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保时捷逆行肇事,简直是给本就脆弱的社会信任感,又狠狠地补了一刀。围观群众怒火中烧,恨不得手撕了那车主。逆行、撞人、狸猫换太子,每一桩都精准踩雷,直戳大众的逆鳞。然而,怒吼过后,我们是否该稍事冷静,忖量一下,这事儿背后究竟埋藏着什么玄机?
事情脉络清晰:暮春时节,在浙江余杭的蜿蜒山道上,一辆保时捷为了贪图一时之快,悍然逆行,将一辆摩托车撞翻在地。更令人瞠目的是,肇事者下车后,非但没有嘘寒问暖,反而是气定神闲地更换车牌。这段触目惊心的画面,被行车记录仪忠实地记录下来,并迅速引爆了舆论的火山。
有人断言,这厮绝非初犯,换牌动作行云流水,想必是久经沙场的老手。果然,不出所料,很快就有好事者将其老底揭穿,原来此人去年就曾因竞速飙车而酿成命案!这下可捅了马蜂窝,舆情鼎沸,简直要将他生吞活剥。当地警方雷厉风行,已将其羁押,等待他的,很可能是铁窗生涯。
然而,问题到此为止了吗?一个劣迹斑斑的飙车党落网,众人弹冠相庆,然后呢?下一个“劣迹斑斑”又会在何时粉墨登场?这不由得引人深思,究竟是什么样的土壤,才能滋生出这种屡试不爽的亡命之徒?
有些人将之归咎于富豪阶层的特权意识,认为他们自视甚高,目空一切。此言虽有道理,但未窥全豹。富人享有特权,这已是心照不宣的社会潜规则。但关键在于,这种特权究竟从何而来?又是谁默许了这种特权的滋长?
稍加思索便会发现,除了个人财富积累之外,监管体系的缺位是否也为他们的恣意妄为提供了温床?倘若交通管理部门能够对飙车行为严惩不贷,倘若法律法规能够对这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径施以更严酷的刑罚,他们还敢如此肆无忌惮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与人们通常的认知相悖,法律的震慑力,并非取决于量刑的轻重,而在于执法的力度。如果执法形同虚设,再严苛的律条也只能沦为一纸空谈。就拿这次事件来说,若非有行车记录仪的铁证如山,若非有舆论的排山倒海之势,最终结局会如何,实难预料。
再深挖一层,这种“有恃无恐”的做派,是否也与社会整体的价值取向息息相关?时下,很多人奉行金钱至上,笃信有钱能使鬼推磨。这种扭曲的价值观,也在无形中助长了一部分人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幻觉。
当然,我们也不能将所有问题都推卸给社会大环境。个人道德的沦丧,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有些人,天生就缺乏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对规则的尊重之意。他们眼中只有自身的利益,别人的安危,与我何干?
当我们一味地将矛头指向“富人素质低下”时,是否忽略了社会监管的漏洞和价值导向的偏差?仅仅是抓几个飙车分子,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需要的是更臻于完善的法律体系,更雷厉风行的执法力度,以及更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
这起事件也警醒我们,对于这种威胁公共安全的行为,绝不能姑息迁就。不能因为他是“富人”就法外开恩,也不能因为“人死为大”就任由舆论审判。一切都应以法律为准绳,秉持公正、公平的原则。
归根结底,保时捷逆行肇事,撞碎的不仅仅是一个摩托车手的身体,更是撞碎了我们对于公平正义的希冀。唯有真正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才能让那些心怀鬼胎的人不敢逾越雷池半步。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深刻反思之处。而那辆支离破碎的摩托车,以及那张被移花接木的车牌,也应成为我们时刻自省的警钟长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