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史上最严新国标落地,吉利率先交出满分答卷
2026 年即将实施的 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因新增底部撞击、快充循环安全等 24 项严苛测试,被称为 “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当多数车企还在为达标冲刺时,吉利神盾金砖电池已全系通过认证,成为行业首批达标品牌。此次认证不仅是技术实力的印证,更标志着吉利从 “标准跟随者” 到 “安全定义者” 的角色转变 —— 新国标要求的 24 项测试仅是起点,吉利主动将标准提升至 36 项,其中 23 项指标远超国标,提前为用户筑起 “未来级” 安全防线。
二、36 项极限测试:重新定义电池安全 “天花板”
(一)硬核测试:挑战电池安全极限
吉利神盾金砖电池的安全验证堪称 “自虐式”:8 根钢针同时穿刺电芯,模拟极端短路场景,电池仍能做到 “不冒烟、不起火、不爆炸”;5.8 毫米真弹贯穿实验,验证电池在强冲击下的结构稳定性;更有从 17 层楼高度跌落的冲击测试,确保电池包在极端外力下的完整性。这些未被新国标覆盖的 12 项企业专属测试,直指用户日常难以预见的风险场景,如托底碰撞、涉水浸泡等,用超纲表现将安全隐患降至最低。
(二)技术创新:短刀电芯与全产业链赋能
安全性能的突破,源于 “神盾电池安全系统” 与 “金砖短刀电芯” 的深度融合。短刀电芯设计较主流产品缩短 40%、厚度增加 35%,通过结构优化实现更高稳定性,配合 10 倍耐磨的防弹涂层,从物理层面强化抗冲击能力;全产业链布局则确保技术落地 —— 全球最大的短刀电池生产基地保障制造精度,全域安全试验中心实现从研发到量产的全流程严苛验证,最终达成安全行驶超 100 万公里、-30℃容量保持率超 90% 的硬核性能。
三、从技术领跑者到行业助推器:吉利的 “安全公开课”
(一)标准制定:以实践反哺行业规范
早在 2021 年,吉利便牵头制定国内首个新能源汽车底部防护团体标准,新国标中新增的底部碰撞测试,正是源于其多年实践积累。截至 2025 年,吉利已主导参与 115 项安全领域标准制定,覆盖电池、车身、智控等全维度。这种 “把企业标准变成国家标准” 的能力,不仅彰显技术前瞻性,更推动整个行业安全水平的提升。
(二)开放共享:36 项专利赋能产业升级
作为行业规则的重要参与者,吉利并未独享技术红利,而是向全行业开放 36 项电池安全专利,包括底部防撞设计、热失控预警等核心方案。即将落成的全球最大单体安全试验室 —— 吉利全球全域安全试验中心,也将对全行业开放,提供包含海水冲浪、高原极寒等全场景测试服务。这种 “既做领跑者,又当助推器” 的姿态,让神盾金砖电池的认证含金量超越企业层面,成为中国电池安全进化的里程碑。
四、用户价值:让 “安全平权” 照进现实
当电动车自燃、碰撞起火等事故仍困扰消费者时,吉利神盾金砖电池的落地,意味着 “安全不再是高端车型的专属”。从家庭用车到越野场景的银河战舰,其搭载的神盾金砖电池通过 “不失控、不自燃、不失联、不沉没、不碰撞” 五大安全技术,覆盖城市通勤、长途自驾、极端路况等全场景。更重要的是,吉利以超前布局让用户提前一年享受新国标安全保障,用技术普惠实现 “选电池不只看续航,更看谁在守护安全底线” 的消费理念升级。
结语:安全没有终点,只有持续超越
吉利神盾金砖电池通过新国标认证,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在新能源汽车从 “续航比拼” 转向 “安全竞赛” 的关键节点,吉利以 “自我加压” 的姿态重新定义行业安全标准,用技术创新与开放共享推动产业变革。对于消费者而言,这不仅是一个品牌的技术宣言,更是一次对 “安全出行” 的踏实承诺 —— 当电池安全有了 “金砖级” 守护,每一次出发都将更安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