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器启动噪音与振动实测:2025混动车型NVH表现深度解析

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突破40%的背景下,增程式电动车凭借“无续航焦虑+城市纯电”的特性成为主流选择。然而,增程器启动时的噪音与振动问题始终是用户的核心痛点。本文通过实测2025年主流增程车型的NVH表现,结合技术解析与场景化体验,揭示行业在静谧性优化上的突破与局限。

增程器启动噪音与振动实测:2025混动车型NVH表现深度解析-有驾

一、家庭场景:增程器启动能否“隐身”?

理想L8 Pro:53分贝的“微波炉级”静谧
在幼儿园接娃场景中,理想L8 Pro电量20%触发增程器时,车内分贝仪显示53dB,相当于办公室轻声交谈的音量。实测中,3岁儿童佩戴耳机听故事时完全未察觉增程器启动,仅在摘下耳机后询问“车车是否在唱歌”。
这一表现得益于双平衡轴设计的1.5T四缸增程器,震动较理想ONE三缸机降低60%。发动机舱填充10层隔音棉,防火墙采用3mm丁基橡胶,增程器舱内噪音92dB传至车内衰减至53dB,衰减幅度达42%。但低速挪车时(电量15%以下),发动机需维持1500rpm充电,车身震动类似手机震动模式,敏感儿童可能被惊醒。

问界M7:43.4分贝的“图书馆级”怠速
问界M7增程器在怠速状态下未启动时噪音为38.5分贝,启动后仅升至43.4分贝。正常行驶中,60km/h时速下车内噪音57dB,90km/h时62dB,接近其他车型60km/h的噪音水平。其156项风噪控制技术与高品质静音轮胎,使高速行驶时增程器噪音仅在车速超110km/h时略微明显。

技术突破点

:双平衡轴、液压悬置、柔性橡胶垫等技术将发动机震动传递路径阻断率提升至60%以上。

噪音衰减:多层隔音棉(含吸音棉+阻尼垫)与声学屏障组合,使发动机舱噪音传至车内衰减超40%。

启停逻辑:电量从10%充至20%仅需15分钟,随后自动切换纯电模式,避免整夜启动扰民。

二、高速场景:120km/h下的噪音博弈

红旗H5 PHEV:62分贝的“豪华车对标”
在120km/h高速巡航中,红旗H5 PHEV车内噪音62分贝,优于同级别车型的65-67分贝,接近宝马530Le的61分贝。其CDC连续可变阻尼减振器每秒调整100次阻尼系数,通过碎石路时车内人员几乎感受不到撞击声,连续坑洼路时悬架系统将大颠簸转化为柔和起伏。
技术核心在于“源头抑制+路径阻断”:

发动机舱:5层隔音材料(丁基橡胶+吸音棉)覆盖防火墙,覆盖率达92%。

底盘:柔性橡胶垫阻断路面振动,座椅骨架加入弹簧阻尼结构实现“二次过滤”。

电机协同:急加速时电机与发动机协同输出,噪音峰值68分贝,远低于同级别车型的73-75分贝。

比亚迪秦PLUS DM-i:58分贝的“经济型突围”
搭载第五代DM-i混动系统的秦PLUS DM-i,在100km/h时速下电机噪音仅58dB,优于同级竞品。其E-CVT电控无级变速器通过优化齿轮比,将高速巡航转速降低15%,NVH表现显著提升。但车速超100km/h后动力响应延迟约0.5秒,需深踩油门触发发动机直驱模式,此时噪音略有上升。

三、极端场景:低温与充电的噪音挑战

低温工况:-10℃下的续航与噪音双折损
比亚迪秦PLUS DM-i在-10℃环境中,DM-i纯电续航从标称80km缩水至65km,暖风功耗占电量30%。此时增程器启动频率增加,噪音较常温状态提升5-8分贝。部分第三方充电桩因协议匹配不佳,峰值功率仅达标称值的70%,导致充电时间延长,进一步加剧噪音暴露。

夜间充电:75分贝的“地库容忍度”
实测上海某小区地库中,理想L8 Pro电量10%触发增程器充电时,5米处噪音75dB,较家用洗衣机(65dB)略高,但比燃油车怠速(85dB)低10dB。隔壁车位宝马车主反馈“关窗后几乎听不见”,这得益于增程器启停逻辑:电量从10%充至20%仅需15分钟,随后自动切换纯电模式;若设置“预约充电”,系统会在电价低谷期(如凌晨2点)启动增程器,此时地库人流最少。

四、技术迭代:从“被动隔音”到“主动降噪”

阿维塔06增程版:34.5分贝的“静止态突破”
2025款阿维塔06增程版在静止状态下车内噪音仅34.5分贝,接近深夜卧室的安静程度。其空调最高档噪音72.3dB,虽高于同级别车型,但通过流媒体后视镜与电子外后视镜的组合,后方视野补偿了部分噪音带来的不适感。

星纪元ET:声学包装的“细节控”
星纪元ET采用“声学泡沫+激光焊接”技术,将车身空腔噪音降低60%。其增程器舱内噪音90dB传至车内衰减至55dB,衰减率达39%。实测中,车辆以120km/h行驶时,车内噪音63分贝,仅比红旗H5 PHEV高1分贝。

行业趋势:软硬协同的“全链路优化”
2025年,增程车型NVH优化已从单一硬件堆砌转向“结构+材料+算法”的协同:

结构:高强度钢占比提升至35%,车身扭转刚度达28000Nm/Deg,减少共振噪音。

材料:马牌PremiumContact C系列轮胎通过新型含硅高分子化合物胎面配方,降低滚阻15%。

算法:ANC主动降噪技术通过车内麦克风采集噪音,扬声器释放反向声波抵消,实现“以声治声”。

五、用户选择:如何平衡性能与成本?

首购家庭:35万级性价比之选
理想L8 Pro(35.98万)与问界M7(32.98万)在市区通勤场景中噪音表现接近,但L8 Pro的三排座椅振动控制更优。若三排经常坐老人/孩子,Max版(多后排双层隔音玻璃+主动降噪)高速三排噪音比Pro版低4dB,孩子睡觉更安稳。

豪华质感追求者:40万级技术溢价
红旗H5 PHEV(38.98万)通过“无感切换”逻辑与CDC减振器,实现长途自驾的“图书馆级”静谧,适合商务人士移动办公需求。其座椅三层复合结构(Nappa真皮+高弹性海绵+钢骨架)连续乘坐3小时无压迫感,舒适性对标宝马530Le。

经济型用户:8万级“够用哲学”
比亚迪秦PLUS DM-i(8.98万起)以“8万预算提供千里续航与混动技术”为核心卖点,虽NVH水平距15万级车型有差距,但馈电油耗3.8L/100km的用车成本优势显著,适合首购家庭与网约车用户。

增程器启动噪音与振动实测:2025混动车型NVH表现深度解析-有驾

2025年的增程车型NVH表现已从“能用”迈向“好用”,但技术分化依然明显:35万级车型通过“双层隔音玻璃+主动降噪”实现豪华车静谧性,8万级车型则以“够用就好”的务实哲学满足大众需求。对于用户而言,选择的关键在于明确使用场景——若追求“无续航焦虑+安静座舱”,理想L8 Pro与红旗H5 PHEV是家庭出行的优选;若侧重经济性与基础性能,比亚迪秦PLUS DM-i与问界M7则更具性价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