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二手车出口基地成绩亮眼,累计出口额突破3.5亿元

最近,咱们老百姓身边可能都听说了国家正在大力推行“以旧换新”的政策,鼓励大家把家里的旧家电、旧汽车换成新的。

很多人可能会想,我们换下来的那些二手车,最后都去哪儿了?

在国内卖掉,还是直接报废了?

贵阳二手车出口基地成绩亮眼,累计出口额突破3.5亿元-有驾

其实,这里面藏着一个很多人都意想不到的大生意。

就在咱们国家西南地区的贵州贵阳,一个不靠海、不沿边的内陆城市,竟然把咱们淘汰下来的二手车,做成了出口到全世界的大产业,而且从开始做到现在,累计的出口金额已经超过了3.5亿元人民币。

这件事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

一个内陆城市,是怎么把二手车卖到国外的?

这背后到底有什么门道和故事呢?

这事儿得从一个叫“中国(贵阳)二手车出口基地”的地方说起。

这个基地建在贵阳综合保税区里。

可能很多人对“综合保税区”这个词不太熟悉,用大白话讲,它就像是开在中国境内的一块“海关特殊监管区”。

货物进入这个区域,手续上就等于出了国门,可以享受到很多税收上的优惠和便利的通关政策。

对于出口二手车这种流程相对复杂的事情来说,有这么一个地方,简直是事半功倍。

贵阳正是抓住了国家鼓励二手车出口的政策东风,利用好综合保税区这个得天独厚的平台,硬是把这盘棋给下活了。

从2023年,这个基地成功办成第一单二手车出口业务开始,就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贵阳二手车出口基地成绩亮眼,累计出口额突破3.5亿元-有驾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这里已经聚集了超过30家和二手车出口相关的企业。

这些企业分工明确,有的负责从全国各地收车,有的负责对车辆进行专业的检测和评估,有的负责把车子整备得漂漂亮亮,还有的专门负责办理复杂的出口手续、联系国际物流。

大家凑在一起,形成了一条龙式的完整产业链。

一辆二手车从国内车主手里,到装上开往国外的货轮,所有的环节都能在这里一站式搞定。

截至今年6月底,从贵阳这个基地出发的二手车,已经超过了2400台,浩浩荡荡地销往了俄罗斯、中亚五国、中东、东南亚、非洲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共为国家创造了3.5亿多元的外汇收入。

当然,要把车卖出去,光有政策和基地还不够,最关键的问题是,怎么让远在千里之外的外国人,放心地买一辆他们摸不着的中国二手车?

毕竟,买二手车最怕的就是信息不透明,买到问题车。

为了解决这个最大的痛点,基地里的一家龙头企业,叫贵阳市丝路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

他们投入资源,打造了一个非常智能化的线上服务平台。

这个平台可不简单。

记者在基地的展示大厅里,就看到了这个平台的演示大屏幕。

首先,这个平台支持13种不同的语言,不管你是俄罗斯人,还是阿拉伯人,都能看懂。

平台上展示着各式各样的二手车,每一辆车的信息都清清楚楚。

贵阳二手车出口基地成绩亮眼,累计出口额突破3.5亿元-有驾

除了品牌、型号、跑了多少公里这些基本信息外,连车子的长宽高尺寸、发动机型号、甚至是关键零配件的状态,都用数据图表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出来。

买家就像在看一份详细的“体检报告”,车子的里里外外、各种情况都一目了然。

更厉害的是,这个平台把二手车出口的整个流程都信息化了。

用公司行政经理韦国荣的话来说,就是从收车、检测、维修、报关、订船、发运,每一个环节的信息都会被录入到平台里。

这就意味着,这辆车从头到尾的“人生履历”都是可以查询和追溯的。

这就像给每辆出口的二手车办了一张透明的“身份证”,极大地增强了海外买家的信任感。

有了这份信任,订单自然就来了。

就在今年上半年,光是这家公司,就已经签订了633台车的出口合同,合同金额高达9500万人民币。

工人们在基地里忙着为发往阿联酋的订单办理物流手续,准备装船发运,这样的忙碌景象,如今已是常态。

车子卖出去了,生意就算做完了吗?

贵阳的企业家们看得更远。

他们明白,汽车不是一次性消费品,后续的维修保养才是维持客户关系、建立好口碑的关键。

贵阳二手车出口基地成绩亮眼,累计出口额突破3.5亿元-有驾

如果一个哈萨克斯坦的客户,买了一辆中国二手车,结果车灯坏了,在当地却找不到合适的配件,那他以后肯定不会再买了,还会告诉身边的朋友也别买。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他们采取了“服务先行”的策略。

丝路汽车科技公司就在海外客户集中的地方,比如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白俄罗斯的明斯克,甚至远到非洲的塞拉利昂弗里敦,提前布局建设了10个海外运营中心。

这些中心的功能,不仅仅是修车,更是集展示、销售、售后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站。

这样一来,海外的客户买车之后,就有了实实在在的售后保障,用车也就更踏实、更放心了。

一个产业的健康发展,不能只靠一两家大企业唱独角戏。

贵州省内还有很多中小型汽车销售公司,他们也看到了二手车出口的商机,也想参与进来,但常常因为不熟悉国际贸易规则、找不到可靠的海外渠道而一筹莫展。

为了帮助这些“同路人”,今年5月,在贵阳综保区的支持下,贵州省汽车流通协会专门成立了一个国际贸易分会。

这个分会就设在中国(贵阳)二手车出口基地里,它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大家“抱团出海”提供服务。

分会会组织培训,请专家来讲解国际贸易的知识;也会利用龙头企业已经建立起来的海外渠道,帮助中小企业对接订单和客户。

这种“大的带小的,先行的带后来的”模式,大大降低了整个行业出海的门槛,让贵州的二手车出口从过去的“单兵作战”,变成了现在的“集团军”联合作战,整体竞争力自然大大增强。

所以,贵阳二手车出口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背后是一整套系统性的努力。

它既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也利用了综合保税区的独特优势,更离不开企业自身的创新和努力。

他们用科技解决了信任问题,用前置的服务解决了后顾之忧,用行业协会解决了共同发展的难题。

这个发生在中国内陆城市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今天的全球化市场中,地理位置已经不再是发展的唯一决定因素,只要思路开阔,勇于创新,即便是我们身边的“旧物件”,也能变成通行世界的“硬通货”,为地方经济发展闯出一条全新的道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