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遇小鹏P7反攻,价格性能齐对垒,年轻人选车更纠结

要是把话题抛给吃瓜群众,大伙儿都会问一句:雷军不是说过“小米SU7的对手、只有特斯拉”吗,这会儿怎么又被小鹏反手偷家了?

事情越琢磨,越像金庸小说里那种师傅亲手带大的小徒弟,后来反过来夺了师傅的“打狗棒”,江湖风云如轮回,站在红尘深处看,既荒诞又现实。

SU7发布到现在,雷总的老本行“互联网思维”都快被全网拆了毫无秘密。

但小鹏这一波新P7,就恨不得把所有同价位玩家关进小黑屋。

雷军什么时候能安安心心睡觉,这事儿一时半会儿还真难说。

小米SU7遇小鹏P7反攻,价格性能齐对垒,年轻人选车更纠结-有驾

年轻人选车那点心思,永远比你想的复杂,来,咱们把这局盘细细摊开聊聊。

这回的“师徒互掐”,实在太有戏。

要是说SU7刚开始只对标特斯拉,也许雷总自己都没料到,如今脚底冒火的竟然是“嫡系”小鹏。

新款P7挂牌价21.98万,比SU7贵三千九百块,硬生生跟小米最热门价格区间贴身肉搏。

更离谱的是,小鹏P7玩了个豪华“打包大礼包”,把800V平台、5C电池、双腔空悬、三颗图灵芯片,统统塞进了“基础款”。

你敢信?曾经还得自家选配的功能,小鹏说一刀切,全员都有。

说白了,小鹏直接举着“满配”剧本杀入场,把SU7玩了那么久的“性价比标签”往地上一扔。

小米教市场“20万买到旗舰”,小鹏反手给了个“翻篇,咱们跑车配置都统统下放”。

有种当爹的把压箱底技能全教了徒弟,结果儿子反手秀了个一条龙套餐,面上一层一层铺得比自己还卷。

这一刀捅得不疼是不可能的,雷总肯定感受到了痛感,甚至晚上做梦都绕不开小鹏P7。

再说价格这一块,真是让人忍不住挠头。

你说SU7刚上市那阵,雷军还信誓旦旦立flag“不降价”,“用时间换订单”。

小鹏却玩了一出“价格三连”,直接把三款主力机型都卡在小米产品线的正上方——续航702公里的基础版21.98万,运动性能版820公里走23.98万,四驱版往25.98万上面怼。

