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不是靠增程式油电双修起家的吗?怎么突然对大电池这么上心?

最近车圈可太热闹了。2025年5月8号,理想汽车正式发布L系列"智能焕新版"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一次,L7和L8的高配版本全线升级了52.3kWh大电池,直接喊出"续航升级、价格不变"的口号。

要知道,这可是理想继城市NOA全量推送后,今年又一个"加量不加价"的大动作,充分体现了理想对市场的精准把握和对用户的重视。

网友们看到这条消息后,评论区瞬间炸锅了。有人说理想之前一直强调增程式"油电双修"就够用了,现在咋突然追求大电池?还有人直接喊话隔壁品牌说,蔚来和小鹏应该开始慌了。

更关键的是,理想这次升级让新车主直接受益:L7 Max和L8 Max的纯电续航从原来的225km直接飙到286km和280km(CLTC工况),而价格保持30.18万和32.18万起不变。

这种"既能保证质量,又不让消费者多掏钱"的套路,在如今这个卷得不行的车市里,听起来就像一个"童话故事"。

那问题就来了:理想这次大电池升级,到底是"动真格"还是"蹭热度"?是为了真正解决用户的痛点,还是为了在激烈竞争中抢占舆论高地?

咱们今天就来一起扒个明白。

==================================

第一部分:2025年5月正式发布!理想L系列的大电池升级到底"升"在哪儿?

理想不是靠增程式油电双修起家的吗?怎么突然对大电池这么上心?-有驾

先给大伙儿划重点。2025年5月8号理想发布的这套"智能焕新版",核心就俩字——扩容。

但这不是简单粗暴的扩容,而是一套经过精心设计的升级方案。

最狠的是,L7和L8的高配版本,电池从原来的42.8kWh升级到52.3kWh,纯电续航从225km提升到了286km和280km左右。

更关键的是,价格没变——L7依然是30.18万起,L8依然是32.18万起,这就意味着消费者花同样的钱,却能买到更强大的产品。

当时好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加量不加价?理想这次玩真的!"等到有人详细算了一笔账后,整个评论区都"真香"了。

先说续航这事儿。原来的42.8kWh电池包,CLTC纯电续航只有225km,对于很多城市通勤族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上班往返50公里的人,一周充两次电是常态。要是遇上周末想带家人自驾出城,那就得提前规划好充电点,生怕半路没电抛锚了。

现在升级到52.3kWh大电池,纯电续航直接冲到286km和280km,按一线城市通勤族每天50公里的用车情况算,充一次电能安心跑五六天,周末还能来个两三百公里的短途游,再也不用到处找充电桩了。

这对于一个增程式车主来说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日常通勤可以彻底纯电化了。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理想的增程系统有个特点,当电池有电的时候,优先用电力驱动,等电用完了才烧油。

所以续航越长,纯电里程就越多,一个月下来省掉的油钱就越多。

很多网友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提出过一个有趣的对比。隔壁纯电车的续航虽然能达到五六百公里,但问题是冬天掉电快、高速补能慢,尤其是在零下十几度的环境里,续航能打个七折,有时候甚至更少。

而理想的增程方案就没这个烦恼,因为有油箱在背后兜底,再也不用担心续航焦虑。说白了,人家这不是在弥补增程的缺点,而是在放大增程的优势。

理想不是靠增程式油电双修起家的吗?怎么突然对大电池这么上心?-有驾

再说容量这个事儿。52.3kWh相比42.8kWh,容量增加了一大截,虽然增加了点重量,但理想早就算过账了。

L系列本来就是增程式,油箱和电机的调校早就考虑了电池重量的变化。实际使用中,因为纯电里程增加了,日常用车中纯电的比例更高,综合能耗反而降低了,这就是所谓的"看似加重了,实际上更省了"。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升级并不是简单地堆砌电池。理想L系列使用的52.3kWh电池,来自于宁德时代、欣旺达等国内一流的电池供应商。

其中L9全系采用宁德时代电池,其他L系列车型则混用多家供应商的产品,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能保证质量,又能降低供应链风险。

更关键的是,理想自研的电池管理系统(BMS)也同步进行了优化。这套系统能根据不同的路况和天气条件自动调整放电策略,最大程度地发挥电池的性能。

简单说,就是在寒冷环境下,系统会自动调整电池的工作状态,尽量减少续航损失。在高温环境下,又能有效保护电池安全。

==================================

第二部分:为啥突然"硬刚"大电池?理想这次憋的啥大招?

