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越造越大,是真实需求还是盲目跟风?内行人揭秘背后真相

咱们现在走在路上,或者去商场的地下停车场转一圈,有没有感觉画风有点变了?

以前是各种大小不一的车停在一起,还算和谐,现在感觉像是误入了“巨兽”的巢穴。

放眼望去,一排排的新能源车,个头一个比一个壮实,车长超过五米、宽度接近两米的车型比比皆是。

新能源车越造越大,是真实需求还是盲目跟风?内行人揭秘背后真相-有驾

这就不禁让人心里犯嘀咕,咱们现在的车位,尤其是城市里那些寸土寸金的地下标准车位,宽度也就两米四左右。

你想象一下那个画面,左边停了一台宽度一米九五的大家伙,右边又来了一台同样尺寸的,两台车跟两个相扑选手似的,把车位塞得满满当登。

你要是正好夹在中间,就算你凭着驾校学来的十八般武艺,毫米级操作把车停进去了,接下来才是真正的考验:怎么下车?

车门只能开条缝,人得练缩骨功才能出来,别提多狼狈了。

所以,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摆在眼前了:我们的生活,真的需要一台这么大的车吗?

这股把车越造越大的风潮,究竟是怎么来的?

新能源车越造越大,是真实需求还是盲目跟风?内行人揭秘背后真相-有驾

其实这背后啊,是技术发展、市场需求和厂家策略三股力量拧在一起的结果。

首先,咱们得说说技术上的变化,尤其是从油车到电车的转变,这可以说是给汽车“增肥”松了第一道绑。

在那个烧油的年代,大家对油耗可是敏感得很。

车子越大越重,风阻就越大,发动机的负担就越重,油耗自然就噌噌往上涨。

那时候,买一辆大车不仅仅是购车成本高,后期那笔油钱更是个无底洞,所以很多家庭在选车时,都会在空间和油耗之间反复权衡,不敢轻易选择“油老虎”。

但是,进入新能源时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新能源车越造越大,是真实需求还是盲目跟风?内行人揭秘背后真相-有驾

电费比油费便宜太多了,在家充电的话,一度电几毛钱,充满一次也就几十块钱,就能跑个三四百公里。

用车成本的大幅下降,让人们对能耗的敏感度也跟着降低了。

车子大一点,重一点,多耗的那点电,换算成钱可能也就几块钱的事,跟油车时代动辄几十上百的油费差距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这就好比以前手机流量按兆收费,大家看张图都得先连上WiFi,现在流量套餐便宜了,刷起短视频来眼睛都不眨一下。

正是这种成本上的“不敏感”,为车企把车造大提供了底气和可能性。

而且,电动车的结构也天然适合做大。

新能源车越造越大,是真实需求还是盲目跟风?内行人揭秘背后真相-有驾

很多纯电平台都把电池平铺在底盘上,这使得车辆的轴距可以做得很长,车内地板也是纯平的,这就为设计师提供了巨大的发挥空间,他们可以更从容地布置座椅,创造出更宽敞的内部环境。

其次,这股风潮也离不开咱们国内独特的用车环境和消费心理。

中国人对“大”有一种特殊的情结,这不仅仅是所谓的“好面子”,觉得开大车出去气派、有身份,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家庭结构。

很多中国家庭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模式,尤其是在二胎、三胎政策放开后,一个标准的五座车在周末全家出行时,往往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再加上一两个孩子,五座车根本坐不下。

就算勉强挤下,后备箱里还要塞婴儿车、玩具、大包小包的行李,空间立刻就捉襟见肘。

因此,对于许多家庭来说,购买一台六座或者七座的大型SUV或MPV,并不是为了炫耀,而是实实在在的刚需。

新能源车越造越大,是真实需求还是盲目跟风?内行人揭秘背后真相-有驾

车子不再仅仅是一个从A点到B点的交通工具,它更像是一个移动的“家”,一个能够承载全家老小欢声笑语的“第三空间”。

你看现在很多新能源大车,里面不仅有舒适的“大沙发”座椅,还配备了冰箱、彩电、小桌板,孩子们可以在后排看动画片,老人们可以躺着休息,这在以前的紧凑型轿车里是无法想象的。

这种对全家舒适出行的向往,是推动大车市场火爆的根本动力。

当然,车企们也敏锐地捕捉到了市场的这种需求,并顺势推了一把。

如今的国内汽车市场,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用“惨烈”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当大家在续航里程、智能化配置、三电技术等方面打得难分难解,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时候,什么是最直观、最能让消费者一眼就看出差异化的卖点呢?

新能源车越造越大,是真实需求还是盲目跟风?内行人揭秘背后真相-有驾

答案就是尺寸。

对于车企来说,在现有的平台上把车身拉长、加宽,增加的成本其实并不高,毕竟钢材本身并不算昂贵。

但是,尺寸的增加带给消费者的价值感却是实实在在的。

你可以想象一下,在展厅里,两台价格相近、配置也差不多的车放在一起,一台车长四米八,另一台车长超过五米。

销售人员只需要一句话:“您看,花同样的钱,咱们这台车比那台长了二十多公分,空间大了一圈,坐着多敞亮!”这种简单直接的对比,对消费者的冲击力是非常强的。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市场风气,新出的车型如果尺寸不够大,似乎就在气势上先输了一截。

新能源车越造越大,是真实需求还是盲目跟风?内行人揭秘背后真相-有驾

于是,车企们也乐于参与这场“尺寸竞赛”,你出五米一,我就出五米二,大家都在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吸引眼球,抢占市场。

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性。

大车带来了宽敞舒适的乘坐体验,但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麻烦。

除了开头提到的停车难,在城市里开车本身也成了一种挑战。

国内很多城市,尤其是老城区的道路都比较狭窄,开着一台车长超过五米、转弯半径巨大的“陆地航母”,在拥挤的街道里穿梭、掉头,对驾驶技术是个不小的考验。

即使有些高端车型配备了后轮转向技术来减小转弯半径,但对于很多开惯了普通家轿的司机来说,也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不习惯的话反而更容易发生剐蹭。

我们确实需要问问自己,为了那一年可能只有几次的全家满载出游,我们是否愿意在剩下百分之九十的日常通勤时间里,忍受着停车不便、驾驶不便的烦恼?

对于一个三口之家来说,一台四米五到四米八左右的紧凑型或中型SUV,空间其实已经绰绰有余,驾驶起来也更加灵活方便。

所以,新能源车越造越大,是技术、市场和厂家共同作用下的一个趋势,它满足了一部分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但也给我们的城市交通和个人用车生活带来了一些新的困扰。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