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销量首现同比下滑5.5%:巴菲特抛售背后暗藏行业转折信

2025年9月,比亚迪交出了一份令市场意外的成绩单——新能源汽车销量396,270辆,同比下滑5.5%,这是自2024年3月以来首次出现的同比负增长。当"股神"巴菲特连续减持比亚迪股份的消息与此数据叠加,不禁让人思考:新能源赛道的高速增长神话是否已触及天花板?

比亚迪销量首现同比下滑5.5%:巴菲特抛售背后暗藏行业转折信-有驾

销量数据背后的双面解读

比亚迪9月销量数据呈现出典型的"冰火两重天"特征。尽管同比出现下滑,但环比仍保持6%的增长态势,显示出企业自身的韧性。更值得关注的是海外市场表现——70,851辆的出口量,同比暴增107%,成为拉动增长的重要引擎。这说明比亚迪的全球化战略正在显效,但同时也反映了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的现实。

回顾2025年前8个月,比亚迪累计销售286.4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23%,距离全年460万辆目标的超额完成仅一步之遥。智能化成果同样亮眼,"天神之眼"系统搭载车型销量突破140万辆,8月装车比例高达90%。这些数据表明,比亚迪在产品技术层面仍保持领先优势。

比亚迪销量首现同比下滑5.5%:巴菲特抛售背后暗藏行业转折信-有驾

巴菲特抛售背后的投资逻辑

"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巴菲特的这句投资格言或许能解释其减持比亚迪的决策。自2008年以每股8港元买入比亚迪以来,巴菲特获得超过30倍的回报,这已远超一般价值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在高位逐步套现,符合其"落袋为安"的一贯风格。

深层原因可能还在于对行业周期的判断。2025年1-8月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突破55%,市场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当行业增速放缓,龙头企业也难以维持此前的高增长。巴菲特可能预见到,新能源车行业将从爆发期进入平稳期,估值体系面临重塑。

比亚迪销量首现同比下滑5.5%:巴菲特抛售背后暗藏行业转折信-有驾

行业发展面临的三大挑战

比亚迪的个案折射出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的共性问题。首先,国内市场逐渐饱和,9月第一周数据显示,除比亚迪以5.19万辆领跑外,第二名大众仅2.58万辆,市场整体呈现低迷态势。新势力阵营中,仅有零跑突破万辆,理想、蔚来等均在低位徘徊。

其次,技术迭代带来的成本压力加剧。智能化军备竞赛下,研发投入持续增加,但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依然很高。比亚迪能在9月保持环比增长,部分得益于海外市场的高溢价能力,而国内市场价格战阴影始终未散。

最后,政策红利消退的影响开始显现。随着购置税减免等刺激政策逐步退出,以及充电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新能源车的"政策市"特征减弱,真实市场需求成为决定性因素。这要求车企必须从产品力本身寻找突破点。

比亚迪销量首现同比下滑5.5%:巴菲特抛售背后暗藏行业转折信-有驾

未来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

比亚迪的短期波动不代表其丧失了领先优势。从产品矩阵来看,比亚迪仍是业内最完善的企业之一;从技术储备看,"天神之眼"系统的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从全球化布局看,海外销量占比已达22%,且增速超过135%。这些都为后续发展提供了支撑。

但市场竞争确实进入新阶段。吉利系(银河+吉利)周销量已达3.07万辆,与比亚迪差距缩小;华为赋能的鸿蒙智行首次进入销量前十;小米汽车作为新入局者表现亮眼。多元化的竞争格局下,没有企业能高枕无忧。

新能源车行业正在经历从"野蛮生长"到"精耕细作"的转变。对比亚迪和其他车企而言,下一阶段的竞争焦点将转向:全球化运营能力、智能化用户体验和供应链成本控制。巴菲特选择此刻减持,或许正是在预期这个转折点的到来——不是看衰某个企业,而是对行业整体估值水平的再平衡。

当增速放缓成为新常态,车企需要建立新的价值评估体系。比亚迪的案例提醒我们,没有任何行业能永远保持指数级增长,敬畏市场规律,或许才是长期制胜的关键。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