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华为要“无车胜有车”了,这下子还真成了。前两天满世界都在传,华为参与的新车上市预售了,名字起得跟宫斗剧有一拼,听着高大上,定位一看,廉价好用,适合咱们这些还没放弃做梦的人。不敢信?那你假装自己是车市的韭菜,看看这价格十六万九九起步,连十八线小镇的房价都不敢跟它比低。华为这是决定和谁宣战,房企还是滴滴?预售价低成这样,你敢买吗?放心,实在不敢买的人太少了,人家一小时卖了两万多台。这速度,连卖煎饼果子的都自愧不如,一锅刚出炉,车都下单完了。
经销商那是疯了一样,抢车比抢微信红包还激烈,一千五百家嗷嗷待哺,最后抢到几个?你抢到一块,可能还分到的是打样车,不过没关系,新品牌嘛,光荣与梦想。华为这次真是说了不做车,结果做得比谁都起劲,和上汽合资,四个品牌转眼就变五个,感觉像我工资还没涨,房东就给我涨了房租,“没关系,一切都为你好。”
很多人还怀疑,车价这么便宜,华为这是做慈善?你信,我还说我减肥靠坚强意志力呢。其实人家公司都算得明明白白。华为的余总之前口口声声说“30万以下的车全是赔本赚吆喝”,现在倒好,“尚界”砸出来,糊弄谁呢?你以为是新东方直播间,薅一波流量就撤?别天真了,哪那么容易做慈善。说白了,预售价低是为了秀订单量,秀多了成本摊薄,厂家也能睡个安稳觉,至于消费者,先别管中产焦虑,抢到车再说。
新车定位就一个字,卷!瞄准20万以下青年消费群体,这群人啥都没有,志向最大。都说年轻人佛系,可买车买到上线直接变狼性。市场调研写得明白:15~25万的SUV是车企狗咬狗的红海,早进去早洗澡,晚进去只能擦屁股。以前买华为的车,尤其那些被爸妈挂牌的大学生,总觉得贵。现在好了,终于攒下来的生活费不光可以买游戏机,还能首付一台智能纯电。
当然,有人会质疑“便宜没好货”,可你看看人家的配置雷达、电池、什么都有,直接怼到友商的自尊心。宁德时代电池一字排开,智驾系统拽得跟科幻片似的,这年头,年轻人买房看地段,买车看智能。说不定哪天堵车的时候,能自动拉着你去自习。
有网友感慨,学生党都忍不住想掏钱,真以为自己是拼多多买菜一样砍价上线,“17万买智能驾驶,物超所值!”其实我有点理解他们,每天通勤地铁被人挤出自闭症,不如在十几万的车里自己封闭疗伤,还自带辅助驾驶,人工智能都比老板通情达理。
还有个有趣的事,车子国庆节交付。懂得都懂,这时间点选得比我躲催婚还准,暑假余额耗尽,正好赶大促。车市刚复苏不久,华为今年前七个月刚卖了二十五万多台,和大目标比还差点。这波新车上线,销量冲一冲,年底指不定就能宣传“这行业被我们改写过”。
说起来,余总最近还开了个小会,主题是年底前百万销量,得靠这辆红孩子拼一把。说实话,我都替国产电车其他厂商捏把汗。比亚迪本来是国际巨鳄,秦PLUS那价格还不到九万,续航两千公里,活得像俄罗斯大妈喝伏特加——低价高能。结果华为来这么一出,怕不是要掀桌子。不仅如此,小米汽车那边SU7七月刚卖了三万台,刚想满足一下自尊,结果“尚界”一出,就像年会上的纪检组,哪怕你夹菜都得小心翼翼。
有些聪明的看懂了,华为玩的不是车,是流量经济。搞个预售赛马,谁抢的快,谁排面大。“下单如抽签”,搞不好还得实名打卡,实名投诉你得找客服排号一万八千名。如果有哪个经销商炒作一下“我抢到了独家代理”,朋友圈一天能封二十个号。至于消费者,体验未必像拼多多一样砍价累成狗,但咬咬牙下个单也没人拦你。
最逗的还是这几年,各行各业都在拼谁能定义行业标准。手机厂商养车厂,车厂想学科技巨头,最后隔壁理发店老板:“我决定下个月发明一种能开会的剃头机。”市场格局?改写谈不上,全靠借势。华为的盘子已经铺大了,说不定哪天卖冰箱都兼顾彩票功能,谁让消费者爱凑热闹?
毕竟,咱们这个买车市场有时候比相亲更现实,谁不图个可靠呢?原来朋友圈炫耀造人计划,现在炫耀订车资格。摄像头多一颗都能圈个粉,手机APP多一点儿智能,说不定还能拿来刷剧避催婚。有人花19万买了个潮牌,最后发现马路上同款扎堆;也有人发现自己攒了一年钱,车刚开两天就被新款“AI”版本打压。“智能升级,情感掉线”,想想就挺悲伤。
不过你也别真的信了卖方喊的“行业洗牌”。几年前新能源汽车刚火时,不也是一堆品牌让你觉得只有华为、比亚迪、小鹏才算新时代青年?现在好嘛,卷完续航又卷智能,卷完智能就卷价格。等哪天店里要靠奶茶和手串霸屏朋友圈,才算新零售真进化。
其实说到底,华为这波瞄准年轻市场,根本动的不是比亚迪的奶酪,而是全行业的饭碗。谁还不是个会做梦的打工人?谁想一辈子挤公交?谁不盼着有天自己能吹牛说:我买得起国产高端车?现在尚界这一出,消费者那点微薄的话语权在灰色笑话里再次证明,韭菜总是心甘情愿往收割机上靠拢。
车价还会拉低吗?也许吧。但成本不会一直收缩,厂商和平台才不会做亏本买卖,顶多多送几个“大礼包”,你发现赠品比车本身还值钱,那就对上了,这年头送充电卡都能当终身成就奖。至于吃瓜群众,也别当真,网友对价格的宽容比感情的底线还低,上次骂华为贵,这次吹新车香,“真香”定律屡试不爽。
所以余总焦虑吗?比你考公失败还淡定。经销商激动吗?比初次见岳母还紧张。消费者期待吗?像买彩票中大奖一样走火入魔。这一切都过去后,格局会不会真的改变?市场会不会真的洗牌?最后才发现,不过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设的花式拥抱热闹,主角是谁其实都不重要。毕竟预售榜单天天变,韭菜永远新鲜。
等到年底再回头看,谁卖多谁排头?或许你会发现,无论科技如何迭代、品牌怎样变脸,消费主义都是打工人最坚固的牵绊。你抢什么车都没用,终究逃不过为别人的梦想埋单。
但没关系,下次还会抢。欲望与梦想的光,永远点亮在下一个“低价高配”发布会现场。等青春用完,五年免费充电权都到期了,老余还能再创业,咱还能再抢单——这才是国产车的终极智能。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