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充5分钟,续航400KM,比亚迪“兆瓦闪充”真实表现如何?

2025年5月23日,比亚迪在合肥举办了“超级e平台技术解析暨汉L唐L‘兆瓦闪充’全国巡回体验会”,向媒体及粉丝展现了汉L唐L“兆瓦闪充”的真实表现。

闪充5分钟,续航400KM,比亚迪“兆瓦闪充”真实表现如何?-有驾

在特斯拉超充网络称霸全球、宁德时代4C快充电池初露锋芒的竞争格局下,比亚迪汉L唐L首发搭载超级e平台,兆瓦闪充、油电同速、单枪充电快,双枪更快,为20万以上纯电树立技术标准,推动主流中高端纯电进入全域千伏时代,实现弯道超车。

一、电池如何实现“5分钟400公里”?

1.全球首个全域千伏高压架构

比亚迪超级e平台是全球首个量产的乘用车“全域千伏高压架构”,将电池、电机、电源等核心部件全面升级至1000V高压平台,突破行业主流的800V天花板。

这一架构的电压与电流组合达到1000V+1000A,充电功率高达1兆瓦(1000kW),相当于每秒补能2公里,自此,新能源汽车进入“千伏时代”。

闪充5分钟,续航400KM,比亚迪“兆瓦闪充”真实表现如何?-有驾

2.双枪并联设计

比亚迪双枪并联设计,突破单枪物理极限。针对国标单枪电流上限600A的限制,比亚迪创新采用双直流充电枪并联技术,通过动态功率分配与实时PID算法控制,实现电流叠加,使充电功率翻倍。

双枪模式下,充电桩与车辆端的协同设计(如液冷枪线、独立DC/DC模块)确保了大功率输出的稳定性。

闪充5分钟,续航400KM,比亚迪“兆瓦闪充”真实表现如何?-有驾

3.闪充电池

比亚迪自研的闪充刀片电池采用“内骨骼式CTB结构”,将电池包与车身一体化设计,提升结构强度与散热效率。通过高镍低钴正极、硅碳负极材料优化,电池内阻降低50%,通过电解液配方优化与电极结构设计,电池组可承受1000V电压与1000A电流的“双千”输入,支持10C超高倍率充电。

同时,双面直冷板设计将换热面积增加100%,结合冷媒相变技术,确保充电时电池温度稳定在2535℃最佳区间。

比亚迪工程师透露,闪充电池经过3000次快充循环(约8年使用周期)后,容量保持率仍达80%以上。此外,刀片电池结构通过穿刺测试,即便电芯受损也不会引发热失控,安全性显著提升。

闪充5分钟,续航400KM,比亚迪“兆瓦闪充”真实表现如何?-有驾

4.智能温控与升压技术

为解决低温环境充电效率下降问题,比亚迪闪充电池搭载自加热技术,可在20℃环境下,电池通过脉冲电流控制5分钟升温至15℃,充电速度提升53%,解决北方冬季补能难题。

据媒体在哈尔滨的极寒测试表明,汉LEV于30℃环境下通过自加热技术,10分钟补能300公里,打破了电动车冬季充电效率低下的行业痛点。

电池还兼容500V、750V公共充电桩,通过动态电压匹配实现双枪并联充电,功率翻倍至600kW,突破传统桩型限制。

此外,智能升压技术使车辆兼容500V、750V公共桩,单枪模式下峰值功率可持续至电量90%,双枪充电则直接翻倍功率,显著缩短充电耗时。

闪充5分钟,续航400KM,比亚迪“兆瓦闪充”真实表现如何?-有驾

二、实测表现如何?

