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 综合驾驶协助系统安全规范》征求意见稿的解读

“方向盘在手,驾照我有,L2在身,考试还愁?” 汽车圈最近有点意思,L2级辅助驾驶新规眼瞅着要落地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以后想让你的爱车“聪明”一点,恐怕得先过“科目一”这关!

要说这事儿,得从工信部那份《智能网联汽车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说起。 虽说是“征求意见”,但行内人都懂,八成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

《智能网联汽车 综合驾驶协助系统安全规范》征求意见稿的解读-有驾

这玩意儿一落地,就成了强制标准,谁也跑不了。 为啥说是“L2”而不是官方的“组合辅助驾驶”?说白了,就是图个明白。

L2的名号在外头响当当,老百姓一听就懂。 这新规的时间表也安排得明明白白: 2024年3月,项目申报。

2025年6月,意见征集。 2025年9月,公开征求意见。

预计2026年1月,正式发布实施。 核心内容是啥?简单来说,就是给L2级辅助驾驶划了道道,定了规矩。

一共分四类系统,但重点管的是前三种: 基础单车道: 只能在高速、快速路上用,帮你稳稳当当开在一条道上。 基础多车道: 也是高速、快速路,变道得你说了算,它帮你一把。

领航组合: 高速、快速路、普通公路都能用,巡航、减风险一把抓。 当然,还有个泊车辅助,但这次先放它一马。

这里头,领航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功能最全,也最复杂。 新规主要管M类(载客汽车)、N类(载货汽车)这些车。

这新规里头,对车企和驾驶员的要求可不少。 先说车企,你的系统得保证驾驶员能随时接管,不能让驾驶员过度依赖。

《智能网联汽车 综合驾驶协助系统安全规范》征求意见稿的解读-有驾

速度也有限制,不能超过道路最高限速。 更重要的是,得能识别其他车辆、行人、障碍物,别动不动就“亲”上去。

再说说驾驶员。 新规明确,开车时你才是老大,辅助驾驶只是个“僚机”。手不能离开方向盘太久,眼睛也不能总盯着手机。

一旦系统检测到你有“危险驾驶”行为,立马给你“禁驾”套餐:锁死辅助驾驶功能30分钟,外加强制阅读使用说明书! 具体来说,啥叫“危险操作”? 1. 触发风险缓解功能(RMF): 比如你啥也不管,系统自己帮你刹车、靠边停了,那说明你太不靠谱了。

2. “Hands On Request”(HOR)或“Direct Control Alert”(DCA)持续10秒: 系统都喊你把手放方向盘上,或者让你赶紧接管了,你还无动于衷? 3. “Eyes On Request”(EOR)升级2次后触发DCA: 系统都提醒你两次看路了,你还盯着别的地方? 4. 30分钟内HOR/EOR累计3次: 半小时内,不是手离方向盘,就是眼睛不看路,来回横跳三次? 只要触发以上任何一种情况,恭喜你,喜提“禁驾”套餐! 为啥要这么严格?说白了,就是怕有些人把辅助驾驶当“自动驾驶”用,出了事儿谁也担不起。

毕竟,安全第一! 当然,这新规也有它独特的地方。

比如,它明确禁止车企屏蔽“手离方向盘”的提醒。 以前有些车企会给你个“方便”,让你关掉这个提醒,但现在不行了。

只要你开启了辅助驾驶,就必须随时准备接管。 此外,新规还细化了道路试验方法,增加了试验场景,比如施工区、纸箱、两轮摩托车、侧翻车等等。

《智能网联汽车 综合驾驶协助系统安全规范》征求意见稿的解读-有驾

这都是为了更全面地验证系统的安全性。 最重要的是,新规还要求车企必须对驾驶员进行培训和告知,让你明白这玩意儿怎么用,不能怎么用。

话说回来,这“科目一”到底怎么考?别慌,车企们早就准备好了: 1. 提车时的“一对一实操培训”: 4S店的销售顾问会手把手教你操作,告诉你哪些场景不能用。 2. 线上“阶梯式学习”: 车企APP或者车机系统里,会有各种视频、题目,不学完不让用。

3. 线下“场景化体验营”: 针对高阶功能,车企会组织活动,让你在安全的地方练练手。 4. 持续“售后提醒+更新告知” 功能更新了,或者节假日要跑高速了,车企会给你发提醒。

总而言之,以后买车,可能真的要先考个试了。 作为一个在算法理论领域混过的,我不得不承认,这新规多少有点“人工”智能的味道。

没能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大数据、算力等高科技手段,而是靠文字培训、禁用惩罚来保障安全。 这说明啥?说明现在的辅助驾驶,还没达到广告里吹的那么神乎其神。

但话说回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实打实的。 就像现在没人能下棋下过电脑一样,未来的L3、L4级自动驾驶,肯定会越来越普及。

到时候,也许咱们就真能解放双手双脚,享受真正的“无人驾驶”了。 当然,在那一天到来之前,咱们还得老老实实学习、考试,别把自己的小命交给不靠谱的“人工”智能。

毕竟,安全这事儿,永远不能马虎。 那么问题来了,你觉得L2级辅助驾驶有必要强制考试吗?如果考试,你觉得自己能考多少分?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