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2.43亿美元赔案:自动驾驶的锅,谁来背?
特斯拉又一次登上了新闻头条,这次代价不小——2.43亿美元。不是股价浮动两三个点那种损失,而是实打实被判赔款,里面还有足足2亿美元的惩罚性赔偿。要知道,即便以马斯克“点石成金”的效率,这钱恐怕也得一阵子才能赚回来。当然,有人会说,对千亿市值的特斯拉来说,这笔钱也许像流星划过水面,留下点涟漪就没了。但这事的真正冲击,可远不仅仅是2.43亿的小目标。
事情的缘由在佛罗里达州,一辆配备Autopilot系统的Model S在2019年的一天,于约100公里的时速闯红灯,将一辆雪佛兰塔霍和正在其旁的受害者撞了个正着——造成一死一伤。案子拉扯到今天,终于有了答案:特斯拉要赔2.43亿美元。陪审团给特斯拉分了33%的责任,同时还敲下大手笔惩罚金。有人或许纳闷:自动驾驶怎么又惹祸了?难不成车又开始胡来了?
真相有点反转——开车的司机,当时正弯腰捡掉落在地板上的手机,在撞车前既没踩刹车,也没收到警报,而是下意识踩油门直接送自己进“决赛圈”。特斯拉的官方说法挺“清白”:这不是系统问题,是人自己作死,别全赖技术。理论上讲,宝马、大众、丰田谁都得怕这种“司机低头族”。
但原告律师没那样想,他们抓住了两个重点:一,Autopilot在名称和推销时带有“自动驾驶光环”,实际上只是L2级辅助驾驶,离“无人驾”还土遁十万八千里;二,这套系统在设计上理论是给封闭高速路用的,但特斯拉既没限制车主用到别的公路,也没足够警告,留了大坑。更别说,马斯克平时嘴炮不断,把自家系统吹成了人类驾驶史的救世主,一手美妙未来,一手弃用说明书。这玩法,广告界都要鼓鼓掌。
特斯拉这次终于没笑到最后,成为美国首例因自动驾驶辅助系统被定责的科技巨头。更具戏剧性的是,特斯拉以往遇到类似诉讼能摆平的都摆平了,这次彻底走到台前。马斯克公开喊冤,怒斥美国司法“拦创新”,公司也打算一条道走到黑,准备提起上诉。

科技是不是背锅侠?再怎么吹牛逼,L2辅助驾驶也只是“辅助”而不是“代驾”。它能盯路,能纠偏,能刹车加速——但遇到挑战人类下限的行为,譬如开车捡手机、剥橙子、剃须修面,它一样目瞪口呆。问题在于,大部分消费者可不是工程师,也没兴趣去理解复杂的技术分级。厂商用“自动驾驶”圈地收割的时候,其实给用户脑子里植入了两大错觉:“这车能自动救你一命”“你可以不再专注驾驶了”。等到事故发生,再把责任一推了之,这种鸡贼操作,舆论自然不答应。
当然,这事里也不全是特斯拉一家“奇葩”。全球范围的辅助驾驶系统,都存在着“半瓶醋晃荡”。不光美国,世界各地都发生过L2系统“看走眼”、“说错话”的事故,只是特斯拉向来高调,用技术外衣包裹的商业噱头又格外扎眼。
最有趣的是,这场官司其实没有终极答案。道德风险与法律边界正被重新洗牌。汽车厂商、技术极客、保险公司、监管机构、普通司机,谁也逃不开对“安全”两个字的反思。一方面,技术该进步,谁都不想死守“人肉方向盘”;另一方面,如果把生命交给了一半成熟、一半营销的系统,那责任最终就会像踢皮球一样,踢到消费者头上。
最后,要说自动驾驶神话还要多久破碎,其实谁也没底。如果你觉得有个装满芯片和算法的方向盘替你操心就能高枕无忧,那真该多看看特斯拉这场赔案。科技不是本体的替身,而只能是你的助手。无论未来车有多少黑科技,生命的方向盘,终究还得你来掌控。
谁负的起两个多亿的代价?显然,普通人承担不起。擦亮眼,别被“自动驾驶”的糖衣炮弹忽悠了。把它当把指路的拐杖,而不是逃避专注的借口,这才是对你和别人最负责的选择。
自动驾驶的锅,谁也甩不出去。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