可能有人要问:理想不是靠增程式"油电双修"起家的吗?怎么突然对大电池这么上心?

其实这背后藏着理想对市场的精准拿捏,也体现了理想在产品策略上的深思熟虑。

先看大环境吧。2025年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冲到了57.8(这是9月份的数据),每卖出十辆车就有差不多六辆是新能源车。

这个数字背后代表了什么?代表了纯电汽车已经从曾经的小众产品变成了市场的主流选择。

理想不是靠增程式油电双修起家的吗?怎么突然对大电池这么上心?-有驾

与此同时,我们还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纯电车虽然续航越来越长,但消费者的续航焦虑并没有因此而完全消解。

为什么?因为续航焦虑不光是里程数的问题,还涉及充电便利性、季节性损失、高速补能速度等一系列因素。特别是在北方,冬天掉电的那个幅度,真的能让人崩溃。

理想的用户群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纯电怀疑派"。他们其实很想享受纯电那种低成本的优势(每公里成本真的不到一毛钱),但又害怕续航不够用。

所以他们选择了增程式,既能体验纯电的省钱,又有油箱兜底长途。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消费者对增程式的续航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再看理想L系列的实际用户痛点。很多增程用户平时上下班基本纯电跑,但一到周末或长假,想带家人自驾出城就得开始发愁。

之前225km的续航,对于一两百公里的周末短途还行,但如果是三四百公里的自驾游,就得频繁充电或者直接烧油。

这种用车体验,看似两不误,实际上两样都没深度享受到。现在升级到286km和280km,直接覆盖了大多数用户的日常通勤加周末短途的全部需求。

理想为什么敢这么做?核心原因是理想在技术储备和成本控制上做足了功课。

这不是一个"脑子一热"的决定,而是一个经过充分调研和成本核算的战略选择。

从供应链角度看,理想与宁德时代、欣旺达等一线电池供应商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

早在2023年,理想就与欣旺达和蜂巢能源建立了合作关系,两家公司都为理想建立了专有生产线,这保证了产能和成本优势。

从技术角度看,理想的BMS系统经过多年迭代,已经相当成熟和高效。

电池的能力能否充分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池管理系统的水平。理想自研的BMS,在温度管理、充放电策略、安全保护等方面都做到了业界先进水平。

理想不是靠增程式油电双修起家的吗?怎么突然对大电池这么上心?-有驾

说白了,理想之所以能在2025年5月推出"加量不加价"的大电池升级,是因为人家早就有充足的技术储备和成本控制能力,不是突然的决定,而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

第三部分:大电池升级背后,理想是在"防守"还是"进攻"?

现在问题来了:理想花这么大代价给新车型升级电池,到底图啥?是单纯讨好用户,还是另有更深层的战略目的?

