆。
在海外市场单价接近人民币50万元。
提升了中国品牌价值。
04 生态:从“产品输出”到生态赋能”
奇瑞的出海,早已超越简单卖车。
是技术、品牌与产业生态的全面输出。
奇瑞在德国、西班牙等地设立研发中心。
推动“本地化开发 + 全球化创新”融合。
与西班牙埃布罗合作。
焕新西班牙著名汽车品牌EBRO。
巴塞罗那工厂下线首款车EBRO S700。
融合欧洲设计与中国智造技术。
成为中国汽车技术“反向输出”的标杆。
奇瑞坚持投入本地化制造、研发。
建设本地化团队。
海外属地员工已近10000人。
05 成绩:连续22年出口第一
付出终有回报。
2024年,奇瑞集团出口汽车114.46万辆。
同比增长21.4%。
首次突破100万辆。
连续22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
俄罗斯市场尤为突出。
2024年1-10月,奇瑞在俄罗斯售出约13.35万辆。
同比增长41.6%。
销量排名第三。
全球范围内。
奇瑞产品畅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全球用户突破1380万。
其中海外用户近370万。
06 启示:中国汽车出海新范式
奇瑞的成功,为中国汽车出海提供了新范式。
从“单兵作战”到“舰队出海”。
中国汽车产业链组成“出海舰队”。
整车企业为领航。
零部件企业为追随。
服务配套为补给。
告别“内卷外溢”。
不是简单将国内产业链照搬海外。
不是打“价格战”。
而是与当地合作共赢。
奇瑞与西班牙EVMOTORS合资建厂。
哪吒汽车在泰国建KD工厂。
上汽在埃及与曼苏尔集团合作。
……
这些案例显示:
中国车企正从“参与者”向“协同者”升级。
写在最后:未来与挑战
奇瑞已很强大。
但放眼全球,仍有差距。
2024年丰田全球销量第一。
现代起亚卖了723万辆。
且它们大部分销量来自海外。
中国汽车出海,不能只满足于“卖得多”。
更要打造品牌。
争取技术和规则的主导权。
奇瑞提出了目标:
从“技术奇瑞”到“创新奇瑞”。
强化混动系统、固态电池、车规级芯片等前沿领域研发。
深化全球化生态。
推动产业链协同。
践行可持续发展。
路还长。
但方向,已经清晰。
— —
中国汽车,正以结构优化、形式多样、产业链协同、与当地共赢的全新姿态。
改写全球汽车产业竞争规则。
奇瑞,是缩影,也是标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