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很多人可能都注意到了一个现象,就是现在新买的摩托车,不管是通路代步的小踏板,还是威风凛凛的大排量机车,右脚边上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没错,就是那根曾经被看作是摩托车“灵魂”之一的脚启动杆,不知不_觉间,就这么从新车配置单上消失了。
不少老骑手心里都犯嘀咕,这玩意儿关键时刻能救急,怎么说不要就不要了呢?
厂家这么做,到底是为了省成本,还是背后有更深层次的考量?
这事儿其实不复杂,掰开揉碎了看,就是技术发展、安全观念、用户需求和市场选择共同作用下的一个必然结果。
咱们得先说说这根杆子以前为什么那么重要。
在十几二十年前,国内摩托车普遍还是化油器当家的时代,电启动系统远没有现在这么靠谱。
那时候的电瓶,性能比较娇气,尤其是在冬天,气温一低,电量说掉就掉,放个几天不开,想靠电启动打着火,那得看运气。
在这种情况下,脚启动杆就是你唯一的希望,是最后的保障。
特别是生活在北方的朋友们,对此肯定深有体会。
天寒地冻的早上,跨上冰冷的摩托,拧钥匙、开风门、捏离合,然后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来用尽全身力气猛地一脚踹下去。
发动机“吭哧”几声,伴随着一阵蓝白色的烟雾喷出,终于被你唤醒。
这个过程虽然费劲,甚至有点狼狈,但却建立了一种人与机器之间最直接的交流。
你得懂它的脾气,知道该用多大的劲儿,油门该给多少,这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情怀。
可以说,在那个年代,脚启动杆是衡量一个骑士是否“老道”的标志之一,也是面对车辆“耍脾气”时最后的底气。
但是,时代是会进步的。
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尤其是“国四”排放标准的全面实施,电喷系统(EFI)彻底取代了化油器,成为了所有新出厂摩托车的标准配置。
电喷系统可比化油器聪明太多了,它有一颗叫做ECU的“大脑”,也就是行车电脑。
这个电脑会通过各种传感器,实时监测外界的温度、海拔高度、空气压力等数据,然后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调校大师一样,精确地计算出最合适的喷油量和点火提前角。
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化油器时代冷启动困难的问题。
有专业期刊做过非常极限的测试,比如在黑龙江牙克石零下25度的环境下,现代电喷摩托车的电启动一次成功率能达到97.8%。
这个数据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在绝大多数我们能遇到的恶劣天气里,电启动的可靠性已经高到几乎不需要备用方案了。
与此同时,车辆的电瓶技术也在飞速发展,现在的磷酸铁锂电池,不仅能量密度更高,而且低温性能比过去的铅酸电池提升了至少四成。
当核心的启动系统本身已经变得如此强大和可靠,那个作为“备胎”存在的脚启动杆,其存在的必要性自然就大大降低了。
技术上的淘汰是一方面,安全和便利性的考量则是另一把砍向脚启动杆的利斧。
咱们得承认,脚启动这个动作,看起来很酷,但实际上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
根据内蒙古摩协发布的一份事故分析报告,在雨天或者路面湿滑的情况下,使用脚启动时因为发力不均、脚底打滑而导致车辆侧翻的概率,要比正常情况下高出两成多。
这还不是最危险的,最致命的风险来自于操作失误。
很多新手司机,或者一时疏忽的老手,可能会忘记把档位挂到空挡,直接带着档位就去踹启动杆。
结果可想而知,车辆会在瞬间猛地向前窜出去,极易引发失控和事故。
相比之下,电启动就要安全得多。
现在绝大多数摩托车都设计了安全保护机制,比如必须在空挡,或者必须捏住离合器拉杆,才能启动车辆,这就在源头上杜绝了带挡启动的风险,把人为失误的可能性压缩到了最低。
再从便利性的角度看,脚启动对用户并不友好。
根据实验室数据,要顺利踹着一辆中等排量的摩托车,骑手腿部需要施加大约68牛顿的力,这差不多等于用一条腿硬生生抬起一个7公斤的重物。
这个力道对于很多女性骑手,或者体力有所下降的中老年爱好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摩托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和娱乐方式,它的发展趋势必然是让更多人能够轻松地享受骑行乐趣。
电启动的出现,无疑极大地降低了骑行的门槛。
过去需要满头大汗、姿势别扭才能完成的启动过程,现在只需要用大拇指轻轻一按,发动机便应声而起。
这种优雅和从容,是满身力气的机械仪式感所无法比拟的。
当便利性成为消费者选择产品时的重要指标,那种需要付出额外体力的设计,自然就会被市场逐渐淘汰。
最后,我们再来算一笔最实在的经济账。
对于摩托车制造企业来说,成本控制是决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根据行业供应链的数据分析,给一辆摩托车增加一套脚启动机构,从零件采购到装配线上的工序,至少要增加11个环节,平摊到每一台车上的成本大约是84元。
这个数字看起来不大,但对于一个年产量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台的大型车企来说,乘以这个庞大的基数,就是一笔数额惊人的开支。
在利润空间本就有限的制造业,能省下这笔钱,就意味着能给车辆配置更好的轮胎、刹车,或者直接在售价上给消费者更多优惠。
此外,取消脚启动杆也给车辆的工业设计带来了更大的自由度。
看看现在那些新款的仿赛或者街车,车身右侧的线条干净利落,发动机边盖平整光滑,整体感非常强。
如果还保留着一根突兀的金属启动杆,无疑会破坏这种现代、简洁的美感。
消费者的审美在进化,大家越来越喜欢外观更纯粹、更具科技感的设计,这种审美上的变迁,其淘汰旧事物的力量,有时候比技术革新本身还要来得更猛烈。
综上所述,摩托车脚启动杆的消失,并不是厂家为了省钱而进行的简单“减配”,而是技术进步、安全升级、人性化设计和市场审美共同推动下的一个必然趋势。
它带走了一个属于化油器时代的、充满机械质感的浪漫回忆,但却换来了电喷时代更加精准、可靠、安全和便捷的骑行体验。
当我们偶尔在老车上或者维修店里看到那根熟悉的金属杆时,或许会有些许怀念,但我们更应该庆幸,技术的进步正让我们的骑行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和轻松。
那些在寒风中奋力踹车的日子,终将成为内燃机黄金时代里一个独特的、值得回味的印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