小米SU7遇小鹏P7反攻,价格性能齐对垒,年轻人选车更纠结-有驾

这三板斧一挥,活像打王者时连控三套,SU7那点价格锚点瞬间崩了。

不光价格贴着打,小鹏P7还加了赠品:“首销权益”直接丢出3万积分、10挡可变电动尾翼、零重力座椅,反手把“变相降价”玩得炉火纯青。

你看雷军嘴上说“不降价”,结果小鹏来了一招“用配置换钞票”,网上订购的小米车主开始挠墙。

不降价的心理防线,就这么硬生生被小鹏用道具卡打碎了,戏称“雷军的精神支柱被搬走一座山”。

SU7的粉丝里早就流传一句“买的是情怀”,小鹏这波操作直接把情怀逼上了悬崖——你要性能,有,小鹏全部给你;你要配置,他一股脑堆满,哪个还差你点钱。

技术下放的速度也是个活生生的比拼。

两家都在互卷,结果卷出本质差异了。

小鹏自研电驱系统、芯片、电池包这一套全都自己玩,供应链掌控稳得一批。

发布上市,直接“即提即开”,就像网上秒杀抢新鞋,买到就是赚到。

小米还在为供应商进度发愁,许多高配版本要下一批才能交付。

老粉也只剩嘴里的一句“手机思维颠覆行业,等周期也是体验的一部分”。

事实好像不太站得住了。

小鹏P7的图灵芯片已经部署本地VLA大模型,酷得让人发慌。

雷总自己那套“Xiaomi Pilot”,还得慢慢刷数据等闭环。

技术节奏这一环,SU7仿佛走进了慢车道,小鹏P7直接秒进快车道。

说不定小鹏这个“师弟”还能把自己亲手传授的武艺再升级两层,变成“师傅都要学的版本”。

品牌溢价这年头到底能不能一直吃香,这就看你有多少群众基础了。

小米的“神坛滤镜”确实够牛,以前卖手机那阵,刷屏的都是粉丝喊“大佬买爆”。

但到了车这个层面,大家爱的是配置、性能、续航——用户舍得为技术买单的时候,品牌光环就开始“虚化”。

小鹏P7这次不光把性能直接拉满,还拿了浙赛五十万内最速的“官宣成绩”。

一眨眼那些曾经把小米车订金拍在公屏上的年轻人,又开始刷屏“退SU7订P7”,到处找理由“劈腿”。

情怀故事再好听,这波讲出来,大家开始质疑“是不是割韭菜了”。

产品迭代的速度跟不上热点,用户用脚投票,小米这道门槛“高不成,低不就”,陷入一种诡异的尴尬。

雷总想要全家桶式情感绑定,手机、家电、车一个都不能少。

但在汽车队列里,这一套黏性还真没被证实能“罩得住”。

手机、电视、智能家居能帮忙决策吗?

这个疑惑悬在半空,谁都说不清,没人敢打包票。

咱把这场戏拉到结尾,看看SU7还有玩头没。

小鹏P7交付是“上市即开”,任性得很。

小米SU7的用户锁单以后还得等上几周,着急哪怕想捅破屏幕骂娘。

到了9月,雷军要再不端出“加量不加价”的版型或者官方送超值权益,订单被截胡概率非常大。

至于降价一万,雷总刚刚真情告白过“不降价”,打自己的脸可不便宜。

加配置吧,供应链就卡在那儿,根本来不及。

再说用小米生态全家桶拉情感回血,网友都在问这“情感黏性能包治百病吗?在车圈管用不管用?”

汽车毕竟是大件,决定买不买还真不是听几个大V喊爽就能做选择的事。

雷总“五年前说风口上猪都能飞”,这话放今天还响吗?

风口没变,猪可能都换成了小鹏家的品种。

当年小米教市场抄作业,现在小鹏把课本升级改版,连试卷都能全批发。

互联网思维杀得老车企人仰马翻,但“小鹏系”这一波,用同一套工具,变招三四遍,师傅和徒弟都在搏命。

讲道理,这场师徒反转不是输赢,有时候看的是行业进化。

只有更快的迭代,只有谁更敢颠覆。

每一轮都没有“惯用套路”,只有下一把爆款。

年轻人选车,谁也不想坐冷板凳。

高度依赖前浪的“方法论”,下一秒就有可能变成后浪的工具箱。

今天被反杀的小米,还有没有下一个“雷军时刻”?

现在还真没人敢拍胸脯。

说到底,智能汽车时代的比拼,风口来去如梭,猪都能飞的时候,猪也不知道最后会掉在哪儿。

说不定下一轮反杀,雷军再加个AI、能连厨房的车载电饭煲,粉圈又能高潮一次。

但现在这个窗口期,三个月,谁敢闭眼忽略?

懂行的都在暗算,这轮流行重新定义“性价比”,谁先出新动作谁就抢到更火人群。

所以,如果你真的兜里揣着25万,别光听谁家喊情怀,别光迷谁家标配。

多看看灵魂深处到底要啥,是一脚顶到底的瓦数,还是全家桶里的生活仪式感?

大伙儿说说,要换电车,你站哪队?

小米SU7遇小鹏P7反攻,价格性能齐对垒,年轻人选车更纠结-有驾

评论区开麦,别闭麦。

米粉来不来护盘?

动摇了没?

咱都可以接着聊。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