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电这家公司也在9月18号注册,注册资本是5亿元,名字听着亮堂,业务写着一大堆——汽车销售、新能源整车销售、零部件研发制造,官方资料上写得规规矩矩,现实里人们关心的是,蓝电其实就是赛力斯旗下的一个智能电动车品牌,诞生于2023年,主销车型只有三款,拿销量当饭碗的蓝电E5占了赛力斯蓝电销量的100%,这话听着扎心
数据就放那儿,别躲着,2025年8月蓝电E5卖了1553辆,同比下滑3.42%,环比跌了10.39%,在SUV销量榜上排第140位,这数字像一盆冷水,最亮的那个月是2024年12月,销量4592辆,过去12个月里是顶峰,2025年1到5月累计销量8101辆,同比暴跌72.25%,在SUV排行第127位,这些数字一排起来,说明一个问题,钱投进来了,销量没跟上,店里员工在背后咋说你们也知道
厂里有人泄露过往,那是有来头的,赛力斯旗下还有别的子品牌,像AITO问界这种曾经被吹得很响的名字,问界M7在2025年4月卖了4051辆,排在SUV第72名,同期蓝电E5只卖了1840辆,同比又降18.44%,这画面像极了老牌子和新牌子的赛跑,老牌子还在信仰式玩法——靠产品力和品牌溢价讨生活,新牌子却被逼成了付费套餐式的生意,花样多了,坑也深了
网友也不闲着,在社媒上玩梗,蓝电E5被吐槽成“过气快充机”,有人把4592和1553拍成对比图,让人直观感到滑坡速度,评论里有人说这就是资本游戏,先把品牌包装得像快餐店,然后靠耗子式推广把销量拉起来,等你上了钩,再换运营策略,消费者把钱包交出去,厂子却在算账,网友的嘲讽像冷风刮在厂区门口
回头看看行业早年的信仰式玩法,那会儿厂商喊着技术自研,喊着用户体验,大家信得真,社区论坛里还在吹某个电池包能跑多少公里,服务站排着队的时代,还真有点热闹,而现在的逻辑越来越像套餐,金融方案、置换补贴、赠送充电卡,各种梳理成一套买卖术,消费者进去就是被层层包装的对象,早年的那种“买车是因为信品牌”的感觉被稀释了
政策在暗处盯着,市场监管和价格法的修正草案在讨论里,监管层想管这类“隐性价格”和“捆绑销售”,官方文件一旦生效,厂家的那些营销套路得改,但在底层的市场上,每家厂还在想办法把短期销量撑上去,监管的阴影和资本的现实碰撞,形成了张力,厂里的人忙着解释财务报表,营销部门忙着调整补贴策略
在经销商圈里气氛复杂,有人赶紧拉货补库存,有人压着价出清旧款,4S店的经理低声道,“别以为1.75亿就能变销量,渠道没活力,消费者观望,补贴退坡,这些都是真题”,他们的话更贴地气,比那份官方公告更能让街坊信服
终局里普通人还得靠自己,买车的人听清楚三点,别只看品牌的融资新闻,把实际销量和口碑看清楚,别被短期补贴和金融方案蒙了眼,试驾详查电池包和售后网络,问清楚保修和整车质保细则,砍价要有底线,签合同要看清条款里的附带条件,这些动作能把坑踩薄一点点
全部评论 (0)