从市场竞争的角度看,理想这波操作的用意再清楚不过了。

隔壁蔚来推崇换电模式,确实解决了补能速度的问题。截至2025年10月,蔚来在中国运营了约3520座换电站,其中包括1002座高速换电站,覆盖范围确实不小。

但换电模式有个逃不开的硬伤:用户被绑定在换电网络上,一旦出了覆盖区域就成了瘸腿。而且每次换电等待时间虽然只有十来分钟,但频繁的换电操作其实也挺麻烦的。

隔壁小鹏推的是纯电长续航路线,P7i的大电池版本续航能达到七百多公里,但代价是价格要加到近三十万块。

对比理想,同样的钱买到的是增程式的全能型方案:286km纯电续航、增程模式无续航焦虑、冬天续航衰减远小于纯电车。

理想的这套组合拳,从竞争角度看就是在"截胡"消费者的决策过程。

那些还在纠结"要不要买纯电"的消费者,看到理想新款配大电池还不加价,很多人就会直接放弃纯电转向理想增程。


这不是小打小闹,而是直接从对手的碗里抢饭吃。

理想不是靠增程式油电双修起家的吗?怎么突然对大电池这么上心?-有驾

从用户粘性的角度看,理想这波升级的意图同样深远。

2025年买理想L系列的新车主,一开始就能享受到286km和280km的纯电续航,相当于花同样的钱却买到了一个"升级版"的产品。

这样的用户体验,会直接转化成品牌忠诚度。用户会觉得,理想这个品牌是真心为消费者考虑,而不是靠拿掉配置来降成本。

实际上,理想在这个方面早就有口碑了。理想车主的品牌满意度和口碑在行业里一直保持在前列,这个升级决定更是在强化这种优势。

从长远战略看,理想在为即将推出的纯电产品铺路。

虽然理想是因为增程式而出名的,但公司的长期规划中纯电产品的比重在不断增加。现在通过大电池升级强化增程产品的竞争力,一边占据市场,一边筹备纯电产品的推出,这是一个"左右互搏"的聪明战术。

不少人看到理想这波操作,会觉得这是在"防守"增程式阵地,害怕消费者跑到纯电车去。

但从更深层的角度看,理想实际上是在为自己争取时间和空间,让消费者在面对选择时,愿意先给理想一个机会,而不是被竞品牵着鼻子走。

==================================

第四部分:网友吵翻了!这些疑问你也有吗?

理想大电池升级发布之后,网上的讨论热度一直居高不下。评论区里各种声音都有,我们来看几个最典型的问题。

理想不是靠增程式油电双修起家的吗?怎么突然对大电池这么上心?-有驾

有人问:286km和280km的续航,对比纯电车的五六百公里,真的够用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关键要看你怎么用车。

对于增程式来说,286km和280km的纯电续航已经相当够用了。按一线城市通勤族每天50公里的用车模式,一周充一次电足够。

而且理想还有油箱在后面兜底,长途出行完全不用焦虑。纯电车虽然续航更长,但代价是冬天掉电、高速补能慢的老问题依然存在。

更关键的是,纯电车在极端温度和高速工况下,实际续航往往打一个七折甚至更低,而理想的增程方案就没这个烦恼。

还有人问:52.3kWh电池会不会比42.8kWh电池重很多?这样加重会不会影响油耗?

这个疑虑其实是多余的。电池容量增加肯定会带来一些重量增加,但理想早就把这笔账算好了。

L系列本来就是增程式,油箱和电机的调校从一开始就考虑了电池重量的因素。实测数据显示,升级大电池后,因为纯电里程增加,日常用车中纯电的比例更高,综合能耗反而比之前更低。

打个比方,就像你给一个人加了十斤肌肉,虽然体重增加了,但因为肌肉含量高,代谢效率反而提升了,最后反而比之前更省能量。

理想的逻辑就是这个意思。

还有人关心:那2023款和2024款的老车主呢?他们能不能升级电池?

根据目前的信息,理想并没有推出针对老车主的电池升级服务。这次52.3kWh大电池升级只针对2025款新车型。


老车主如果想享受大电池的优势,目前来看只能考虑换购新车。这一点上,理想确实不如某些品牌那么大方。

理想不是靠增程式油电双修起家的吗?怎么突然对大电池这么上心?-有驾

但换个角度想,理想在新车质保政策上一直不错,整车质保八年或160万公里,电池终身质保,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保障。

新车主买的时候就配上大电池,老车主的车虽然没升级,但也不会贬值那么快,二手车残值率在行业里也是领先的。

==================================

结语:理想这次真没"怂"!大电池升级打脸了多少"唱衰党"?

从2025年5月8号这波操作就能看出,理想早就不只是"卖增程式"的厂商了。

人家现在玩的是"用户需求加技术迭代"的组合套路——新车主要更长续航?直接给你升级52.3kWh大电池还不加价。

市场竞争激烈?我就用增程加大电池的组合把所有选项都给你备好。

这哪是卖车?分明是把"用户至上"刻进了DNA。

还记得前两年网上有个段子,说"增程式是过渡技术,纯电才是未来"。

现在看来,这种观点有点太绝对了。增程式在技术层面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成本控制也做得不错,而且在续航焦虑的解决方案上,增程的路线比纯电更均衡更实用。

理想这波升级,本质上是在说:我们不是在放弃增程,而是在用技术进步和成本控制,让增程式的优势更加明显。

286km纯电续航加增程无忧加价格不变,这个组合在市场上找不到竞争对手。

最后的灵魂拷问:如果你现在要买一台车,是选择纯电车的长续航,还是选择理想L系列的短续航长待机方案?

要不要在评论区分享一下你的真实想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