在合肥体验会的实测环节,汉LEV使用兆瓦闪充桩5分钟补能407公里,平均每秒补能2.16公里。这一数据与比亚迪此前发布的“充电5分钟,续航400公里”官方宣称高度一致。对比普通快充桩(30分钟补能200300公里),效率提升超过300%。

试驾环节,媒体体验了汉L唐L全球最大三万转电机的极致动力,快至2.7s破百强大的动力储备源源不断;还实测了汉L唐L的智能化技术矩阵,新车全系搭载的DiLink150智能座舱高阶版,4nm座舱芯片,接入满血版Deepseek,实现“AI上车”,语音响应时间提升25%,实现无缝对话。

闪充5分钟,续航400KM,比亚迪“兆瓦闪充”真实表现如何?-有驾

同时,汉L唐L起步即标配“天神之眼B”智能驾驶辅助激光版,新车支持高快领航、城市领航,同时具备AEB和智能泊车的核心能力,交付即可用,实际体验下来,全场景的领航和泊车功能,兼顾安全与便捷,表现位居业内第一梯队!

此外,基于整车智能、智电融合,新车还标配整合了云辇预瞄功能的高阶底盘,充分利用前视摄像头,提前感知前方15m的路况,对坑洼、井盖、凸起等路面进行识别,实时调整车身姿态和悬架阻尼,可减少10%垂向冲击,以云为辇,纵享舒适丝滑体验。云辇C和制动系统也能完美联动,让车辆起步抬头减弱32%,刹车点头减弱70%,做到转弯不侧倾、过槛不颠簸,启停不晕车。

闪充5分钟,续航400KM,比亚迪“兆瓦闪充”真实表现如何?-有驾

三、“兆瓦闪充”给我们带来什么?

1.城市通勤

以汉LEV的100kWh电池组为例,只需要一首歌的时间,或者等待一杯奶茶的时间就能充满,5分钟补能即可支持一周通勤(按日均60公里计算)。用户无需再因电量焦虑提前规划充电,真正实现“车等人”而非“人等车”。

2.长途出行

5分钟补能400公里,一杯咖啡时间即可完成长三角到珠三角的跨省补给,消除长途场景下的续航焦虑。

比亚迪计划2025年建成4000座兆瓦闪充站,覆盖90%高速服务区,用户可在服务区休息时快速补能,充电耗时与传统燃油车加油相当,再也不用担心充电排队时间过长的场景。

3.旧桩新用

比亚迪双枪技术可兼容现有公共快充桩,例如使用120kW桩双枪充电时功率翻倍至240kW。此外,兆瓦闪充站通过光伏顶棚与储能系统结合,降低电网负荷与电费成本,部分试点站电费成本减半。

闪充5分钟,续航400KM,比亚迪“兆瓦闪充”真实表现如何?-有驾

四、行业影响

1.倒逼行业标准升级

比亚迪兆瓦闪充技术首次构建了“车端桩端电网”的完整技术闭环。车端1000V高压平台、桩端兆瓦级输出能力、电网端储能解决方案(如225kWh储能柜)的协同,为行业树立了技术标杆。

2.加速燃油车替代进程

当电动车补能效率与燃油车加油趋近(5分钟补能400公里vs5分钟加油500公里),消费者选择天平将显著向电动车倾斜。加油站转型为“光储充一体站”的趋势已初现端倪。

3.产业链协同挑战

当前高压快充普及仍面临电池寿命、SiC器件成本等瓶颈。比亚迪通过全栈自研(如1500V碳化硅芯片)降低高压系统成本,预计2025年1000V平台成本将降至与800V相当,推动技术下沉。

闪充5分钟,续航400KM,比亚迪“兆瓦闪充”真实表现如何?-有驾

写在最后

比亚迪兆瓦闪充技术的落地,不仅是电动车补能效率的里程碑,更是对燃油车时代的终极挑战。通过全域千伏高压架构、双枪并联设计、智能温控等创新,比亚迪成功将实验室参数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真实体验。

随着超充网络的普及与产业链协同的深化,“油电同速”已从愿景走向现实。这场由比亚迪引领的补能革命,或将彻底改写全球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